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傅群峰:故乡的炊烟
故乡的炊烟是童年难以忘怀的记忆,是一串串熟悉的旋律,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更是勾起我内心世界情感牵挂的线,缠绕于心头。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是大诗人陶渊明的诗句,如此贴近故乡的风景。
每户冒出的炊烟,飘飘渺渺,被微风撕扯成条条银丝,慢慢织成了灰白色的飘带,依依不舍地围绕着村庄。若隐若现,飘浮于人们的视线中,把村子虚幻成了仙境。伫立山顶凝神远望,故乡的小山村,俨然被炊烟涂抹成了一幅村野山水画了。此情此景,几十年来始终萦绕于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那是具有诗情画意的天然美景,无需雕琢;那是自然散发的温柔,无需修饰。在炊烟飘起时,每家的母亲总会站在自家门口,或高处,或村口,高声地呼唤自家的孩子回家吃饭。孩子们听到从炊烟里传来的呼唤,纷纷背起猪草篓,牵起牛儿,扛上砍好的柴火,沿着弯曲狭窄的田埂,迅速赶回村庄,回家吃饭。
在炊烟的衬托下,山里的春、夏、秋、冬都有着特别的自然美,每个农家小院都是美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春的芽,春的花,春的草,春的树,春的山,春的水,春的风,春的雨,都有着同样的迷人。无论是夏的蛙声,夏的蝉鸣,晨曦中的鸡鸣,夜幕下的犬吠,无不交相辉映。无论是秋的金黄,秋的落叶,秋的果香,都会令人盼望。无论是冬的银装,冬的肉香,无不令人神往。更多的时候,炊烟是一只不愿意出门的鸟,依傍着村庄和田野,等待着的春种秋收。炊烟是一只翻云覆雨的手,它可以在云脚,在屋顶,在墙角,在窗棂,在门缝中,任意流淌。炊烟似丝似线,串起了山川河流,连接了村庄田野。炊烟是发酵在酒坛中的醇香,不论是贫穷还是富裕。炊烟是女人的五色围裙,操持着各家的甜、酸、苦、辣等。炊烟是牵着风筝的线,无论远行的游子,身在何处,身居何职。炊烟,是令人无法忘记的家乡味道,永远无法忘记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