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故事】我的电大情(本文获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我的教学故事” 征文活动二等奖)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教学,润物细无声,是一种智慧、一种追求、一种境界。教学的这种智慧,这种追求,这种境界,虽然无声无形,但却有踪迹可寻。在教学实践中,那一个个平凡却并不平淡的片段,或记录着走出困惑的教学经历;或呈现出解决问题的教学智慧;或展现出奉献爱心的热忱。
——题记
在浮躁奢华包围着整座城市,在金钱物质主宰着人们的所谓价值观,在各种诱惑在眼前不断晃动的今天,很多人认为我们电大“平民进步的阶梯、教育公平的砝码、人生旅途的加油站”的教学理念是虚伪的花朵,矫情的不堪一击。而在我看来,人的思想、精神、道德、心灵的某种超越才是出淤泥而不染最美的那一朵花开,那怕只开一季,但是为生命里最美的风景绽放过,我们也已足矣。
那是10年春季的一个周日,这一天早早的我们来到了机房,准备着《开放教育入学指南》上课的工作,这门课程是今后所有课程学习的基石,课上老师会结合实际电脑讲解有哪几个平台,如何登录学习,如何发帖子和老师在线平台交流,如何在中央电大测评系统里选课,网上作业如何完成等等。这一天上课的是10春金融学本科班的学生,同学们满怀期待地在电脑前坐好了,我仔细核对着到课签到名单,她,袁泉月进入我的视线,无签到没来。虽然她是一个家人和工作都在北京的同学,但是提前都沟通好她的朋友会替她来记录重要内容再转告她的呀,可是现在却唯独她没到……安顿好其他的同学,再一次电话联系的结果是,朋友忙,自己也忙,来不了了。“老师,不管了,是她不来又不是您没告知,我们先开始吧,不管了。”“是啊,谁知道她朋友啥时候来”“这么重要的课都不请假回来,老师不用管她了”……学员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着。“同学们,安静一下,这样,老师在上面讲,谁在下面把老师讲的内容给录一下音呢,咱们照顾一下外地同学”,“老师,你太细致了,她自己都不上心,你还……”,是啊!这时我心里有个声音默默地在念叨:“你那么多余干嘛?‘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这么重要的课自己都不重视,你能怎么办,还录音,她听吗?多余!”来不及多想,同学们满满的问题和老师的高亢的讲课声把我拉回到了课堂,随着同学们中央电大测评里的形考测验一个个90多分,愉悦的走出机房,这节课结束了,可看着她的名字后面的成绩是零,我又惆怅起来。
对于外地的她,开学后电话便成了我们最有效的沟通,我看不到她的表情,只能凭声音来判断她对学习的态度和出发点。于是又一次的拨通了她的电话,“袁泉月,知道你在外地,可是让你朋友来听课你都做不到,且不说这节课的到课率还占一部分成绩,如果这门课都不来听,网上作业你怎么完成,我已经把学习和网上作业的步骤都给你发QQ上了,你细细的看和学,有不懂的地方联系我。”或许是今天的电话多了,或许是她真的不重视自己的学业,“老师,不就是一门课,有什么大不了,我回去一趟好几百,老师,我花点钱你给我找人做吧”,后面的话我已经无法听下去,只能说:“抱歉,请你先自己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话,咱们再沟通。”
家人在旁边听到了,“你这一天到晚是为啥了,‘挣着卖豆腐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费力不讨好,你何苦呢?还自己在这郁闷生闷气?真不知道你这到底是为什么”。我知道家人也是心疼我,话糙理儿不糙,是啊,我这是为了什么呢,每天下班回到家就快晚上9点半了,虽然上午不上班,但班里一有事还是放心不下还是照样在办公室里一呆就是一上午;我这是为什么呢,有时候刚睡着电话响起来一看时间是半夜11点50分但还是接起来细细的讲解,尽管我理解学员们“工学矛盾”实属不易;我这是为了什么呢,周末朋友陪伴家人都出去了,而我的周末经常在教课中度过……
那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我真的该放弃吗?
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本书,是关于教学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教学,润物细无声,是一种智慧、一种追求、一种境界。教学的这种智慧,这种追求,这种境界,虽然无声无形,但却有踪迹可寻。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爱的艺术,不仅需要大步向前,也需要回头反思;教学既是一个沉淀的过程,也是一个升华的过程。这不正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越好的音乐越悠远潜低,越好的形象越飘渺宏远。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穿透悠远,越是大气度的往往越包容万物。
豁然开朗,为的是什么呢,不为别的,就是一种追求,就要一种境界。
几天后,电话那头通了:“老师,不好意思,我知道我那天的话说过了,但老师我真的只是想混一文凭”,“我也要说抱歉,那天我也急了,我的语气也不好”,“老师我回去一趟也不容易,路费贵不说,请假扣工资,我在这本来挣的就不多”。是啊,我怎么没有设身处地的站在他的角度想问题呢,那个时候虽然有刚通行的动车缩短了时间拉近了距离,可是来回一趟300多元不算便宜的车票,确实也无形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袁泉月,咱们现在是21世纪,我们可以利用发达的网络信息带给我们的优势;咱们参加的是开放教育,有QQ,还有电脑远程协助,照样可以学习,何不加以灵活应用,你说呢?”于是我们约定晚上10点她下班后的时间,通过“电脑远程协助”,通过QQ视频,在网络上进行我们的远程一对一教学。当她的中央电大形成性测评系统里《开放教育入学指南》的成绩显示98分的时候,我俩不约而同的笑了,这是我开学后第一次见到她的笑容。
其实,在内心挺感谢他们的。因为电大系统遍及全国各地,尽管身在千里之外却选择我们山西省电大,那是对我们多大的信任和放心呢。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也是同样需要吗,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首先为其想法子解决问题,而不是死搬硬套,应付了事。我们应该用大爱和宽容的心态去维护他们。
之后的日子,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千里传音”——电话沟通;每到期末交作业的时候“千里传书”——快递作业;每到考试的时候“千里剧透”——提前告知考试时间,最终她真的“混”到了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颁发的经济学学士学位证书。她拿着证书时的“李老师,谢谢你!”六个字,我已经感到足够了!
从最初的对工作的彷徨,不知所措,到对工作的了解,得心应手,再到对工作的思索,因材施教,我的这9年甚至今后更多的时光都和我们电大的学子们息息相关,他们是我的曲子,是我的快乐音符,虽然奏出的曲子偶有伤感的,但更多的是欢乐,是感动!是他们让我不断的成长,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是他们让我渐渐的爱上我的这份职业,我的角色。是他们让我在琐碎的数字和表格中找到了乐趣,有了新的感悟。一件件,一幕幕,尽在眼前。我为我们的电大学子骄傲,我愿意为我们的学子付出,只因这一抹电大情怀,我是电大人,愿做电大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