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云顶yd7610首页地址

蘸着真情写文章——对话邢增尧-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时讯网

返回国开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校园文化

蘸着真情写文章——对话邢增尧

   周:邢先生,您好!近来,我们正在为争创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作准备,在梳理材料时,看到了关于您的资料。1999年,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授予您“全国广播电视大学优秀毕业生”荣誉,2009年,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授予您“百名杰出校友”荣誉,并任命您为校友总会理事。您担任过嵊州市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现在是绍兴市杂文学会理事,北京《作家报》特约编委。今天,我想向您学习,和您好好叙叙。

   邢:好!谢谢周主任。

   周:我们读过您的不少作品,对您的写作经历很感兴趣。现在,先请您谈谈您是怎样走上写作之路的。

   邢:我从小嗜书如命,从高小开始,《水浒传》、《说岳全传》、《子夜》、《鲁迅小说诗歌散文选》等等,好多书籍一上手就放不下,就像上了瘾,对作文也就有了兴趣。到了中学,就更加入迷了。有次,可能是初二吧,我在浙江《俱乐部》上瞧见了一组歌谣,觉得有话要说,遂斗胆写成一篇短评寄出,谁知竟被刊用了。老师在课堂上表扬了我,惊喜之余,兴趣就更浓了。待得进了公安机关,担任秘书、宣传工作,写作也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周:我知道你现在主要写散文,还记得以前写小说、诗歌的情况吗?

   邢:记得,1990年我在《中国商报》的副刊上发表了短小说《公事公办》,那算是我写小说的处女作。当时,该报正在举办全国“华强杯”短小说大赛,我得了个三等奖,心情真像大热天吃冰淇淋,爽极了。诗歌写作,我印象最深的是组诗《放飞的情思》,共66行,获全国“英雄颂”诗歌大赛一等奖。那是2006年,浙江省委宣传部、省公安厅、省广电集团联合举办“英雄颂”诗歌大赛,向全国征集作品,并请省作协组织评比。获奖名单公布后过去了二个多月,还没收到证书,我便去电询问,回说,早交你局搞文字工作的某某捎回去了。我前去收取,他呆了一下,却否认了。我再去电,对方肯定之余,说,此事或许另有隐情,劝我别再追究,宽容点算了。最终,还是绍兴市公安局的友人出面协调,由省公安厅出了一张获奖证明了事。其实,我写得较早的还是报告文学和故事作品,1988年,我的报告文学《给小飞鱼装上翅膀》在《体坛报》上发表,一篇文章占了整个版面外加中缝。编辑说,这般规模是创刊以来第一次。从此,《流动的长城》、《不负天职不负民》、《采撷天地间的瑰伟》、《托起一片蓝天》、《魂系泥人》等报告文学作品遂在《人民公安报》、《中国作家?纪实》、《西湖》、《野草》等报刊上亮相。后来,我成为《中国作家》签约作家,兴许也和这段经历有关。撰写故事多在九十年代。发表在《民间文学》、《民间故事选刊》、《故事林》、《通俗小说报》等杂志上,曾二次获得上海文艺出版社、故事会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全国故事大赛奖,获奖作品还被人民美术出版社改编成连环画。那时候我真个是不折不扣的文学发烧友。

   周:都说文学创作,各个门类有共通之处,是相得益彰的,看来并非虚言。现我想请您说说,在您的创作过程中,哪些作家作品对您影响最大?特别是您作为主创的散文创作。

   邢:这,很难说。因为,我从来不喜欢“任凭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我信奉“兼读则明,偏读则暗”的理念。我国散文,源远流长,诸子百家,史记左传,魏晋七贤,唐宋八大家,明清小品,直至近现代,名家名作难以数计,影响之说,一言难尽,单以当代来说,巴金、冰心、钱钟书、汪曾祺、贾平凹、铁凝……都风骚毕现、美文频频。那在精神激流里流淌的营养素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就我个人来说,只要是经典之作,无论“载道”抑或“言志”,都是学习的对象,读那从笔端溢出的文字,无论是冷峻犀利、深邃思辨抑或温润平和、真挚亲切,俱得益匪浅。在这里,我想说句题外话,那就是,我曾在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嵊州学院就读三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文学理论上收获颇丰。我以为,掌握了文学理论固然不一定能写作,但写作离开文学理论却万万不能。

   周:是的,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现在我们言归散文。我喜欢您的《生死胡杨》一文,它虽然短小,可在《浙江日报》副刊上发表后,被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教育通讯》和《读写天地》转载;被浙江省中考命题研究组选作2005年中考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题,占分竟有18分之高。嗣后,又有16个省、市或将其作为语文阅读试题,或将其作为经典考题回放,或将其作为课程改革试题,影响着实不小。请问,您写作此文的初衷是什么?对您自己又有什么影响?

   邢:我最早知晓胡杨是在一次笔会中,来自西北的一位文友偶而提及“胡杨三千年”的话语,即“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腐。”当时也不太在意。随后,听到刀郎《喀什噶尔的胡杨》的歌声,就有点动心。待得那年八月,和友人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见到了令人咋舌的生、死胡杨时,心里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想到了什么是真汉子,什么是伟丈夫;想到了生命的壮丽与永恒其实是无声的——无声无息地成长,无声无息地壮大,无声无息地辉煌。于是,我就想把这一切都告诉朋友们。这就是我的初衷。至于对我的影响,自是多方面的,可主要的是那种坚忍不拔矢志不移的精神。一次,我为《中国作家》赶写一篇文章,刚写好草稿却不慎闪了腰,疼得坐卧不宁。情急中,我找来一张矮桌,左腿跪地,左肘撑桌,减轻腰部压力,硬是如期完稿。我觉得,蕴含在胡杨中的那种精神和海明威洋溢在作品中的那种“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男子汉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

   周:2015年,您的散文《草根》在《美文》杂志上发表。周维强先生在《浙江文坛》“2015年浙江散文阅读札记”中说,“我读邢增尧散文可能也有十多年了,印象里这应该是他写得最好的一篇作品了,和他之前写的所有散文相比,或许是有了一个质的提升。”这一万多字,我是一口气读完的,心里的感受正像周维强先生所言,“作品里从内到外生发出来的深深的同情,是平等而待人所生出的同情,不是居高临下的同情。”请问,您写这篇作品的动机是怎样产生的。

   邢:动机的产生源于这类事情见识得不少,一而再、再而三,思绪的水库遂决堤了。特别是那年春节前夕,遭遇了保洁员和轿车主人间的“垃圾”事情后,我心里顿生一种痛切的感觉,它促使我要把这种带着生活温度和内心体验的情景写出来,和读者交心,于是就动了笔。当然,“草根”并非一切都好,但他们毕竟“恍若哑默的小溪,运行于人世间的最低层”,在煎熬中生活,是一群受苦的人。所以,我就在文中直击现实生活内里,表达人心中复杂的东西,而主旨则如周维强先生所言,在于“‘草根’中美好的一面,那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这个人性中的美好,不分等地,不分阶层,而为人类所共有。”

   周:好,我们再说点近事。今年7月,文学期刊《雨花》以“散文随笔”栏目带头稿的形式发表了您的《不屈的雄狮》,虽然说的是过往的历史,但读来依然震撼不已,您是怎么想到写海明威的呢?

   邢:应该说,写海明威的第一个缘由是习主席指点迷津。20159月,习主席在美国西雅图演讲时说:“中国人民一向钦佩美国人民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海明威《老人与海》对狂风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鲨鱼的描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第一次去古巴,专程去了海明威当年写《老人与海》的栈桥边。第二次去古巴,我去了海明威经常去的酒吧,点了海明威爱喝的朗姆酒配薄荷叶加冰块。我想体验一下当年海明威写下那些故事时的精神世界和实地氛围。我认为,对不同的文化和文明,我们需要去深入了解。……”这讲话极大地增浓了我原先对海明威的兴趣。而我原先之所以对海明威有兴趣,兴许是我从海明威的作品,特别是《乞力马扎罗的雪》和《老人与海》“人活着务须要有信仰,要有永恒的价值追求”的启示中,联想到了我们当下的生活,我们当下的一些人性和社会问题。譬如:在物质如此富庶丰盈的今天,一些人却习惯用利益的剪刀来取舍一切,把“理想”视作幌子,将“英雄”当作傻子,陷入了价值混乱与历史虚无。因而,在我们自己的大师姗姗来迟之际,让我们将心灵的目光瞄向历史的星空,在对既往大师的追忆中,寻求精神与神圣的相遇。第二个缘由是美国的肯尼迪总统,古巴的国务委员会主席卡斯特罗,英国的欧?贝茨,蒋经国等不少名人盛赞海明威,加深了我的探究心理。第三是鲜为人知的海明威支持中国抗日的一页。1941年,他以PM杂志特派员身份偕妻子到中国内地采访,马不停蹄奔忙于重庆、成都、昆明和滇缅公路一带,亲历前线战事,访问国民党军政要员,还密晤中共驻重庆首席代表周恩来,称周“能干,有吸引力、聪明”,似明珠在闪光。当他获悉十万中国人仅以三个月时间用最原始的工具筑就了可供B-17重型轰炸机升降的飞机场时,分明感到了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御外侮汇聚起的磅礴气势和惊人力量,他赞赏说:“中国必能完成他想做的任何事情。”以为中国决不是一个平凡的仅仅属于自我的国家。

   海明威替PM杂志写了不少报道,说中国抗日带给美国的安全,无异横跨两洋的庞大海军舰队一样,所以美国应该援助中国,特别是空军,而且预言美国和日本的战争不可避免。

   周:噢,讲得好。记得高松年先生在《98浙江文坛》中评说,“邢增尧的散文……文字精美,晶莹剔透,流转如玉”,我认为,那是语言上的肯定;2002年,你的散文集《如画人生》由出版社列入“散文百家作家书系”出版后,获首届“巴贝文艺奖”金奖,时任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的黄亚洲先生在给这册书写的“序”里说:“增尧写父亲,写母亲,写‘艺术家’般的交通警察,写清纯可爱的卖花女孩,笔触到处,皆有一种纯朴之气。这种气息是他从平平凡凡的生活中吸取来的,也平平凡凡地吐在了他的字里行间。”“这种吐纳,是自然性灵的流露,很使人喜欢。”我认为,那是情感上的肯定;2009年,你的散文集《心中的芳草地》入选“《收获》五十年精选系列”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后,获“2012年绍兴市鲁迅文艺奖百花奖”和中国散文学会的“中国当代散文奖”,河北文学院院长老城说及此书时说,“人物叙事与心灵抒发,则在名人叙事与内心世界间建立着通舒的桥梁。读起来似乎是在对你轻轻地说,这是我想到与看到的。意趣听致,得来自然,这一番高山流水与小溪潺潺的通渡,这一番未经雕琢的璞玉之态,这一番舒缓的倾诉,让你不当他的朋友也难。”我以为,那是文风上的肯定,您觉得能否这样理解?

   邢:有这层意思,但我觉得更多的应是对我的鞭策吧!

   周:呵呵,您谦虚了。文学创作我们暂时谈到这里。下面,我们谈谈您在工作岗位上的写作。据了解,您不仅获得过嵊州市公安局局党委授予的嘉奖和先进工作者荣誉12次,而且还获得了浙江省公安厅“三等功荣誉奖章”和“二等功荣誉奖章”各一枚。您能具体谈谈吗?

   邢:我在前面说过,在公安机关,我主要是干秘书和宣传工作,所以从写作的角度讲,除汇报材料外,主要是写新闻报道和调研论文一类。关于新闻写作,我干了二十多年,发表的稿件数以千计,见稿的报章亦从《嵊州日报》、《绍兴日报》、《浙江日报》直到《法制日报》、《中国交通安全报》、《人民公安报》、等等。1996年新春,绍兴市公安宣传工作会议在绍兴召开。会上,领导鼓励参会人员解放思想,多写稿、写好稿,努力开创在《人民日报》发表本市公安新闻的新局面。从此,我一有空,就埋头琢磨报文特色,体悟个中真谛。是年3月,一篇题为《绍兴实行交警错案追究制》的新闻终于在《人民日报》华东要闻版上亮相。至于调研报告和公安论文,我的确是下了功夫的,发表的文章也不少,《嵊州公安交警做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交警基层部门宣传思想工作的哲学思考》、《浅谈交通肇事逃逸案的成因与治理》等刊登在中国《世纪教科文》、《平安时报》、《浙江道路交通管理》诸报章杂志上。理论文章《新时期治理超载顽症的思考》入选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和德国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有限公司合编的《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国际研讨会论文汇编》;《关于公安交巡警部门创人民满意活动的实践和思考》发表后被“中国专家大辞典编辑部”编入《当代专家论文精选》;另有多篇论文入选中央党校编辑的《三个代表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日报社编辑的《新世纪之声获奖作品选》等文献书籍。人民日报社还授予我“新世纪开拓者”的荣誉以资鼓励。

   周:您写过一篇关于经典名作《子夜》的评论文章,还得了大奖,是吗?

   邢:那是1997年夏,公安部倡导文化育警,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读书活动。7月,公安部政治部、人民公安报社联合举办了全国性的读书征文。我从众多的书籍中选取茅盾的代表作《子夜》,写就了《读<子夜>悟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文应征,发表在8月份的《人民公安报》上。这次征文评出最高奖“优秀征文奖”10名,“读书奖”100名。我以浙江省唯一的获奖作者身份名列“优秀征文奖”行列,第二年赴河南参加“全国公安机关读书活动表彰暨研讨会”时,应邀在会上所作的发言《读书寄语》亦被刊登于《人民公安报》上。

   周:这一切很不容易。我曾经有本《成功之路》,那是我国现今为数极少的一本介绍成功科学、剖析成功范例的期刊,上面刊登有关于您的文章,从中知道了您的作品早已超过了百万字,发表的杂志有《中国作家》、《散文?海外版》、《散文选刊》、《散文百家》、《当代人》、《散文诗世界》、《中华魂》、《旅游》、《西湖》、《野草》等等,并入选《中国当代散文精选》、《中国当代散文家代表作集》、《散文百家精华本》、《2010中国散文经典》等选本,获得了“中国当代散文奖”、“2012年全国散文奖一等奖”、“2010最佳散文奖”、中国作家“绵山杯”金秋笔会征文奖等全国性奖项十多次,业绩入编国家人事部的《中国人才辞典》,信息录入《中国散文家大辞典》、《中国人才库》。这都是您心血的结晶,祝贺您!

   邢:谢谢!说实话,我认为写作是一场生命的旅行,风风雨雨也好,五彩缤纷也罢,只不过是一个过程,需要的还是作品的质量,是作品摒弃任何附加物后的净重。过去的已是陈迹了,我希望通过努力,今后能多多写出重在创新、贵在精致,忠于内心、忠于道义并较以往有长足进步的作品来。

   周:谢谢您!祝您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好的作品!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