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云顶yd7610首页地址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国史进校园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时讯网

返回国开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工作动态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国史进校园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


近日,国史进校园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共同主办,主题为“全面推动国史进校园,创新宣传方式,加强教育引导,为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做出新的贡献”。

微信图片_20230721085821.png

座谈会现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原所长朱佳木,中央档案馆原馆长、国家档案局原局长杨冬权,国防大学原副政委李殿仁,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李正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姜恩来,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副校长范贤睿,中宣部学习出版社原社长董俊山,来自全国各地40余家院校和单位的代表,以及国史学会部分常务理事、分支机构工作人员和媒体记者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秘书长、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张星星主持。

微信图片_20230721085825.png

张星星主持座谈会

微信图片_20230721085834.png

朱佳木讲话

朱佳木在致词中指出,开展国史进校园活动,有利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青少年新中国史学习教育的有关要求;有利于支撑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有利于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利于巩固党在学校,尤其高校的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阵地。国史进校园活动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活动的任务、特点出发,把握和突出新中国史宣传教育应有的重点,体现“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和本质”。

微信图片_20230721085840.png

姜恩来致辞

姜恩来就国史进校园(红色经典进校园)工作的推动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充分认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时代要求,推动“新中国史”学习教育进校园;二是准确把握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要与解决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相结合;三是利用教育数字化拓宽工作路径,以数字化技术赋能大思政课堂,搭建学习平台,积聚教学资源,沉淀可用数据;四是发挥和利用好国史学会的优势、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推出一批有价值、解难题的研究成果,形成一批可借鉴、能推广的高校思政工作案例,推动项目开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微信图片_20230721085845.png

范贤睿致辞

范贤睿介绍了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数字化转型、课程思政和思政课建设方面的进展与成效。学校坚定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致力于构建我国终身教育的主要平台、在线教育的主要平台、灵活教育的平台和对外合作的平台。学校高度重视思政工作,构建“专业育人、课程育人、课堂育人”相统一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组建由“马工程”专家领衔的团队,打造“大片式”微课程。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将以本次合作为契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承担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将国史教育、思政教育与人才培养有机融合,推动开放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微信图片_20230721085849.png

院校代表发言

上海大学教务部副部长顾晓英、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党委书记朱迪俭、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韩昌梅、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方俊良,分别介绍了各自单位思政教育与国史教育开展的情况,以及“国史进校园”工作的设想和计划。

微信图片_20230721085853.png

“国史教育基地”牌匾颁授仪式

张星星宣读活动组织委员会《关于成立国史进校园(红色经典进校园)专家委员会的决定》和专家委员名单。朱佳木、姜恩来为特邀委员李殿仁和杨冬权颁发聘书,并举行“国史教育基地”牌匾颁授仪式。

院校代表发言

与会的10余所院校代表,围绕国史教育与思政工作,以及国史进校园(红色经典进校园)活动的思路和计划问题,进行了交流。

微信图片_20230721085900.png

董俊山讲话

国史进校园(红色经典进校园)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董俊山对项目的开展和长期发展提出五点思考。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立国表示,通过会议,与会代表基本形成三方面共识,一是对国史进校园重要性的共识;二是作为院校,项目落脚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上的共识;三是信息化、数字化支撑方面的共识。

微信图片_20230721085905.png

冯立国作会议总结

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出版传媒集团作为该项目的运营单位,联合国史学会的10位专家,完成了第一期10门国史专题视频课程的建设,并设计了数字化教学等方面的内容。下一步项目组将以学校推进课程思政和四史教育的现实需求为出发点,联合社会组织,与学校开展三方面工作。一是聚焦能力建设,抓好项目开展,深入推进研修项目和交流活动,切实提高教师思政教学能力;二是拓展线下交流活动,增加和丰富活动形式;三是为老师开展学科教学、课程思政教学、数字教学资源提供数字支撑。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