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云顶yd7610首页地址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民: 决战“十三五” 促进全民终身学习-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时讯网

返回国开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政策速递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民: 决战“十三五” 促进全民终身学习

   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十三五”教育规划),该规划以“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引领,以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描绘出未来五年教育改革发展路线图。不久前,本刊记者围绕“十三五”教育规划中提出的关于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发展问题,对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民进行了专访。

规划强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您认为与“十二五”教育规划相比,“十三五”教育规划有哪些突出特点?

韩民:“十三五”规划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更加全面地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教育的要求。在规划文本结构上,把五大发展理念突出体现在各章的标题中,譬如改革创新驱动教育发展、协调推进教育结构调整、协同营造良好育人生态、统筹推动教育开放、全面提升教育发展共享水平。

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把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强调要通过供给侧改革,补短板,调结构,促进教育规模、公平、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记者:这些特点反映出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哪些新需求?

韩民:与“十二五”规划相比,“十三五”规划面临的社会发展环境和教育需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国内来看,“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阶段,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发展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其提供重要支撑,因为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人力资源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这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五大发展理念指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人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使我们对教育发展的认识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从国际上看,联合国提出2030年全球发展议程的核心词就是可持续发展,作为其17个发展目标中的第4个目标,提出要实现包容、公平和高质量的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我认为这里强调的教育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育要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二是教育本身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有效促进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和联合国全球发展议程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一致的。

全民终身学习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记者:“十三五”规划把“全民终身学习机会进一步扩大”作为首要的教育发展目标,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也明确提出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任务。为什么全民终身学习这么受重视?

韩民:过去,我们教育规划的主要视角是学校教育,谈到教育的普及主要指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学历教育。但从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看,教育要更好满足全民终身学习的需求。从普及学校教育到促进全民终身学习,这是一个巨大变化。扩大全民终身学习机会是满足全民终身学习需求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记者:在推进全民终身学习方面,国际上有哪些成功经验?我国的差距主要在哪?

韩民:国际上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根本途径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这需要教育理念、制度、内容、方法、资源保障、治理等方面的变革来支撑。

说到同国际上的差距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有效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

全民终身学习需要动员全社会的教育和学习资源,需要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都参与其中,发挥各自的作用。能否建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并有效进行统筹协调的体制机制,决定着能否建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可以说,构建适应全民终身学习发展需要的新教育治理体制机制是当前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是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首先是法律。全民终身学习的实现需要法律保障。日本和韩国都制定了终身教育相关法律,为全民终身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我国,虽然一些地方制定了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但国家层面的终身教育法制建设进展不大。因此,在我国,终身教育还缺乏充分的法律保障。其次,是教育制度层面的创新。促进全民终身学习需要从就学模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一系列制度层面进行创新,全面提升教育制度的开放性、灵活性、公平性和融通性。比如,随着社会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非正规、非学历教育或学习需求增大,但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中,这些学习成果很难得到承认。因此,亟需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其中重要的任务是建立终身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制度。正如“十三五”教育规划提出的:“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制度。制定国家资历框架,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建立多种学习成果认证平台。”

三是投入保障。

资源投入是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保障,包括经费投入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保障。在投入保障方面,我们同欧美及日本、韩国等终身教育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比如,在经费投入方面,有的国家建立了个人终身学习账户,为公民终身学习提供资助。在人力资源方面,日本和韩国都建立了终身学习或社会教育专业工作者制度,有从业标准或资格要求,有编制。我国要促进全民终身学习,一是要加强对继续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弱势人群终身学习的支持;二是要促进现有公共教育与学习资源的开放共享;三是要广泛动员、调动社会资源、特别是民间资源支持终身教育。

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关键点

记者:您如何理解“十三五”教育规划提出的“学习型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的目标和任务?

韩民: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十七大、十八大报告确认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纲要》颁布实施后,我们于2011年启动了“学习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践路径研究”项目,对如何界定学习型社会和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内涵、如何衡量学习性社会的进展开展了研究。通过对若干样本地区学习型社会发展状况的评估,我们认为,我国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在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同发达国家相比,譬如日本和韩国,我们还有很大差距。不同地区、城乡之间也存在巨大差距。要实现《纲要》提出的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目标,“十三五”时期是非常关键的5年。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特别是从法制建设、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投入保障等方面入手,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

记者:我国在终身教育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韩民:在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制度和体制机制方面,相对于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来说,一些地方在构建本地区终身教育推进体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比如,近年我国一些省市,如上海市、太原市、河北省等制定了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在终身教育法制化方面迈出重要的一步;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在学习型城市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建立了区、街道、社区三级社区教育网络,有的还建立了按一定人均标准拨款的社区教育财政拨款制度。地方率先开展的这些实践探索,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顶层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记者:国家层面的终身教育相关法律为什么迟迟没有出台?如何加快立法进程?

韩民:我觉得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特别是决策者对终身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内涵还缺乏认识,或者说尚未达成充分的共识。

有些同志认为,终身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不清楚,难以进行法律规范。对于终身教育与学校教育、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的关系,人们也有不同的看法。对制定终身教育相关法律的出发点与主要内容等都存在争议。

我个人的看法,如果没有法律保障,我们就无法实现到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因此,建议在已达成的基本共识基础上启动终身教育立法工作。我建议法律名称叫作“终身学习促进法”,立法主旨是促进,要促进什么,就写什么,这样可避免对什么是终身教育的过多纠缠。

大力发展继续教育补短板

记者:针对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的短板,“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并明确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制度、加强继续教育平台建设、统筹扩大继续教育服务三大任务。您认为应如何落实这些任务?

韩民:要满足各种人群的继续教育需求,就必须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服务体系,完善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扩大继续教育服务面向,丰富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我认为落实这些任务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强化政府各部门的统筹协调。提供继续教育服务涉及到发改、财政、教育、人社、民政等众多政府部门及行业部门,必须加强政府部门之间在继续教育政策方面的统筹协调,形成合力,促进政策资源共享。

二是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体制机制。满足全民的继续教育需求,仅仅依靠政府是不行的,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措资源,建立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和支持继续教育。

三是建立健全覆盖全国城乡、开放便捷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终身学习、继续教育中某些领域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将这些终身学习支持服务纳入公共服务范畴,有助于促进终身学习的公平和质量。特别是要健全社区教育网络,把它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抓手。

四是要加快继续教育制度体系建设,特别是规划中提出的学习成果认证制度、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可累计制度所依托的学分银行、作为学习成果认定依据的国家资历框架等的建设。

五是要加强继续教育模式与技术创新。未来人们获得继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会更加多样,信息技术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因此,只有在教学模式和技术上不断创新,特别是充分开发“互联网+教育”的新技术,提高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高深化的继续教育需求。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