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余静:读《边城》有感
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沈从文
在《边城》中,有人看到了对已逝爱情的向往,有人看到了对故土的追忆,也有人看到了对人性的歌颂。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自然而然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而当我再一次翻阅这本书时,已不再那么不以为然了,而是多了几分感慨。
在“茶峒”这个依山傍水的小山城,有着如诗的风景,有着淳朴的民风,有着一切美的元素。有一尊白塔,有两个相依为命的摆渡人,一个年逾古稀,却精神矍铄;一个芳龄十四五,正值情窦初开。他们坚守本分,不论晴雨,必守船头,向过往船客展示着边城乡民的古道热肠。
掌水码头的名叫顺顺,是个大方洒脱、事业有成、喜结朋友的人,他慷慨之余又能济人之急,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天保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小儿子傩送,不爱说话,眼眉却秀拔出群。
“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朴素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一次端午节,翠翠与祖父一起进城看热闹,不料竟与祖父走丢,并遇到了傩送二人,两人都在彼此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年端午节,翠翠再一次进了城,希望能遇到傩送,但是却遇上了天保,天保也爱上了这个眸子清如水的女孩。第三年,傩送邀请翠翠进城一起过节,翠翠却遇上了要用一座碾坊作陪嫁给傩送的王团总家。三次相遇,好多不凑巧,却使两个年轻人的心紧紧地凑在了一起。
生活总会遇到那么一些无奈和不凑巧,天保溺亡,傩送出走,老人逝世,翠翠独自守着渡船。到了冬天,那个坍塌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歌唱,用歌声把翠翠灵魂轻轻托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有人说,两人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悲剧都是因为翠翠的懦弱;也有人说,是因为傩送的不坦然。我觉得故事中没有对错,爱情中也没有对错。我也曾想过,如果翠翠当初主动点,是不是就可以挽回这段爱情,挽救这场悲剧了。如果傩送能释然,是不是就不再是翠翠独守渡船了,可是,又有多少如果了。再品《边城》,我倒是多了几许释然,也多了几分对翠翠的钦佩,最终她还是选择了固执地等待,等待那个年轻人回来。
最初的相遇终究是美好的,在那个最美好的年纪遇到的那个他,遇到的那些不凑巧,或许曾经深深地困扰过你,使你一时难以自拔,但是既然他来过,又有什么不可释怀的呢?释怀不是懦弱,而是让你多一份勇气继续向前。翠翠的与众不同也许并不在于她那如清水般的眸子,也不在于她那被风养着的皮肤,而在于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生活的坦然吧!(作者为湖南电大2014级文经专业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