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优秀教师】残疾人教育学院:赖小乐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进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评选、表彰了一批在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教育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为致敬第35个教师节,本网将陆续登载20位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通过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促进开放大学教育事业发展。
赖小乐,女,硕士研究生,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毕业之后,一直在残疾人教育学院从事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工作。自工作以来,赖小乐始终默默耕耘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兢兢业业工作,勤勤恳恳奉献,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她凭着对党的教育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对残疾学生的满腔热忱,凭着对专业知识的勤学苦钻和对教育教学的一丝不苟,乐于奉献,敢于探索,赢得了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不忘初心,政治信念坚定
赖小乐老师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理想信念坚定、道德情操高尚、学识扎实、富有仁爱之心。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方针政策,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为人师表。
自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坚持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认真负责的精神以及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操守,承担着残疾人教育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一线教学、教学教务管理、学生工作以及宣传工作,表现出了较强的组织观念和大局意识。在工作中,赖小乐老师以满足各类残疾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己任,勇于探索适合残疾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突破地域的限制,通过优质的教学支持服务满足了残疾学生的个别化学习需求。到目前为止,残疾人教育学院在全国设立的教学点已达到53个,为一万多名残疾人圆了大学梦。
孜孜不倦,潜心一线教学
十余年的一线教学工作,她从未懈怠,一直保持饱满的教学热情,不仅得到领导和同事的称赞,同时也赢得了残疾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她先后讲授社会工作专、本科的课程十余门,累计教授20余届学生,学生数量(包括参加网络教学的学生)达到5000多人次,指导毕业论文和社会调查实践数量共计300余份。她悉心指导残疾学生毕业论文和社会实践,有很多残疾学生指名想得到她的指导。
2007年赖小乐老师刚来残疾人教育学院工作,当时残疾人教育学院深圳教学点招收了第一届社会工作专业的残疾学生34人。这一届班级以三个“百分之百”为人所称道:34名同学百分之百为残疾人,34名同学百分之百按期毕业,34名同学百分之百从事残疾人工作。让34名同学百分之百如期毕业,其中浸透着赖小乐老师的汗水和心血。当时她刚来学院工作,她以坚强的毅力和对残疾人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很快就熟悉了教学工作。课堂上她顾及到每一位同学,同学中有视障学生需要利用读屏软件进行学习,她就把各门课程的知识精心梳理,做成读屏软件可以阅读的word文档的形式提供给视障同学;对于听障学生,她尽最大努力把PPT等课件做得非常详细,让他们可以自主学习。全盲同学陈俊良读完专科接着续读本科,他说:“我很庆幸遇到了赖小乐老师,她给了我读大学的勇气。没有她我不可能顺利毕业。”当时由于师资力量紧缺,她一个学期要带3—4门课,几乎没有休过双休日。她以爱心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赢得了残疾学生的爱戴,无论课堂内外,当学生们遇到学习和工作中的难题时总是第一个想到她,学生们亲切的称她为“知心老师”。
赖小乐老师和她的同事们潜心教学,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各类残疾学生学习的教学和考核方式,经过多年努力,同有关部门多次沟通,全国网考办同意残疾人教育学院进行全国网络教育自主命题统考,解决了视障、听障和上肢残严重学生参加全国网络教育统一考试问题。现已进行了四次自主命题考试,得到了残疾考生的欢迎和认可。
在她和她的同事们的努力之下,学院涌现出一批优秀学子:如创办了深圳市第一家孤独症儿童干预机构,并获得深圳电大特等奖学金的颜家睦;有荣获深圳社工行业“十佳”优秀社工、第二届“广东省社工之星”称号、“全国社会工作督导人才培养计划”优秀学员奖的成越男;获得深圳电大校长特别奖项的徐艺云,自创珠宝公司的李敏……
勇于尝试,致力残疾人教育教学改革
赖小乐老师承担的工作非常繁重,除了一线教学和科研工作,还负责学院的教学教务、宣传以及学生管理工作等。除此之外,她还是社会工作(专科)共享专业负责人,负责社会工作共享专业各项教学支持服务工作,同时作为残疾人教育学院社会工作专科和社会工作本科的专业负责人,提供日常教学(包括网上以及线下)支持服务等。她学科专业功底深厚,平时工作中肯钻研,能够将学科专业领域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学,在残疾人教育教学改革、课程资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果,并较好地应用于残疾人教育学院的教学实践,教学效果显著。
赖小乐老师在探索残疾人无障碍教学模式方面付出了大量心血。残疾人由于生理上的特点,适合健全人的“正常”方式对于他们并不“正常”,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不完全适合残疾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残疾人接受较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提供了许多新的可能性。她和同事们通过课题研究和课程教学等方式,探讨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之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覆盖各类残疾人的教学模式,能够真正实现残疾人学习的无障碍。为此她主持和参与了7项关于教学研究的课题,从教学模式、专业研究、资源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发表论文十余篇。
在创新教学模式方面,她作为主力参与推进了学院“全网教学模式”和“新型混合教学模式”的创造性探索,在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下,主讲老师在网上实时授课和交流,同时又以团队的方式辅以日常的QQ及时答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拉近了师生距离,对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提高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很好地解决了学院师资短缺、学生过于分散以及残疾学生行动不便的问题,提升了扁平化教学和教学管理的质量,全院范围内实现了优质师资和课程资源的有效共享。
在课程教学方面,她积极参与学院的教改项目,并以自己所教授的《个案工作》科目为例进行面授与网上教学一体化设计与应用的探索。在课程设计中,将面授教学和网上教学深度融合,按照“网上教学——面授教学——网上教学”的流程设计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到实践的重要性,整个教学过程由“课前导学+课堂讲授+课堂实践+网上作业”四个环节组成,以实现“学习知识和掌握技巧结合,课堂学习和实务训练相结合,专业训练和个人成长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在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方面,她针对残疾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出一种以课堂实践为基础,网上实践为补充,阶段性实习和毕业实习为重点的实践教学模式。这种实践模式增加了专业课程的课堂实践部分,对学生参与阶段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过程严格要求。她选取了部分残疾人教育学院的学生参加试点,在社会工作(专科)毕业作业方面一改之前的一个大论文要求,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的论文和书籍、观看相关的视频或电影,结合我国社会工作实践,特别鼓励结合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并加以论证成文;毕业实践方面,组织学生到相关服务机构(包括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残联等相关社会组织)开展实训活动,并以照片、视频等形式记录实训过程与总结心得体会。经过一个学期的具体实施,学生写的文章有了实际内容,不会再假大空,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脚踏实地,倾心做好专业与课程资源建设
赖小乐老师负责残疾人教育学院社会工作专科和本科、网络营销专业、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等多个专业(方向)的建设工作,她组织团队进行专业培养方案及专业规则的制定、课程资源建设以及设计制作视障学生的课程教学资源等。她作为社会工作(专科)专业负责人,负责管理6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教材以及配套资源建设工作,参与其中两门教材的编撰工作,单独编写了其中四门课程的形考作业练习册和期末复习指导册。她注重网上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主持了6门课程的视频精讲的录制工作。2016年进行《个案工作》网络核心课的建设,她作为该网络核心课程的主持教师和主讲教师,负责课程教学的总体设计、组建教学团队和运行管理、制作和维护教学资源、脚本编写等工作,并承担视频课程主讲工作;同时在课程建设时考虑到学习《个案工作》课程的视障学习者较多,专门为他们开辟了视障学习者通道。在2017年上线之后,获得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在推进网上资源的配套使用方面,她组织出台了一系列的促进网上教学活动的规章制度,集思广益,采取各种措施推进残疾学生网上学习行为,确立学生每周上网学习至少一小时的目标,定期发布教师和学生上网学习行为数据并进行评比,这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网上学习行为大大增加。
为了提升学院教学扁平化管理水平,赖小乐老师撰写了《教学团队组建实施方案》,并以自己的《个案工作》网络核心课程为例,进行网络教学团队的探索工作。在教学团队构成中,她充分发挥往届毕业生的力量,促进网上志愿者服务的发展。希望能够为残疾人学习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在实现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之上,形成“以老生带新生”的良性循环。
严以律己,努力提升科研水平
教研相长,赖小乐老师在承担大量的教学以及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从未放松科学研究。她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关注开放教育理论的最新发展,关注残疾人教育教学规律的最新研究。在她的努力之下科研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她主持和参与的研究课题七项,参与编著教材2部,发表论文十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