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云顶yd7610首页地址

【师德标兵】班玉凌:春风化雨 铸魂育人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班主任日常工作-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时讯网

返回国开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校园文化

【师德标兵】班玉凌:春风化雨 铸魂育人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班主任日常工作

编者按: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日前授予何晓红等10名教师“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师德标兵”荣誉称号,授予谢娟等84名教师“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本网专栏陆续展播10名“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师德标兵”事迹,以期在办学体系倡导、营造良好师德风尚,引导全体教职工以先进为榜样,自觉对标对表,不断提升职业道德修养,为把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开放大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多个重要会议,立足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将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高度。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已然很明确,谁来培养人才是关键!

班主任是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是学生成长的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在22年的电大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始终认为,作为电大的专职班主任,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并融入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营造奋发向上、文明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点滴琐细间春风化雨铸魂育人,以此凝聚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深入挖掘本土资源  多元教学手段厚植红色文化底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新时代电大学生进行红色传统教育,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利用红色文化、红色基因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沙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全省37个中央苏区县之一,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东方军,进入福建打击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反动武装,在沙县进行了一场历时长且曲折的战斗。

近年来,沙县提出挖掘红色资源,做实做足“红色沙县”文章,唱响“风展红旗如画”品牌。我在日常工作中注重通过红色历史研究挖掘、红色题材作品创作,传承红色基因、激励红色担当,在立德树人全过程中融合红色教育,增强电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

一是建立融合红色文化的思政教育实践基地

如,中央红军村——富口镇荷山村,这里拥有红军司令部、红军医院、红军井、红军亭等旧址。


夏茂镇文昌宫——1928年夏,夏茂建立沙县地方党组织中共沙县特别支部,文昌宫成为了中共沙县特别支部活动的主要场所。

夏茂镇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共收录了革命烈士109位,其中107位是1933年红军解放夏茂后参加革命牺牲的。

红军东方军司令部(总部)兴国寺——19341月,红军东方军在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杨尚昆的率领下,攻克了沙县县城,红军东方军司令部(总部)设在兴国寺。

这些都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基地。以革命历史遗址与纪念场所等红色资源为载体,激发其育人价值,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走进融知识、文化与教育为一体的红色课堂,学习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现场追溯历史、反思现实。

二是构建渗透红色基因的多元化育人体系

红色文化真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的历史,红色资源也是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生动教材。我从红色资源中提炼教育点,引导学生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用作品创作持续扩大育人效果。

张凯琳参加红色故事宣讲活动

为了强化爱国思想引领,开展理想信念和红色基因教育,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和学生共同查阅史料、参观博物馆、观看电影等,真实还原了壮烈的历史场景。另外,我还通过组织观看音乐剧、演讲等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持续扩大红色沙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195月,由我撰稿的原创作品《方寸之间辉煌交映》讲述了原空军司令员张廷发将军的故事,指导茶学专业学生张凯琳参加沙县教育系统“风展红旗如画”红色故事宣讲活动并获得三等奖。20209月,我组织学生观看情景音乐剧《风展红旗如画》,同学们在观看的过程中既深刻了解了历史,也明白了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深受红色教育的洗礼。

三是引导学生对红色文化作出正确体验

“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系列活动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注重把握学生的情感特征,融合文字图片、音乐影像、实物实景等教学媒介,激发学生的情绪情感,通过“学而思、思而行、行而悟”来引导他们去感受、去思考。201911月,我组织了“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系列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谈感悟、写体会,增强红色文化的传播力、感染力,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触动。

借力新媒体技术手段  共铸学习圈凝聚报国志

新媒体作为具有强大感染力的大众传播媒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步走向网络,新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载体,渐渐被广大师生肯定。我积极借力新媒体技术,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不断挖掘和创新,努力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寻找新路径。

一是注重新媒体育人实效,打破空间局限实时交流

新媒体的使用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形态从由静态变为动态,从单一变为多维。我经常利用新媒体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实时分享思想政治方面的信息资源,有效打破传统思政课堂的局限。比如,通过QQ群、微信群,利用日常生活中“碎片化”时间,结合网络实时传播、无缝衔接的特点,推送一些体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理论精品文章,对学生进行思想舆论上的引导。还将学生思政实践体会融入到日常推送中,鼓励学生参与讨论、积极表达,形成活跃的交流氛围,以此传播主流价值观与社会正能量,全方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是贴近社会热点,有效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关注党的新思想、新举措,不断关注社会热点和事件动向。我善于抓住政治生活、学习生活中的热点,通过及时、广泛的宣传,引导学生关注,传播真理的力量、价值的力量和新时代的改革创新精神。

这些热点既具有时事特色,又贴近学生生活,思想教育的成效比单纯说教更显著。比如,充分挖掘优秀公众号共青团中央、人民网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时传递党中央声音,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网上精神家园。引导学生观看廉政文化主题教育、党史宣传教育等融媒作品,借力新媒体,让思想政治教育变得趣味十足。

在媒体融合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不断运用新媒体技术主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此凝聚共识,共铸学习圈,凝聚报国志。

以生为本精细服务  助力学生全程学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与时俱进,就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以生为本,做好细致入微的助学服务。因此,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是注重精准助学服务,提升教学质量

成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工学上的矛盾。电大学员的这些特殊性,造就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与高难度。如何服务好这些特殊的学生?首先,我针对学员个人的学习进展情况、课程的形成性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收费情况、教材征订情况等各种信息情况进行分类整理,准确、及时为学生的学习进程更好地提供支持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其次,我把学校工作的流程、常见问题、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用直观、简洁的语言进行阐述,编写一系列小册子,例如《新生百问》、《上网学习常见问题》等,使学生能够快捷地掌握各种学习方式。最后,针对跨地域的学员无法到校的情况,我还提供邮寄教材、网络送教、准备考试用具等等细致的服务,给学员提供学习上的便利,以此保证教学质量。

二是抓好思政教育切入点,凝聚向心力

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变细、变小,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由小我到大我,由小家到大家,再到国家,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变得生动有趣、扎实有效。2020年春季,面对疫情,我坚守一线工作岗位,关注疫情发布、了解学生状况、转发官方信息,建立学生体温线上监测,全天候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情况和居家生活学习状态。主动配合教务部门做好“停课不停学”的工作,建立专门网上教学群,搭建学生与老师快速解决问题的桥梁,及时了解并协助反馈学生诉求。

为有效丰富学生居家业余文化生活,我组织学生开展疫情防控观察并撰写征文,不断提升学生思政活动参与度。发起了“同心战疫,讴歌奉献”电大学子抗疫事迹宣传征集活动、“同心战疫、书写青春”防疫抗疫故事征文活动等,引导同学们主动融入疫情防控大局,进一步感受战“疫”中展现的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

我指导法学专科范治新同学以电大优秀校友温建国的抗疫事迹为原型,撰写征文《雨夜的凝望》,该征文获得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同心战疫、书写青春”防疫抗疫故事征文活动二等奖。通过充分挖掘抗击疫情中的育人素材,因势利导,将防疫攻坚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上好疫情防控这门思想政治教育“大课”。

右二为范治新

三是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打造思政教育强阵地

给新生佩戴校徽

光盘行动主题活动

充分利用新生开学典礼这一育人重要阶段,在细节之中提升仪式感,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我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集中宣讲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勇担新时代的责任与使命,汇聚起奋斗追梦的磅礴力量。

每年春秋两季,开展新生入学仪式,观看“开学第一课”。将爱国元素融入开学典礼,新生“和国旗同框”,师生合唱《歌唱祖国》。通过给新生佩戴校徽,传递学生证,开展老生带新生活动,还有新生宣誓、优秀学生表彰、优秀校友事迹介绍等环节,帮助同学们凝聚集体意识。在仪式上,为帮助困难家庭学生顺利入学,解决生活问题,学校予以减免了部分学费,让新同学无后顾之忧,安心学习。此外,为鼓励师生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帮助同学们树立起“节约粮食,拒绝浪费”的正确观念,深入推进制止餐饮浪费教育。2020年秋季的新生开学典礼上,由优秀校友邓歆做了主题发言,在迎新现场还摆放了“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光盘行动你我同行”条幅,同学们纷纷积极参与,主动签名。

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一定要始终保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以精细的服务凝聚学员人心,使班主任成为学员的良师益友,成为三年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

树立典型以点带面  发挥身边的榜样力量

每个人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迷茫和困惑,这可能给学生带来政治信仰模糊、理想信念迷茫、价值取向扭曲。我在开展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树立榜样的力量,引领大家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我校成立40年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毕业生,他们中有奋斗在基层的民警、工人、教师、农民,也有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无论他们从事何种职业,都在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赞赏。因此,通过展示部分优秀毕业生的典型事迹,希望能从他们身上看到电大优秀学生的风采。

一是创业自强的典型

左二为董国华

董国华,沙县电大法学本科毕业生,上海面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上海沙县小吃协会第一常务副会长,中共沙县小吃同业公会驻上海联络处支部委员会支委。他是沙县琅口村的一名小吃业主,在上海、广州、深圳有多家小吃店。由于外出经营小吃无法参加面授学习,连教材都没有办法及时来领取,曾经一度想退学。我了解情况后,通过电话、微信找他谈心。如今他已经本科顺利毕业,同时他的小吃事业也蓬勃发展,成立了自己的餐饮公司,注册商标“面缘”,现有连锁店32家。这应该就是“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的最好诠释。

二是敬业奉献的典型

温建国,沙县电大法学本科毕业生,现为沙县公安局凤岗派出所教导员,沙县电大法制副校长。20123月获得个人三等功,2014年获得三明市百佳民警称号,还多次获得公安系统各类嘉奖。2020年春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公安机关除了正常的勤务外,所有的警力都压在防疫工作上。作为教导员的温建国除了日常队伍管理工作外,隔离点周边的巡防,卡点上轮流值班,公共娱乐场所管理,人员摸排和管理,他无一落下,几乎天天都在所里度过。作为警察的他,深知职责在身,只能把对孩子和父母的牵挂深深埋在心里,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三是学以致用的典型

邓歆参加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学习故事演讲比赛

邓歆,沙县电大法学本科毕业生,沙县广播电视台资深主播,双语星教育机构创始人。在六年法学本专科的学习中,她对法律知识从未知到认知,再到可以灵活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毕业后,邓歆从一名照本宣科的念稿人成长为一名集采、编、播于一身的电视人。除了播送本地新闻,她还拥有了自己的节目《政法视线》。201811月,邓歆的演讲作品《一次偶遇一生良师》参加福建电大“我的梦中国梦”演讲大赛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20194月,邓歆代表福建分部参加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我的学习故事”演讲总决赛获得二等奖。2019年,在电大建校40周年活动中,邓歆还获得了福建电大最美校友称号。

此外,还有法学本科学员肖毅(福建电大首届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因公牺牲,公安部追授一等功)、中央电大优秀毕业生曹运伟、胡振宇等,通过这些优秀校友树立不同的典型形象,利用身边人身边事营造情感相通、思想相融的氛围,充分发挥身边的榜样力量,展现电大学生在放飞青春梦想、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的生动实例和精神风貌。

构建向上校园氛围  思想引领传播爱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重视校园文化的涵养作用,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推进文化育人内涵式发展。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特色鲜明、格调高雅、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发挥巨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起到凝聚校园精神力量的作用,进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延续到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为了充分展示电大学员昂扬奋进的精神面貌,构建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我组织了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一是礼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不断传承与创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氛围涵养学生心灵,不断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

切实合理利用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人文意识的导向作用,使学生们可以不断萃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精华,还能激发传统文化的时代活力。我积极搭建传统文化宣传平台,用传统文化瑰宝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比如,举办“墨色染春华,习语盈新门——元旦送春联”“喜迎十九大,师生翰墨书法展”“笔墨中国”汉字书写比赛等活动。2013年,在全国首届和谐社区书法篆刻作品展中,罗辉获得三等奖,林志明获得优秀奖。2016年,在三明电大首届学生书法摄影展中,吴茜获得二等奖,范玲玲获得优秀奖。2020年,在“笔墨中国”汉字书写比赛中,罗维海获得福建省教师组一等奖及全国总决赛的三等奖,林志明获得省赛二等奖。通过这些活动,在师生当中弘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出健康文明的校园氛围。


罗维海作品


林志明作品

二是激励时代新人,绽放青春力量

我积极组织学生书法、演讲等社团建设,定期举办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引导学生接受各种美的观念和与之相联系的道德观念。

邓歆、张颖等同学参加经典诵读比赛

20206月,我组织学生参与经典诵读比赛,引导学生以作品创作的形式讴歌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同学们以诵读的形式,用自己的热情描绘心中的爱。朗诵过程不拘一格、鼓励创新,展现了电大学生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诵读已不再单纯是一种艺术形式的展示,它还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不仅以娱乐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表现力,还在这种比赛方式中加深了学生的道德理念。其中,邓歆、张颖、赖夏娴等学生朗诵的抗击疫情诗歌《你是这个冬天最美的风景》,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代表福建电大参加全省总决赛,荣获“诵读中国”经典诵读赛大学生组二等奖。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肩负的时代责任,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春风化雨,铸魂育人。我用春风化雨般的细致工作,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班主任日常工作,将“中国梦”的精神内涵落到实处,凝聚出健康向上的正能量,从而起到铸魂育人的作用,以此激发电大学子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信念,为实现“中国梦”奉献力量。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