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电大:接地气 惠民生 送温暖 在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大学中体现主题教育实效
学校党委书记领学
“要把学习教育成果充分地体现到、运用到促进全省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办学实践中,用心、用情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加灵活便捷、公平开放的学习方式和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陈兴炎在主题教育推进会上激励和号召全校党员干部在“根植八闽大地,办好继续教育”的生动实践中奋勇担当、建功立业。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是一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教育的高等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校把提升学习教育成效与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大学相结合,立足开放办学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办学特色、优势,在接地气、惠民生、送温暖中担起服务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使命。
接地气,为农民工求学圆梦
福建“求学圆梦行动”代表燕立娜分享“求学圆梦”故事
着眼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与省总工会、省教育厅共同实施“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通过电大遍布全省城乡的远程教育系统和办学网络,帮助农民工提升学历层次、技术技能及文化素养。学校把该项行动作为帮助农民工加快融入城市,促进社会公平的一项接地气工程,主动承担项目总协调、招生办学和人员培养等工作,建立健全“一个学院”“一个教学团队”“一个班级”等一批示范性管理服务体系,通过碎片化、移动式学习等方式,为脚踏实地、追求上进的农民工提供贴心、周到的学习支持服务,让农民工学到真知得到实惠。项目从补助力度、工作规范和平台服务等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得到教育部、全国总工会的肯定和广大农民工的欢迎。在10月11日全国总工会主办的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十周年座谈会上,在福建电大圆梦的农民工代表燕立娜谈到:“参加求学圆梦行动改变了我的人生状态,点亮了前行路。”据悉,为帮助农村地区培养人才,学校还深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将高等教育延伸到农村,努力为农村第一线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惠民生,为广大民众量身助学
承办“福建省9·28终身教育活动”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牢牢把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定位,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9月28日以“推动全民终身学习,加快建设学习大国”为主题,在宁德承办福建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依托全省电大系统构建全覆盖的五级社区教育组织体系,完善“福建终身学习在线”“福建老年学习网”“福建女职工周末学习网”等终身学习平台,汇聚4万多学时优质网络课程免费向社会开放,总访问量115万人次。打造“一园一堂四中心”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面向市民和小学生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教学实践体验、接待参访学习等活动。办好福建老年开放(互联网)大学。针对老年教育“一座难求”的状况,推动全省电大系统成立全省老年开放(互联网)大学,通过各市、县开展老年教育,真正让老年教育深入到基层,面向全省老年人和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开展教育。利用福建老年学习网等平台,将优质学习资源传播到全省各级各地老年教育机构,供老年人自主选择学习,实现优质资源免费共享。此外,学校还常态化面向全省开展“新市民和新型职业农民”专项教育、I实验等系列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累计受益群众突破百万人次。
送温暖,为特殊人群上门送学
“送学入军营”,为科技强军,提高士兵素质和技能服务,积极对接省公安厅“边防转改公安机关干部士兵学历提升”工作,在泉州、福鼎持续做好当地军队士兵学历教育,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使士官学员“不出营门上大学”的梦想成为了现实。
“送学入监狱”,与省监狱管理局联合成立曙光学院,在服刑人员中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开放教育二元制等学历教育,使服刑人员的刑期变成“学期”,为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创造了条件。该项办学受到了省领导充分肯定。
“送学入企业”,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在省、市“职工求学圆梦计划”框架下,围绕“互联网+教育”与“互联网+产业”,探索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通模式,在百胜设立“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实践基地”,为该企业1万余名员工提供非学历培训和学历教育一体化教育服务,并利用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机制,为员工的成长提供终身教育指导服务,实现不脱产、不离岗提升学历层次、提高岗位技能水平。同时认真开展“三全育人”,选派思政教研室带头人、骨干教师深入百胜(福州)餐饮有限公司、顺丰速运公司等企业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宣讲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