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采】“2016全国优秀农民大学生”陈茂丰:心怀梦想,努力拼搏的“追梦者”
陈茂丰(右)2016年鲶鱼台风过后到村民家里查看灾情
陈茂丰,浙江电大瑞安学院2016春农村行政管理班班长,高楼镇石龙村党支部书记,瑞安市第十五、十六届人大代表。身为人大代表,他能倾听农民群众的心声,为群众说话。身为村支部书记,在工作中他“敢啃”硬骨头,踏踏实实地做好关乎群众利益的事,既为政府排忧,还能让百姓满意,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身为班长,他能处理好工学矛盾,以身作则,好学上进,热心班级工作,带领同学们按时完成学习任务。陈茂丰,就是这样一位心怀梦想,努力拼搏的“追梦者”。
实干:出谋划策带动村子建设
陈茂丰所在的瑞安市高楼镇旅游资源丰富,再加上寨寮溪度假村的地理优势,来往经过石龙村的车流量比较大,但美中不足的是周边没有一个像样的大型车站。陈茂丰最大的念头就是建设寨寮溪客运站。在他看来,石龙村建客运站,不仅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还能提高村集体经济,村民的幸福感将得到增强。
早在10年前,石龙村就征地12亩,用于建设客运站,但苦于没有人牵头去做,工程项目一拖再拖。2008年,石龙村村“两委”换届,陈茂丰成为村干部。上任后,他立即着手寨寮溪客运站的手续办理工作。客运站规划审批手续非常繁琐,为了尽快推动这项工程,他亲自办理手续。2011年,规划中的寨寮溪客运站由四级客运站升级为三级客运站。
2014年,浙江各地纷纷推进“五水共治”,陈茂丰又及时把目光投到石龙村的石龙溪。石龙溪流经高楼镇六七个村,也是石龙村的母亲河,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上世纪90年代末,石龙溪因一些历史原因水质恶化,加上时常枯水,村民颇有怨言。2015年初,陈茂丰等人借“五水共治”东风,花3个月时间在溪边打造了一个法治文化长廊,整治河道,营造水景观,改善水环境,得到村民广泛好评。
代言:把群众心声落到实处
2011年,陈茂丰当选瑞安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作为来自基层一线的人大代表,他经常跟村民打交道,接地气、知民情,总能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写进自己的建议。
驾车沿着新56省道往高楼方向行驶,驶入塔石岭隧道后,隧道灯火通明,四周车况一览无余。此前,塔石岭隧道内还是另一幅模样:隧道内光线昏暗,车子只能开启大灯行驶。隧道内光线变亮是陈茂丰作为市人大代表劳碌付出的收获。
据了解,塔石岭隧道长1563米,通车多年,照明设施老化且维护不到位,照明灯时好时坏,影响了隧道照明亮度,极易引发交通事故。作为人大代表,他向大会提交了该建议并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当年9月8日,由市交通局牵头的塔石岭隧道维修改造工程正式开工,项目投资金额约246万元。年底工程竣工,隧道内的照明亮度增强至100%。
当选人大代表的5年来,他围绕交通、教育、医疗、住房、生态公墓等方面的民生热点话题,提出50多条意见建议,其中被引起重视或采纳的有20多条,真正做到人民代表为人民。2017年,他再次高票当选瑞安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
热心:力所能及为村民办实事
“只要能踏踏实实地把关乎群众利益的每件小事都做好,切实为他们着想,他们就会认可你。”陈茂丰经常这样对村干部说,也经常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
石龙村有一户困难户,老太太80多岁,住在一间建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木结构老房子里,面积只有10多平方米。由于家庭条件困难,老太太没有经济条件改善住房。陈茂丰把老太太家的困难时刻记在心上,四处奔波争取建房补助款。申请建房补助款的手续非常繁琐:首先要给老房子拍照,整理申请材料;等到新房建好后,还要再拍照,再将材料送到市里。有了房子前后的对比图,才能拿到补助款。为了办妥手续,陈茂丰前前后后忙碌了一个多月,终于为老太太争取了1.5万元的补助款。新房子建得非常顺利。陈茂丰向建筑工提出,在确保房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加班加点,让老太太早日住进新房。只花了10余天时间,以前的危房就建成一栋两层楼的砖木结构房屋。搬进宽敞的房子后,老太太拉着陈茂丰的手,嘴里一直念叨“谢谢”。此次危房改造共花费约2万元,1.5万元的补助款稍有不足。石龙村村干部得知后,纷纷解囊相助,凑足了建房款。
他还从就业、就医、就学、扶贫帮困、社会保障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千方百计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心尽力为他们排忧解困谋福利。石龙村有100多名妇女利用农闲时节踩鞋帮,补贴家用。为了给她们增加收入,陈茂丰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找到几家仙降的鞋厂老板,为村里拉来大量鞋帮的生意。现在,一位妇女每年能收入3万元左右。
求学:用知识武装自己
即使工作再忙、再累,陈茂丰从未放弃对学习深造的渴望。2016年春,当他得知浙江电大瑞安学院送教下乡,在高楼镇设立教学点,开办农村行政管理大专班,他就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学习。他说,自己早年因为家庭和自身的原因,没有接受正规的大学教育,一直感到非常遗憾,这次一定要珍惜入学深造的机会。他清楚地认识到农村人才素质的提升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之一,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电大上学以来,他始终以严谨的态度学习,刻苦踏实的精神钻研农村行政管理知识。上课认真听讲、虚心学习,按时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作为班长,他督促同学们坚持参加面授课,积极组织开展各项班级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增强班级凝聚力,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和同学的贴心人。
陈茂丰坚信,通过电大的学习,他能在理论上有全新的提高。他说,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为带领当地群众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我只是众多农民大学生的中的一员,我要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知识来指导实践。只有这样,我才能最科学、最有效地为群众多办事办好事,让他们的日子过得红火起来,生活富裕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