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云顶yd7610首页地址

陈老师的诗意周末-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时讯网

返回国开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校园文化

陈老师的诗意周末

   陈劳生老师是一位酷爱传统诗词文化的老人,更是一位默默奉献的诗词文化传播者。年过古稀的他在退休后的十多年里,一直活跃在学校、社区,天天与诗为伴,日日教诗化人,吟诗、写诗、教诗,爱在其中,乐在其中。

()

周六清晨,十堰百二河畔小路上热闹非凡,陈老像往常一样开始了每天的必修早课。清风拂面,杨柳依依,一声清吟,几多沉醉。

大约7点半,陈老意满而归。老伴早已准备好早餐,一杯豆浆,几个小笼包,简单的早餐丝毫没有消淡其满满的诗意,几句诗吟,成了开胃小菜,咀嚼细饮之中,回味无穷。

几十年来,陈老与诗为伴,诗早已成为其生命的一部分。

陈老每次口占所得,都会用文字记下,并加工润色,而第一个分享的总是老伴。老伴也总是侧立在陈老的身边,静静地听着,看着,享受着这种诗意的相守。

自打退休以后,陈老作为十堰广播电视大学社区教育师资库专家,一直奔走在各个学校和社区,教诗传人,义务奉献。

陈老对自己的教学要求很高,尽管他对诗词理论的研究已有多部专著,教学讲义也写了很多遍,但每次上课前总是还要再备一遍,对学员的习作每篇都会做细致的批改,一批一改之间,坚守的是师者之心,留下的是殷切的期许。

因为抗战大纪念的临近,陈老的周末显得格外繁忙。

下午的工作是到南街社区教育学校为老年诗词爱好者上课,他喊来老伴帮助准备下午上课的资料,几十年的相濡以沫,两位老人相守相助,已成默契。

下午两点四十分:从家到社区学校小路,陈老记不清走过多少次,学校的学员也数不清毕业了多少茬,岁月抹去了他行走的足记,却留下了师生难忘的记忆。

在陈老看来,传统文化进社区意义非凡。

教室里早已来了十几位老年学员,其中八十岁以上的就有七、八位,但见到陈老,却都像小学生一样。陈老今天的教学内容是:抗战诗词的写作。多年的教学经历使其教学颇具亲和力,师生的交流无拘无束,快乐满堂。

这不,又有一位学员请他到社区指导诗词吟唱活动。

()

周日一大早,陈老坐车赶往30多公里外的武当山小学。

武当山小学是全国闻名的“诗教”学校。这里也是陈老经营多年的“诗教”根据地,陈老每月都要来校上课。

课堂上,陈老与孩子们互动频频。当场题写嵌名联是陈老的绝技,学生只要报上自己的名字,他立马就能写出漂亮的嵌名联。一副副嵌名诗联,唤醒了多少少年诗梦。

为帮助学生感悟诗心诗境,陈老还特意请来了他的弟子、当地诗文朗诵名家吴文生老师示范朗诵。

下午两点,陈老又匆匆赶回十堰,来到公园社区指导社区的纪念抗战诗词吟唱活动。

陈老一到现场,立马开展工作,一句一句地诵读指导,一遍又一遍地吟唱示范,点燃了老人们心中的激情。

亦如其之前十六个春秋度过的每一天,陈老的周末就这样在奔走与忙碌中过去了。“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陈老向社区传播诗词,从来不求名利,也从来没计算过路有多长,但诗词的旧山河,却总是吸引着他去追逐、传承……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