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会征文】邵运达:落实创优提质战略 努力打造教学改革的“土建专业”样本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云顶yd7610检测中心近期开展了“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主题征文活动。活动共收到28个党(总)支部提交的征文180篇,并评选出一等奖6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15名。国开之声将刊发获得一、二等奖的部分征文,展现学校教职工深入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成果,同时引导广大教职工继续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结合岗位深入思考,为建设世界一流开放大学,推动《云顶yd7610检测中心综合改革方案》落实落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全面落实《云顶yd7610检测中心综合改革方案》,实施学历教育创优提质战略,是贯彻落实《建议》的重要体现,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一脉相承。
实施创优提质战略离不开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土建类专业是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工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该类专业可以为整个工科教学改革提供现实模板,对全面落实《云顶yd7610检测中心综合改革方案》,推进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土建类专业改革应参照国际公认的质量标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结合教育部和城乡建设部对土建类专业的评估要求,紧跟土建学科的发展方向,考虑专业特色及系统师资结构,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全面提高专业教育质量。改革的具体实施计划应集中在重建以“卓越土建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强调以知名专家学者为主体,系统教师为两翼的师资队伍;着重集聚人才优势,整合和建设适合所有有意愿、有能力接受该专业知识教育的人,并具有远程教育特点的课程学习资源;研发适合土建类专业的实践软件,构建远程实验教学平台。
1.重建以“卓越土建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土建类专业教育应归属于高等教育范畴,但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土建类专业相比,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既有相同又有差异。国开土建类专业教育强调培养应用型、管理型和高级技术型人才。应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形成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专注于业务能力的培养,实践课上突出应用性,构建以岗位群需要为依据,以行业和产业为依托,以技能和岗位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在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土建类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国家注册工程师制度,在教学计划中体现“平台+模块”的培养模式,建立以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相结合的课程群,确保“卓越土建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实现。所谓“平台”指的是土建类专业共同的专业平台,由专业基础课构成,这些专业基础课将为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程和毕业后在该行业的各个领域工作和继续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而“模块”指的是专业课按课群组的形式设立,课群组的设置方式与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要求相对应,设立结构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和建造师等多个。学生在专业课学习阶段,可以根据各自的个人兴趣和从事的工作,选择其中一个课群组作为主攻方向,再在其他几个模块中选择课程作为选修课,从而拓宽知识面,既能胜任相应专业方向的工作和学习,又能了解其他专业方向的特点。
2.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整个土建类专业教学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课程体系重建,实现高效教学的关键。土建类专业经过30年的发展,虽然已经建立了一支优秀教师团队,但与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名师名教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为了适应整个专业的改革和发展,应进一步加快充实和完善师资队伍,以引进学科领军人才和带头人才为队伍建设核心目标,采用接轨国家和北京市人才计划、特聘教授及柔性引进等多种方式,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聘请国内外一流知名专家学者作为土建类专业的主编、主讲,逐步构建以院士为机头,以知名专家学者为机身,以体系内教师为两翼的立体化教师队伍结构体系。
3.积聚人才优势,整合、建设优质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旨在为教学和学习的有效开展提供素材及可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土建类专业学习资源的建设将充分发挥强大的师资储备,在以“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指导下,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能够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最新科技成果的学习资源。同时,采用共建共享和购买的方式对社会优质学习资源进行整合,促进整个土建类专业教学的有序开展。
4.研发实践软件,构建远程教学平台
土建类专业实验教学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科学实验方法与技能,提高科学素养、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目前土建类专业在远程教育环境下实验操作较困难、交互性差和难以满足低带宽网络传输等问题,应通过与土建行业知名软件公司(PKPM、MIDAS等)的合作,研发虚拟远程实验系统,构建远程教学平台。在虚拟实验室中,学生既可以在虚拟实验台上动手操作,又可自主设计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诊断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本文获“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主题征文二等奖,作者为理工教学部党支部邵运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