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云顶yd7610首页地址

【学子风采】邱卫明:从装配工到技能名师-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时讯网

返回国开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校园文化

【学子风采】邱卫明:从装配工到技能名师

   519日下午,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程派人到台州广播电视大学,为该校教师邱卫明送来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这位毕业于台州电大如今又在台州电大执教的“80后”教师,以其精湛的技能又一次获得国家殊荣。

   作为缝纫机高级技师,邱卫明先后获12项国家发明专利、100多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劳动模范、钱江技能大奖、省金锤奖、省职业技能带头人和省先进职业操作法,领办了全国示范邱卫明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浙江省邱卫明技能大师工作室。

   “我的成长,离不开领导、师长和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荣誉只能说明我过去做得还不错,静心把工作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做好,是我现在要做的。”62日,这位从一线车间成长起来的大学教师在接受采访时谦逊地表示。

   放弃保送,但从不间断学习

   台州电大的老师和学生们都很熟悉邱卫明,他是学校1998届中专机电专业优秀毕业生。

   3年中专学习中,邱卫明对自己严格要求,自称“笨鸟先飞”。毕业时,他因成绩优秀被学校推荐保送大学。但他做了个让人惊讶的决定——放弃到杭州上大学的机会。班主任和众多老师都劝他不要放弃,邱卫明摇了摇头,咬牙回绝。“早出去,早见识,早锻炼,效果更好。”邱卫明说。不过,他没有说出的另一个理由是,家里困难需要他早点补贴家用。

   他选择了到杰克公司成为一名普通装配工。装配工,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言,但邱卫明觉得,即使是最简单的一份工作,也要想方设法做好。

   就是凭着这样一股子韧劲儿,短短一年时间,邱卫明就从一名实习装配工升到了公司技术人员。

   他以前的同事宋斌说:“我们觉得做出来的效果接近预期值就可以了,但是他会一直坚持,一定要达到预期值。”

   虽然放弃了保送大学,但他一刻也没停止过学习。做技术员时,他经常翻阅机械制图方面书籍,并咨询厂里技术较好的老员工。公司老总阮积祥手把手指导,享受国务院津贴的缝纫行业专家滕书昌言传身教……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勤奋好学的他迅速转变角色,从缝纫机行业的一个门外汉顺利成长为行家里手。

   在公司资助下,2006年到2009年期间,邱卫明还先后取得了大专及本科学历。

   潜心专研,成就行业技能大师

   2000年,由于表现突出,邱卫明被提升为技术科长,负责公司产品开发、工艺管理和标准制订。

   超高速包缝机,是邱卫明最早参与研发的缝纫机,它的设计标准超过了当时日本的水平,速度达到每分钟6500转。当时厂里规定,整个研发期限是5个月。

   高速缝纫机的零部件十分精密,机针上下走动的幅度是32毫米,调整过大,达不到速度;过小,铜连杆就容易发热,所以这个调整数值只能限制在0.01毫米甚至更小,相当于1/6的头发丝那么细。要在如此微小的调整值中找到精确的位置,实在太难了。

   邱卫明与团队一起,翻阅大量资料,进行无数次试验,最终攻克了这个难题。

   这项超高速包缝机的成功研制,为邱卫明在包缝机技术领域树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

   十多年来,他潜心专研,为缝纫机的漏油问题总体得到解决和特殊零件的检测工艺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为数不多的工人技师委员,邱卫明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以第一起草人身份起草了“工业用缝纫机连续缝纫试验方法”等8项行业标准,并主持起草了缝纫机行业第一项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工业用缝纫机计算机控制高速包缝缝纫机”。

   如今在高校从事教师工作,角色转换了,但邱卫明技能研发的脚步从未停歇。“今年,我有两项新的发明专利已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实质性审查,都和缝纫机行业有关的。”邱卫明说,“干一行就得爱一行。我很愿意为缝纫机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电大执教,“让学生带着创新成果去就业”

   2006年,邱卫明编写了一部缝制机械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将市面上所有种类的缝纫机安装调试说明进行汇总,结合自身实践经验重新编写,内容通俗易懂,深受一线员工的欢迎。

   2013年,邱卫明应邀成为台州电大的一名教师。教学中,邱卫明把十几年累积的工作经验带进课堂,他模拟工厂检测部门的工作流程,将缝纫机和机械制造的知识加入到机电专业日常教学中,耐心对学生实施“一对一”辅导。

   缝纫机零件的加工方法与工作流程、浙江省工业技能产品计划、主持三项电大系统课题与教改……今年,邱卫明要做的工作有很多。

   “从一名工厂工程师,转变成教师,转变跨度比较大。以前我重点是怎么去处理技术问题,现在是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懂得怎么去操作,这是我工作上最大的转变。”邱卫明说,“现在,我一般都是在工作室里把学生分组,按企业里‘师傅带徒弟’模式进行教学。我觉得这样更有针对性,让学生边上课、边练习、边修改、边提升。”

   他的工作室目前有5名老师和十多名学生参与科研。“每一届都会有10名左右的学生参与进来。我希望我的学生毕业时能带着创新成果去就业。”邱卫明说。

       他的学生周剑说:“邱老师是从企业过来的,他会告诉我们就业方向、就业前景。他也很注重实践,经常要求我们去实训楼看零件,有什么不懂的他都会很耐心地给我们讲解,无论是哪名学生,都一视同仁。”(本网郁章利综合)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