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教师国际汉语教学培训在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开班
6月26日至30日,教育部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项目——教师国际汉语教学培训班在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举行,来自全国9所职业院校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的24位教师参加培训。这是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受教育部试点工作委托而举办,为中国向赞比亚输出职业教育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行的国际汉语师资培训,也是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为筹建海外学习中心进行的人才储备。
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副校长亓彦伟、对外合作交流处副处长陈海山、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常务副主任杨永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培训部经理赵丽霞参加开幕式。开幕仪式由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副主任王硕主持。
亓彦伟介绍了云顶yd7610检测中心的历史、办学理念及成就,对培训效果提出希望。赵丽霞代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介绍了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的启动过程、阶段性成果及下一步的工作目标。
培训首场讲座由王硕主讲,她阐释了职业教育“走出去”与国际汉语教学结合的背景和重要意义。职业教育“走出去”面临着语言问题,将汉语教学融入其中,不仅对海外中资企业的长远发展有重大意义,也将调动当地民众学习汉语和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职业教育与国际汉语教育相结合“走出去”将大有作为。
本次培训的学员绝大部分为即将赴赞比亚从事面向当地中资企业员工技术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们。他们在进行职业培训的同时还肩负着重要使命:为当地员工开设汉语课,使员工能够听汉语、说汉语、读汉语,让汉语成为提高工人业务水平的有力帮手。接受培训的老师来自国内职业院校的机电、土木、选矿、冶金等工科专业,从来没有过对外汉语教学经验。针对学员特殊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目标,在以往举办国际汉语师资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分析试点项目的特殊性,为本次培训定制了课程。培训共5天,内容覆盖国际汉语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汉语教材的使用、教学组织与活动设计、跨文化交际、汉语网络教学工具分享等内容。
为了让学员们能学以致用,培训设计了丰富的互动、实践环节,如观察与解析示范课、教案设计、模拟教学与点评等。本次培训的主讲既有来自北京语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业界知名专家,也有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讲授对外汉语的相关知识技能,还有来自中国进出口银行对非业务部门的跨界专家,介绍教育援外相关政策和实践以及非洲职业教育项目开展情况,配合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汉语中心的教师团队一起,让每一堂课都在活跃的气氛和愉快的情境中进行。
北京语言大学姜丽萍教授在授课
活跃的课堂
学员们对此次培训充满了兴趣和热情。来自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陈茂军、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的林凯、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王铁富、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张文新等老师表示:已经很久没有学过中国语言文化的相关知识,这次培训使他们从更新、更专业的角度学习了汉语和中华文化,认识到教汉语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而是一门专门的学问,5天的培训虽然短暂,但是为他们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希望今后还能有深入学习的机会。
在赞比亚前方已经工作7个月的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培训部的王楠老师表示:“感谢云顶yd7610检测中心给我们这个机会,让我们为了职业教育‘走出去’事业而聚在一起。最新一批派出老师到位之后,我们会尽快配合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在赞比亚当地的中资企业里把汉语教学开展起来。”
认真讨论的学员
结业仪式
2015年12月,教育部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正式立项。该项目以中国有色矿业集团赞比亚企业为基础,以有色金属行业协会统筹,以国内8所高等职业院校及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为师资和课程资源支持,在赞比亚等发展中国家开展服务企业员工和当地民众的技术技能培训和学历职业教育,目前该尝试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随着试点推进,项目在未来希望为当地中资企业及社会培养亟需的技术劳动者,解决中资企业在海外遇到的人才瓶颈问题。
亓彦伟表示,“‘一带一路’,语言铺路,职教先行。此次培训作为国家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在‘双师型’师资队伍打造上的尝试,将深化国家海外战略中职业教育与汉语推广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摄影:陈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