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云顶yd7610首页地址

【教师风采】一个老电大人的电大情怀-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时讯网

返回国开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校园文化

【教师风采】一个老电大人的电大情怀

我是陈晓俊,来自绵阳电大三台分校,虽然今年59岁,但还奔跑在电大上下班的路上。我现在担任学校大专教务员,开放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社会工作课程管理员,部分大专、本科思政类课程辅导员,一村一名大学生部分课程辅导员,学校礼仪队辅导员和负责人。

我有着深深的电大情怀,我爱电大,我把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电大,我陪伴和见证了电大的飞速发展。

我与电大的初次接触,是在19889月。

当时我是三台县四中的高中教师,我丈夫负责电大工作站教学教务和招生办班工作。耳闻目睹了电大很多感人的事,也就知道了三台电大从1979年到1987年电大工作站创建挂牌到1988年十年间的巨大变化,因此,我打心底佩服他们,心里也总在想,我要是能成为电大的一员该多好啊。

1988年秋,我所在的三台县四中——观桥中学成为三台首批开办电视中专“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学校,我努力争取了两个班的哲学课,我暗自高兴终于成为半个电大人。给电中学生上课也特别卖力,课前四处查找资料精心准备,课堂上精神满满,讲得特别认真,生怕学生听不懂弄不明白。

19902月,我调入三台电大工作站,终于实现了我的职业理想,成为一名“电大人”,我也开始用行动去践行电大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三特”精神。

三台电大工作站和职教办分离后,电大站有了8个正式事业编制,搭建了新的领导班子,组建起基础学科师资队伍。当时几个人的平均年龄34岁,年富力强,都想趁年轻干出一番事业。但因为电大站仍挂靠在政府办系列,未能进入县教育系统,一直是租借场地办学。我们这一队年轻人,每天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办公地、上课点、学校食堂之间,风里来,雨里去,尘土满身,虽然艰苦且累,但累却快乐着。

到电大后我担任成人大专财务会计班主任,中专旅游与饭店管理班主任,教学大专思政类课程,中专哲学、政治经济学还兼任会计。虽然头绪多、事情多、任务艰巨,但我那时年轻,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乐呵呵地奔跑在办公室、上课地、学生伙食团之间。

还记得,当时省校王锡禹校长每次来三台,都要“骂”我们:“连个窝都没求得,像讨口子样,看一下你们,全城都要跑交(全)”。特别是看到炊事员推着板板车,给每个校区的学生送饭,更是一脸愁容,说道:“等哪天你们有了自己的房子,我就‘孤岛’(蹲下)你们学校的街沿边边上喝碗稀饭,心里都是安逸的。”老校长的话看似责备,实是鼓励激励,也更增强了我们的斗志!我们暗暗发誓,一定努力改变现状!

1993年底1994年初,我们的办学规模已达20个班1500名学生,开设了近15 个专业,前前后后为三台培养了2500名急需的建设人才,为三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19946月,县政府正式将原绵阳中医校(三台琴泉寺)老校舍划拨给电大工作站,我们结束了10多年的游击战,有了自己的阵地,喜悦和自豪洋溢在每个人脸上。尽管校舍破旧,但我们不等不靠,自己想法筹钱攒钱,更加努力地招生,加强规范管理,并顺利通过全省成人高校专家组的评估验收。19976月,三台电大工作站正式更名为绵阳广播电视大学三台分校,直接归县教委管理,编制增加到20名,我也被正式任命为三台分校教务部主任。

角色转变了,身上的担子就更重了。我主动将上级电大教学教务管理文件学了个遍,重要地方还用本子专门做摘抄记录,默记于心,同时积极争取参加省、市电大教学教务培训。记得最清楚的就是199711月,全省电大在阿坝州汶川县进行了一周的教务管理培训和考试,通过省电大领导、老师的讲解,我第一次系统学习到教务管理的知识和方法,从心里真正认识到教务管理的严肃性、时效性和科学性,真正意识到教务管理一点都不能马虎,一丁点不能出差错,哪怕一个小小的疏忽或笔误,都可能导致学生错过注册时间或信息不准确,不能录取或考试成绩无效或永远都拿不到毕业证。所以我任何时候做事都小心又小心,每个环节都反复校对、核实。那个时候又全部是手工操作,为了避免出现教务上管理疏漏,就把每年学员的录取名单、学号按专业所开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各科正补考成绩制成铺盖表,装订成册,一年一本,专柜存放。每到办毕业证时候,一翻开铺盖表,每个学员是否考完所学课程,该不该毕业,一目了然。至今那些宝贝还保管在教务办公室的柜子里。以前没有上网的学员,凡在电大学习的都可以查到,也为一些学员因毕业证或档案丢失而查阅到信息出具证明。后来,教务管理大都通过电脑录入,使纷繁复杂的过程变得更加科学、规范和便捷。在我十多年的教务管理生涯中,可以自豪地说,三台电大教务管理在我的经管阶段,没出现注册和办证错误。

招生工作是教务处的又一重要工作。这项工作我义无反顾地冲锋在前,以电大先辈们“铜头铁嘴飞毛蹆”的创业精神,一马当先,带领同志们,跑卫生局、县城内各大医院各个科室,成功办起了“高级护理”“卫生行政管理”“卫生监督管理”班;还开办金融、法学、房地产管理、财政与税收、发电厂电力管理等专业,特别是小学教育专业,一季就招收了230人。后来又开设了开放教育的专科、本科,三台电大也因此成为全省第一个开办开放教育专科和开放教育本科的县级电大。

在基层教学教务没有分家。我们除了管教务,还要负责全校教学。学校本身只有基础学科的老师,专业课只有去请去聘。十多年里,经历了“磨破嘴皮跑穿鞋,笑脸乞求请人才”的艰辛,省市电大和西科大、绵阳师院、南充医学院等专家共100余人先后成为我们的兼职教师。那个年代不好乘车,我们就开着县上报废的救护车去接兼职教师,往返路上要八九个小时。从成都颠簸到三台,专家们晕车呕吐,到了后还要马上上课,每当看到专家们的无私奉献,专业、专注的敬业精神,我觉得他们真伟大!自己付出的那些汗水苦辛和他们相比,就如沧海一粟!

但是,我并不是一个铁打的女人,我也有我的苦衷和泪水。最铭心刻骨的,是亏了当时读小学的女儿,忘了女儿的接送、忘了女儿的家长会、忘了女儿的生日。很多时候根本就没法回家照管女儿,从小女儿都不跟我亲。女儿甚至说:“你是电大学生的妈妈,不是我的妈妈。”听到这话,我捂着被子哭了很久很久。我何尝不想时时刻刻搂着女儿亲,我何尝不想照顾这个家,好好尽妈妈和妻子的责任,但那么多求知欲极强的大中专学生,在他们的眼中,都把我视为大姐姐和妈妈,学习上的问题找我,生活上的事情找我,甚而至于连私房话以及家庭纠纷的排解,都推心置腹告诉我,我能拒绝他们吗?还不说学校还有很多其他的工作,这些工作,我又怎么放得下呢?实在没办法,我只有通过丈夫的循循善诱,使女儿尽可能少地埋怨我。

当然,我也曾累趴下过,也曾当过逃兵。常年超负荷工作,招生、教学、教务管理压力,开放教育试点项目验收压力……那个时候很要强,只是偷偷地哭,但感觉很累很累,免疫力下降,体重也猛然下降近十斤,去医院检查,医生一句“乳腺肿块”把我吓得心惊肉跳。

由于精神和病痛的折磨,我退缩了。调去了三台中学,去校长办公室道别时,校长对我说了一句:我不会给全校老师说你调走了,也不免你的行政职务,你先去试一下,不好还是回来。我到三台中学后根本找不到感觉,整天魂不守舍,身在曹营心在汉,心里随时想到的都是电大的事,晚上睡觉做的梦都与电大有关,好像电大已经浸入我的骨髓。一周后,我又回到电大。我那是真舍不得奋斗近二十年的电大啊。

20094月,我有幸在北京参加了全国基层电大发展援助项目第三期教师及管理干部培训,聆听了中央电大领导的报告和培训,参加了全国基层电大辩论会,和中央电大老师一起自编自演舞蹈《我爱我们的电大》,被评为学习先进,并在培训结业大会上发言,中央电大送的青花瓷器茶具至今我还舍不得用,同中央电大领导颁发证书时的合影一直摆放在家里最重要的位置!这是我一生至高无上的荣光。

20119月,我从行政管理岗位上退了下来,刚退下来时,同仁朋友们都说,你已功成名就,该好好耍了,就不要上班了。但我闲不住,更是毫无保留地把多年的教学教务管理经验传授给新上任的年轻人,把教务管理的各个重要时间节点分月份罗列成清单交付。退下来近十年,自己一直身在教务、心在教务,做着一个普通教务员该做好的事情,我认为这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情怀。

2016年,到了正常退休年龄,但因学校缺专业教师,我是高级讲师职称,按照国家政策可以选择继续工作。在学校领导的挽留下,我说服家人,毅然留下继续工作,担任学校礼仪队的领队和培训老师。想到电大几十年的发展,想到奉献了几十年的青春年华,学校现在需要你,能逃避吗?当然不能!我欣然接手学校礼仪队的组建、选拔和培训工作。而学员又大多来自农村学校,对礼仪这个词听都没听说过,首次列队培训时,就连基本站姿都不会,只能从最基本的开始练习。为此,我就一个一个动作示范,一个一个手把手教,就这样一批接一批,学校礼仪队的孩子不断进步、不断出彩。几年来,省市在三台的各种比赛,县委、县府大型的颁奖活动、每年的春晚、正月十五的元宵巡游、农民丰收节等都是三台电大礼仪队的孩子们承担。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电大的声音。每当看到同事们为了多招一个学员,走村串户,苦口婆心地作解释工作;每当在开学典礼的时候,看到台上那巨幅的标语,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每当看到出现在各种大型晚会上充当礼仪的三台电大孩子们端庄而优雅的身影;每当在县市的文艺舞台上,看到三台电大师生的精彩演出;每当听到操场上孩子们铿锵有力的吼声“爱我电大,永争第一”,我就止不住心潮汹涌,一种“我是电大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是的,电大培养了我,电大淬炼了我,电大给了我奋进的青春,电大给了我美丽的人生。我爱电大,就像爱我的亲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明年,我即将退休并离开工作岗位,但我的心永远与电大同在!最后用几句打油诗表达我对电大炽热的爱:

怀旧思绪夜未眠,常忆电大三十年;

年少追梦志高远,青春做伴勇扬帆;

两鬓斑白无憾事,发挥余热心甘甜;

情怀依旧寄电大,前仆后继永向前!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