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云顶yd7610首页地址

超级开放在线课程:机遇和挑战(一)-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时讯网

返回国开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深度观察

超级开放在线课程:机遇和挑战(一)

   一、现状概述

2007年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的开放在线课程演变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后,开放在线教育进入崭新的阶段。

2012年,面向高等教育的三大MOOC平台CourseraUdacityedx开始“野蛮”生长。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麻省理工、加州理工等名校纷纷介入。

《自然》和《科学美国人》杂志2013年初发起的读者调查显示,1128名学过一门以上MOOC的理工科学生中,80%以上同意或者强烈同意“很喜欢他们最近学过的课程”,认为“MOOC与传统课程相比学习价值相当或更好”的学生人数是持相反观点学生数的1.6倍。

截至201524日,麻省理工学院在edX上免费开放了900门课程,几乎占该校所有课程的一半。同期,Coursera平台上的课程数增至943门,注册用户数超过1130万人。

美国巴布森调查研究集团基于对全美2800多所高校的调查,于20152月发布了第十二份年度报告《等级水平:美国在线教育调查》。数据显示:认为“在线教育是高校长期发展的重要战略”的高校领导由2002年的48.8%上升至2014年的70.8%;认为“在线教育效果可以与面授教育相提并论甚至更好”的高校领导由2003年的57.2%上升至2014年的84.1%。

截至2016825日,“中国大学MOOC”平台已上线1415门课程,平均6天上线10门课程,预计到2016年底上线课程数将会有2000门以上。

国内开放在线教育之所以能获得快速发展,原因在于:一,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教育呈现出巨大的价值与潜能;二,网络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等的高速发展与应用,使在线教育变得越来越容易实施,教学效果不断提升;三,越来越多的世界名校将开放在线放教育作为其发展战略登陆中国,直接挑战国内名校;四,政府管理部门、公益基金、风险投资等社会力量的介入与推动。

需指出的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5G、超宽带无线网、立体显示、虚拟现实、全息投影、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日新月异,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对在线教育的推动作用变得越来越显著。此外,随着在线教育的社会价值、商业利益的逐渐显现,更多的社会力量开始涌入在线教育领域,人才、资金、技术、创新思维、政府资源、人气的不断汇聚,将推动在线教育服务日趋成熟,影响力不断扩大。

事实上,不少全日制学生开始离开传统课堂,追逐MOOCs。从201410月开始,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公共选修课中,约一半课程不是本校教师传授的,慕课达80多门,学生拿六七份“中国大学MOOC”结业证书和成绩单到教务处进行学分认证的已不少见。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从2015年第一学期开始引入“创业精神与实践”“当代中国经济”等22门慕课。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出台“关于本科生公共选修课中慕课课程学分认定的说明”,指定Coursera和爱课程平台上的985院校课程可以作为公选课,课程学习通过认证后可获得学分。

国内名校也逐渐认同MOOCs的价值。吉林大学2014年开始利用“吉林大学在线学堂”和“东西部课程联盟智慧树平台”推出十多门MOOCs,每学期超过1300名学生通过学习MOOCs拿到学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将8门慕课列入本科生选修课,学生结业后可获得相应学分,一学期已有1400人次选修了慕课。香港科技大学从2014年开始尝试承认MOOCs学分。清华大学2015年推出三门金融类重磅MOOCs:“财务分析”“企业估值”“投资决策与财务管理”,学员学习通过后,将获得国际金融公司证书,这一证书在金融服务行业广为认可。

据统计,“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一门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大学英语自学课程有近15万人注册,该平台上注册人数超过1万的课程只有143门,约占总课程数的1%,说明大部分课程的注册率不高。Coursera平台统计了608门分属23个专业的课程的平均注册人数,发现平均注册人数超过2万,其中人文和哲学类课程19门、计算机科学72门课程的平均注册人数6万左右。

在完课率方面,上海交通大学首期推出的四门MOOCs平均完课率为3%,“中国大学MOOC”平台2014年底的平均完课率为3.72%,EdX副总裁凯西·皮尤给出的MOOCs完课率数据为5~10%。

中外课程的注册人数和完课率方面的差距值得关注。注册人数、完课率“双低”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于:网络平台的兼容性、可用性、课程水准、学分认证、课程学习认证证书的社会影响力等,它们都影响学习者的态度、选择。但是建设一个好的网络教育平台需要建设者有强大的全面解决问题的能力,绝非易事。

单就课程水准而言,即使是“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也不能确保课程的高水平,因为这些课程的入选主要基于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而该实施办法对课程内容所要达到的质量要求相对简单、含糊,可是对课程建设的技术要求提出非常复杂、具体的规定的标准。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是:单从形式看这些共享课程是完美的,内容却不一定完美。显然,本土开放在线课程的发展急需切换新的轨道:以能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多少作为衡量课程价值的标准,以价值为导向开发开放在线课程。

   传统院校拥有丰富的教师资源、大量在校生和较为充足的教育经费,优秀的传统教育课程具有发展成“超级开放在线课程”的先天优势,教师有机会成长为无国界的“超级老师”。在新的游戏规则下,教育领域原有的条条框框可能被打破,无名、非重点、非 985 的院校和老师将可能脱颖而出。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