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故事】他是学生 更像是先生 ——王群祥古稀之年梦圆电大的故事 (本文获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我的教学故事” 征文活动二等奖)
王群祥,清丰县电大2014年汉语专业专科毕业生。他虽然离开学校一年了,但他的故事,却时常在我脑海里回荡。他71岁入学电大,74岁毕业,是清丰县电大创办33年来五千余毕业生中年纪最大、故事最多的人。了解王群祥故事的人都说:他不仅是学生,更像是先生。
故事1:报 名
2011年秋,电大招生报名开始后的一天上午,一位老农径直到我办公桌前,问:“我要上电大,收不收?”
我上下打量了一下,起身笑问:“老人家,您不是开玩笑吧?”
老人:“这是什么地方,清丰县最高学府啊,我哪能来这里开玩笑!”
老人没等我说话,一本正经的自我介绍:“我叫王群祥,71岁,高堡乡才古庄农民,1959年北京十四中高中毕业。当时由于家庭原因,我没有资格考大学,但是我的大学梦从没放弃,这梦已经52年了。”
我问:“家庭原因是什么原因?”
老人:“一言难尽,暂不提,不过我保证:我没有前科。”
“您了解电大吗?”我又问。
老人:“您招生门前贴的《招生问答》,我看过好几遍了,这大学对我的心思,就是不知道收不收我这样的老人?”
“您如果真上,我们收到的不仅是学生,而且是先生。”
我话音刚落,老人马上站起来,握住我的手,连声说:“太好了,太好了!谢谢了!今天我只是来问问路,明天按要求来办报名手续。”
“这几天我们天天下乡上门招生,你如果没变化,明天第一站到你家,你在家等。”我说。
“不变,不变,全家都支持我。”老人站起来说,“就这样定了,明天我在家恭候,不见不散!”
故事2:上 门
第二天上午9时,我和两名招生老师如约到了王群祥家。王群祥和老伴又是杀西瓜、又是让烟,十分热情。之后,王群祥说:“我高中毕业时为啥没接着考大学?昨天我说的家庭原因,主要指我父亲曾是国民党军孙殿英部下的师长,因此,我受到株联。按当时政策,不但考大学受限,还不得不迁出北京。我记得很清楚,我的一位高中老师叫王赞,曾是中国佛教学院的哲学讲师,我离开北京时,他送我到车站,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走吧,北京不是你久待的地方。回到老家,找个农村媳妇好好过日子。生活不管怎样艰难,都要学习,将来有了机会还要考大学’。这是我年过花甲还要上大学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从一个箱子里拿出一摞本子,接着说:“老师的话我没有忘,这些年,我虽没上大学,但我一直坚持自学,《百家讲坛》栏目我期期看,还坚持写学习笔记,你们看……”足有十几个本子摆在我们面前。
我们一本一本的翻看,发现这些都是中小学生用过的旧本子,正面是学生写过的作业,反面是他写的学习心得。“真不简单!”我们翻看着议论着。不知不觉,时间到了11点多。“抓紧办报名的事,该走了。”我站起来说。这时王群祥也忙起身,他两臂展开,堵住房门说: “今天不走了,在我这儿吃饭,吃过饭办正事。”他不由我们推辞,接着喊:“老伴,上饭!”话音刚落,老太太从伙房里端着菜走进来,为老头帮腔:“他今儿一大早就进县城买了好多菜,您要不吃,真凉俺的心。“此时此情,我们只好依次坐下。这时,王群祥松了口气坐下说:”这就对了。我平时从不喝酒,今天破例喝两口,算是拜师吧!”他边说边拿起一瓶老酒,“这瓶老口子窖83年产的,28年了,今天咱喝完!”随后,他一一敬酒。
酒饭过后,办完王群祥入学的手续,回来的路上,我们依然被王群祥的宽容、淳朴、热情的品质和挚着的学习精神所感动。
故事3:发 言
每届新生开学,举办新生入学庆典是清丰县电大的传统。开学庆典新生代表发言是必不可少的。2011年秋(清丰县电大第30届)新生开学典礼谁代表新生发言?我开会征求意见,年轻的新生互相推辞,最后,王群祥毛遂自荐:让我发言!
2011年9月25日上午,清丰县电大第30界新生入学庆典,在清丰县职业技术学校会议室如期举行,台上:县政府副县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电大正副校长等领导依次排开就坐;台下:新生300余人,座无缺席。会议场面隆重而肃静。
“会议第五项:新生代表王群祥发言。”会议主持人宣布。
王群祥从台下从容走上发言席,他一言未发,台下已是一片哗然:“呀!是个老头儿!”。一阵大惊小怪之后,终于静了下来,王群祥操着一口北京话,脱稿发言:
“我看到了,也听到了,大家对于已过花甲之年上大学的我,感到奇怪,有很多问号,这些我都预料到了,所以我要求发言。我不是出风头,而是借此机会把我说清楚,目的是让同学们了解我,理解我,接受我,为此我用三句话做个自我表白。
第一句,我梦想大学已有半个世纪了。我1959年北京十四中高中毕业。当时的唯一梦想就是考大学,但是,我命运不好,家庭条件受限,我失去了考大学的机会。虽未上大学,我的大学梦从未放弃过。大学梦做了整整52年,今天,我终于梦想成真!
有人说:这么大岁数了,上大学干啥用?这正是我要说的第二句话:现在上大学、拿文凭,对我依然有用。有何用?
其一,我是我村群众多年认可的义务文化教员,农闲的时候,村里老少爷们爱听我讲科学种田,国内外大事、历史故事等。我上大学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能更好为当地的百姓服务。
其二,我老了,给社会做不成大贡献了,但我用上大学的实际行动激励年轻人珍惜大好学习时机,牢记高尔基名言:学习永远不晚!
其三,为我的子孙后代着想,我要留给他们我老有所学的文化精神财富——大学文凭,这比留给他们存款折更有价值。
第三句话:我要和年轻同学赛跑。我是老了,不比年轻人脑瓜灵、记性好、体质好,我们的年龄差距差不多有半个世纪,但是,我们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出发,我有信心和你们并肩跑到终点——大学毕业!靠什么?靠苦学,靠乌龟与白兔赛跑永不停歇的奔爬精神!
王群祥的发言,深刻而幽默,生动而简洁,不时激起阵阵掌声。
故事4:支 持
王群祥71岁上大学的故事,在清丰县电大校内外传为佳话,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支持。
清丰县政府主管教育副县长聂培彦,在大会上手举王群祥平时学习笔记,号召:向王群祥学习!濮阳电大副校长管爱华,向王群祥赠学习专用礼品。县教育局人事股长乔永记,向他赠送联想电脑一台。清丰电大将王群祥所学专业的课程讲授视频,下载到电脑上给他送到家,并安排网上导学专职老师,定期上门辅导其上网学习。
对于多方给予的关心和学习支持,王群祥在接受学习赠品时激动地说:这些,对于我不仅是支持,是鼓励,我更深刻感到是压力。我是电大的一名普通专科生,和其他同学没啥不一样,不同的是我年岁大。这不应成为我得到特殊关照的资本。我既然得到了比其他同学多的支持,我一定将压力化为动力,我必须在遵纪守规、明礼诚信、学习工作、回报社会等方面,带好头,做出榜样!
故事5:考 试
2012年1月5—9日,是中央电大全国期终统一考试。考试结束后,王群祥带有自责的口气说:“校长,这次我考了5门,有两门考的不好,估计不及格”我问:“我听说,在考场上有同学想帮你一把,被你拒绝了,是真的吗?”他回答:“真有这事儿。平时学习需要帮助,考场上接受帮助那是作弊。作为学生,靠考场上抄别人的过关,这是毁自己,也是砸学校的牌子,是给学校抹黑,这事我不干。”
我是中央电大清丰考点的一名主考,清丰考点此次考试考生700多人,据了解,在考试中王群祥做到了零违纪。
故事6:请 假
2012年秋开学后的一天上午,王群祥打来电话:“校长,我老伴有病住院了,需要我日夜守护,我向您请假。”
第二天下午,我和班主任刘老师,带上礼品去医院探视。王群祥见到我们,快步迎上,感激地说:“准我请假,已经是关照,您还亲自来看,真叫我不该说啥才好!”“师生一家,应该的。”我说,并问,“得的啥病?”王群祥:“肺癌,晚期!”我问:“这要花不少钱,需要帮助吗?”“不需要,不需要。”王群祥连声说,“现在政策好,有医保。个人花钱有限”“医院里就你一个人吗?”我又问。“是我一个人。孩子们都争着来守护,被我劝回去了。”王群祥回答,“老伴跟我半辈子,没享到福,吃了不少苦,她的时间也不多了,我要亲自陪她。”
最后,我安慰他:“既来之,则安之,尽一切可能延续老伴生命。有困难打电话,学校会尽最大努力帮助你。你自己也要多保重。”王群祥说:“人是命,天注定。请您放心,不论发生什么不幸,我都能挺住。”
故事7:丧 妻
2013年春开学后,王群祥来到学校,见我第一句话:“老伴走了。现在我是地地道道的空巢老人了。”“啥时候走的?你咋不早说呢!”我吃惊的问。王群祥说:“年前的事,农村丧事不叫大操大办,咱也办不起……。”“那你以后打算怎么办呢?”估计他可能要退学了,所以我这样问。王群祥回答:“天无绝人之路,以后我就有时间静下来学习了,把以前缺考的课这学期都排上。”他边说,边拿出几页稿纸给我,接着说:“这是春节期间我写的一篇小文,是我对以后怎么办的回答,请老师们提提修改意见,也算是我的一次作业吧。”文章如下:
无题
我命运多舛,在崎岖沟槛的路上,艰苦的跋涉着、思索着。从童年、青年、壮年直到七十岁的暮年。渴望上大学是我坚守了多年的梦想,命运先生说:贵人会给你希望,贵人会帮你圆梦。贵人是谁?贵人在哪里?浩瀚的大海,茫茫的草原,太阳从东方升起,铺天盖地的春风飞涌而来,大地上干干静静,和谐美好的时代到来了。贵人出现在我眼前,我终于上了大学,梦想成真。然而,我又变成了孤独的空巢老人,以后,地,我一个人种。饭,自己做。衣,自己洗。生活的方方面面,均由我一人担当。怎么办?电大之路还能走下去吗?我又一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思索着,徘徊着,后退?是懦夫的选择。原地不动?是等死。忽然,一位高人——我昔日的老师,仿佛就在我面前,他对我说:群祥,站起来,抬起头,迈开双腿,把一切困难踩在脚下,朝着梦想,前进!前进!前进!
故事8:毕 业
王群祥历经三年刻苦学习,所学专业课程经考试全部合格,于2014秋毕业。他双手捧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证书”,说的第一句话:“真不容易啊!”这是王群祥的肺腑之言,我理解: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当代大学生并非易事。对于王群祥就更加不容易。王群祥拿到大学文凭说的第二句话:“这三年苦没白吃,值!”这话如何理解?王群祥三年付出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其一,他圆了52年的大学梦,提升了自身的文化品位;其二,他得到了荣誉:省电大授予他“十佳优秀学子”光荣称号;其三,他圆其所愿,用自身上大学的学习行动激励了年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