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云顶yd7610首页地址

“助力计划”远程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考-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时讯网

返回国开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深度观察

“助力计划”远程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考

   1. 引言

课程体系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专业目标)实现的系统。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工科远程教育的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面向终身教育构建的课程体系是通向学习型社会的路径和基石。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依托包括总部、分部、行业(企业)学院、地方学院、学习中心等在内的办学体系,与相关行业、企业和工会系统等合作,开展“新型产业工人培养和发展助力计划”试点,面向生产和服务一线在职职工开展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在远程教学环境下,如何结合特定学习者、现代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相关专业的特点,合理设计远程课程体系,是保证“助力计划”顺利开展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课程体系设计包括课程选择、课程组织和学习路径规划,三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其中,课程选择是课程组织的基础;课程的合理组织是学习路径规划的基础;学习路径规划对课程组织有一定的影响和要求,进而影响课程选择。

本文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灵活性、开放性和衔接性的课程体系设计原则,结合“助力计划”中的工学科相关学历教育专业建设,研究学科、专业和课程之间的关系,设计了能够适应行业、企业转型升级需求和职工终身学习需求的课程体系,以及多入口、多出口、多层次、多通道的学习路径,并形成与之配套的证书规则、选课规则和管理规则,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自由度和选择权,培育学习者终身学习的态度与能力,促进个人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2. “助力计划”课程选择

“助力计划”课程以整合、共享全社会优质课程的模式来选择和建设,因此,需要合理选择总部、分部、行业(企业)学院、地方学院、学习中心的课程(含证书课程)。课程选择的过程中,主要考虑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一致性原则: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助力计划”课程体系面向产业工人,也就是在职成人学习者开设,成人学习者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发展需求,“助力计划”远程教育课程选择应该与课程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2)经济原则:“助力计划”远程课程内容选择应遵循适量原则,且易于用远程教学方法呈现。在几项课程内容都可以达到的同一目标,应尽可能按少课时、知识应用性强来设计;考虑到远程学习者学习的多样化需求,对于目标不十分明了的课程内容,应把选择权交给学习者。

3)实践原则:所选择出来的课程内容必须能够使产业工人有机会去实践,或者针对其工作岗位来开设。

4)随变性原则:“助力计划”远程课程体系还应满足学习者终身学习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即在课程层次上,设立专科、本科等不同学历层次的课程;在课程类别上,针对不同专业形成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同时,提供丰富的单科课程学习、岗位培训和证书课程等多种类型的非学历教育课程,使学习者能基于自身的学习需求,资助选择课程学习,实现不同学习层次之间的有机衔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有机衔接,以满足课程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任何人开放的开放性特征。

依据以上原则,目前“助力计划”远程课程体系中的汇聚总部、分部、行业(企业)学院、地方学院的课程(含证书课程)共315门,其中学历教育课程278门、证书教育课程8门、公开课程29门。

3. “助力计划”课程组织

对于“助力计划”的学习对象——产业工人而言,旨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强调专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整合。按照课程的学科属性和专业属性将课程划分为机械类、自动化类、电子信息类、交通运输类、化工技术类、能源类等,初步构成模块化的工科远程课程平台,包含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课程,对达到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面向“助力计划”的学习中心人才培养需求的多样化和差异性,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平台”的模式进行组织。

1)模块化:“助力计划”课程体系是由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总部的课程和分部或行业学院课程两部分组成。其中总部课程多是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通识课模块和专业课模块,在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已有的课程中合理选择;而分部、行业(企业)学院、学习中心的课程主要是实践技能课程和隐形课程。实践技能类课程包括实操类课程和证书课程;针对产业工人的隐性课程是行业、学习中心或工作岗位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关注学习者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管理制度、工作理念等一切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因素。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既有利于开办“助力计划”的学习中心通过规定各个模块上的学分比重来间接影响学习者选择修学课程,又能给学习者最大的选课自主权。

2)平台组织:根据开放大学远程教育课程的来源和性质,“助力计划”课程包括开放大学总部、分部、行业(企业)学院、学习中心的课程(含证书课程),因此,采用课程平台这样的逻辑来组织架构。课程平台既界定不同来源的课程各自在平台中的不同功用,包括丰富的维度——价值、情感、知识、能力、素质等;又能够多元组合,各课程的关联互动具有丰富的动态生成性,能为生成满足学习需求的专业提供充分的选择性。同时,有利于探索开放大学总部与分部、行业(企业)学院、地方学院合作建设课程的机制。

此外,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确定理论实践交叉融合的教学安排,将各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和证书课程的学习有机融合;将社会实践项目和学习者工作和社会生活经验相结合,培养具有工程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在实践教学的形式上,既可以由分部、行业(企业)学院、学习中心组织,亦可以利用开放大学虚拟平台上提供的演示型、交互型、操作型等软件进行核心知识的学习和核心技能综合性训练,强化学习者的工程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4. 学习路径规划

学习路径规划是对多种学习体验与学习序列选择的组织,从而引导学习者最终获得丰富而有意义的知识积累,不同的课程对应不同的学分,确保学习者能够达到学习目标,提升自身能力。

“助力计划”面向行业、企业转型升级需求和职工终身学习需求,学习者可以学习任意单一课程、一组课程或学历教育课程,取得课程结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岗位能力证书、学历证书。因此,基于灵活性、开放性和衔接性原则,构建的多入口、多出口、多层次、多通道的“助力计划”远程课程学习路径如图2所示。


如图2所示,“助力计划”中设计的课程体系能从以下几个方面规划学习者的学习路径:

1)多入口: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既能适应普通社会成员的学习需求,又能适应具有高中层次学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学习者可以只学习一门感兴趣的课程获得课程结业证书;符合学历教育入学条件的学习者,按照学历教育专业规则,学习规定的证书课程,获得相应课程学分,同时按照证书规则获取相应证书;只有证书需求或暂不具备学历教育入学条件的学习者,可直接注册学习证书课程,按照证书规则获取相应证书,累积课程学分。

2)多出口:学习者的学习可以以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岗位能力证书为目的,也可以以获得某个工科专业的毕业证为目的,甚至学习者可以只学习一门感兴趣的课程。多入口和多出口的教学模式使每一个学习者能够按需学习。

3)多层次:课程按照难易程度,共分为两级课程,分别满足普通社会成员和具有高中层次学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供学习者选择,具有相关知识的学习者可以从单科课程进入学习,其它学习者可以从基础的学历模块进入学习。

4)多通道:学习者完成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既可学习单一课程或一组课程,提高知识水平或专业技能,取得课程结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岗位能力证书,又可通过积累学分取得学历证书,还可以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辅修其它课程和专业,实现不同学习层次之间的衔接。

开放大学的“完全学分制”为“助力计划”远程课程学习终身学习理念的实践和发展提供了保障,学习者注册学习后自主选择学习课程,自己确定修学年限,修满学分后即可完成学业。通过“学分银行”制度的建设,为准备通过课程累积方式完成学历教育的学习者建立学分帐户,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既可以进行单科注册学习及其相关学习成果的存储,也可以采取课程和学习成果积累的方式最终获取学历。同时,可以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有效促进各级各类课程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有效压缩学习者的成长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益,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实现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截至 2015 年秋,依托现有的模块化、多入口、多出口、多层次、多通道的 “助力计划”远程课程体系,根据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的要求,结合本区域、本行业或本企业教育需求及在职职工学习需求,分部和行业学院制定专业规则,已开设现代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相关专业 45 个,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实现了不同学习层次间有机衔接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沟通,适应工程技术人才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构建国家终身学习体系提供了有益经验。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