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云顶yd7610首页地址

超级开放在线课程:机遇和挑战(四)-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时讯网

返回国开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深度观察

超级开放在线课程:机遇和挑战(四)

   四、挑战和对策

(一)挑战

MOOCs将为传统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目前,两种新的竞争形式已经浮现:一是传统课程与MOOCs之间的竞争,二是同类MOOC之间的竞争。

同类MOOC之间的竞争容易形成,竞争的结果也容易预测,这里就不作论述了。传统课程与MOOCs之间的竞争有可能会受到传统课程提供方的抵制。不过,传统院校应该看到,通过课程竞争和淘汰,借此推进课程结构的调整、减员增效,是明智的。让学生在MOOCs和传统课程之间自由选择,也有利于提升本校教师的教学质量。

这场“争斗”将率先从公共选修课、公共基础必修课开始。英语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如果按每1000名学生配置3位任课教师计算[12][13][14],全国13762所学校所需的英语任课教师近16万人,每年的人力成本超过100亿元,这是个惊人的数字。随着顶级英语MOOC或“超级在线公开课程”的出现,大量院校的传统英语课程会受到冲击,变得边缘化,甚至被取代。未来将可能看到: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放弃本校的传统英语课程,接纳开放在线英语课程,一些英语老师可能被迫转型。

截至2015825日,“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北京科技大学的“大学英语”自学课程和国防科技大学的“大学英语口语”课程已经逐渐建立了自身的竞争优势,注册学生数分别近15万人,且好评如潮,这样的课程经过一段时间的优化、完善,可能形成垄断性优势,让其他院校同类课程难以超越。

MOOCs和传统课程间的“争斗”也会向专业课领域蔓延,某些学校的专业MOOCs脱颖而出,而其他院校的专业课程慢慢被边缘化,衰落甚至消亡。竞争的结果是学科排名甚至学校排名重新洗牌。

对于传统的课堂教育及专注于传统教育的学校而言,潜在的打击不仅可能来自身边的某所著名或非著名学校,也可能源于地球的另一端。世界教育强国基于MOOCs的“教育全球化战略”已在紧锣密鼓地实施,欧美教育的触角已经穿越国界出现在我们面前。现实生活中,一名中国学生的数学微积分课用的是英国利物浦大学的教科书、上着麻省理工大学的开放在线课程,这样的事早已奇迹般地发生在本文第二作者和他一半的同学身上了。网易公开课2013年就上线了10000多集的国外的MOOCs。一门本土院校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课程和哈佛大学“公正:该如何做是好?”“幸福课”以及剑桥大学的“美与真理”已经同台竞逐。

网易公开课平台显示,来自国外的各类公开课总计3271门,而来自国内的各类公开课总计1150门,国内课程数约是国外的三分之一。从网易公开课平台的“热门课程”排行榜看,最受追捧的前10门国内课程(课件)的注册人数约是国外课程(课件)的三分之一,两者之间差距显著。

总之,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已经打开。对于国内传统院校来说,挑战是严峻的,已有的优势可能在不经意间消失,最终可能在新的竞争中落败。

(三)对策

就宏观决策层面而言,“建设以超级开放在线课程为主导的在线教育系统”的规划急需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框架中。这个新教育系统可以独立运行于传统教育系统之外,让新旧两个系统并行,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融合成一体。新教育系统是人才培养的“高速铁路”系统,对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这一规划虽然雄心勃勃,但也面临问题和挑战,需要国家战略的推动。

传统院校的校长、院长们以及授课老师们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对事关未来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例如,我们是否需要成为潮流的引领者?现有的课程是否有生存的危机?哪些课程有机会培育成“超级开放在线课程”?是否应制定一个雄心勃勃的规划?是否需要团队来推动这样的规划?如何将优势发挥至极致?如何弥补不足?

就中、微观层面来说,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如何搭建一个可以支撑新教育系统运行的框架体系。这个体系应配置完备的功能结构单元,以实现:充分有序的竞争、可靠的课程评价、低质课程的淘汰、高效率的学习、学业水平的认证、学员综合能力的评价、学分学历的赋予等功能。这一新教育体系要高效运行,也还需要建立一套价值为导向的激励机制。

就“超级开放在线课程”建设来说,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或许很多,例如,资源投入不充足,精通网络课程制作的专业人才不足,缺乏足够的、长于在线教育的顶级讲师,优秀课程很少,教学机构间学分互认不够,学员的完课率不高,课程中缺乏充分的讨论与互动……

在上述问题中,学分认可度不高是现阶段MOOCs走向传统院校的严重障碍。有些传统院校出于保护本校课程或对MOOCs水准、MOOCs学分不信任而抵制“学分认可”,但这样的抵制不会持续太久。因为,一,“超级在线公开课程”的水准、影响力、学分的认可度较高;二,政府管理部门可能出台推进“超级在线公开课程”替代同类传统课程的规则;三,以“超级开放在线课程”为主导的新教育系统可以独立运行于传统教育系统之外。这个新系统是个完整的在线教育生态系统,可以完成学员学业水平的测评,实现学分、学历甚至学位的授予,不仅不会受传统教育机构的掣肘,还可以通过强大的竞争力倒逼传统院校进行改革,使传统课程向“超级开放在线课程”发展,并融合到新的教育系统之中。

优秀讲师特别是顶级讲师稀缺问题将更加凸显。有些学校可能寄希望于人才引进,有的学校可能选择本校培养,方法不一而足。

在线教育的“缺乏充分的讨论与互动”问题,曾被看作MOOC等在线课程的硬伤。事实上,现有的MOOC平台多数已加入了论坛功能,可以进行分组讨论与互动。如果Forum能嵌入语音识别技术,可以加快输入速度,交流互动会变得更加流畅。与沉闷的中国式传统课堂教育相比,Forum式的互动已有进步。如果在MOOC平台中植入人工智能,有“机器人老师”将各组讨论的亮点重点加以总结提炼,那么经过成千上万学习者的头脑风暴,年复一年的积累,课程的内容会不断丰富和升华,这样的在线课程将远胜于传统课程。要做到这一点,技术上并不难。

另一方面,开放在线课程本身将吸纳那些能与之形成良好互补或协同的课堂教学。“线下”与“线上”的融合,形成新形态的在线教育模式。在这一新模式下,学员有机会在语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技巧等方面得到提高,并有机会建立传统意义上的“同学”关系。例如,美国国务院从2013年开始在全球推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学习营”,为参加MOOC的学生提供上网条件和每周课堂讨论,每位参加MOOC Camp的学生有一位工作人员担任教学顾问,这样的学习营已出现在玻利维亚、马其顿、俄罗斯、老挝等60多个国家,开设的在线课程超过200个。另一个例子是,20151月广西柳州市举办了六所中学参与的、基于edX平台的哈佛大学开放在线课程学习冬令营,每门课程都根据议题由哈佛学者挑选,同时也参考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兴趣点。这些创新的MOOC实现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参考。

但是,打造一门“超级开放在线课程”是项系统工程,包括项目策划、顶级讲师的选聘、硬件设施建设、网络平台的搭建与优化、视频拍摄与剪辑、讲义资料的编制、练习与评估系统的建设、与外部机构间的合作、投资资金的筹措等,这些需要进行超前的、可操作的规划,投入人力、物力与创造力,脚踏实地地稳步推进。

今后的若干年,将是“超级开放在线课程”培育、布局的重要时段,亟需我们及早部署。

总之,技术的发展和模式的创新给开放在线教育带来了巨大进步。开放在线教育的问题与障碍已不可能阻遏这场变革。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