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征文20年随想
谁也没有想到,很普通的一个读书征文能够坚持20年之久;谁也不会想到,最初只有13个人投稿的活动能够打造成为有数百人参加的学校文化品牌;更没有料到的是, 4223篇文章铺就了一条长长的路,从电视大学走向开放大学,教职工用笔、用心、用情记录下学校发展的历程,留下我们成长的足迹。
有一种优雅是读书。在一次下班回家的公交车上,我和车队张建全师傅聊起读书征文事。张师傅说:“我的战友和同学说我很‘文气’。我觉得这和学校的环境有关系。学校坚持开展读书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这在别的单位可能就没有。我之所以读书、写作,是因为我喜欢读书,又有这么好的氛围,何乐而不为呢。”
张师傅在读书征文活动中9次获奖,被大家公认是民间“学者”。我想:作为教师来讲,读书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但作为以开车为职业的工人师傅来讲,能够坚持读书,坚持写文章参加读书征文活动并多次获奖,实属不易。这种好学不倦、思考不断、笔耕不辍的精神很难得,令人钦佩。读书不仅陶冶其情趣,而且培养了思考的习惯,形成了做人做事的规矩。举手投足间,言谈话语间,自有一种洒脱,自有一种优雅。
有一种特质是坚持。时间过去20年,党委换了几届,但是读书征文活动坚持做下来。
学校党委牢牢把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设队伍、凝聚共识”这条主线,紧密围绕学校工作大局,积极跟进学校改革发展的进程,自1995年至今,持续组织全校读书征文活动。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此项活动,确定每年读书征文的主题,推荐精品图书,组织专家评审,表彰优秀征文,出版征文选编,进行读书交流。读书征文活动得到全校教职工的响应,活动开展20年来,共收到征文4223篇,其中320人的935篇征文获得各等级奖项。读书征文活动成为我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品牌,读书、思考、写作、交流,已经成为我校教职员工的文化常态,通过读书征文活动,涌现出一批爱读书、善思考、会工作的同志,一批人心齐、风气正、力量强的集体,达到了强素质、提能力、聚人心、兴文化的目的。
有一种品格是勤奋。征文第一年仅收到13篇征文,看似悄无声息。实则在教职工中播下一颗火种。第二年征文数翻几番,第三年上升到3位数,这种势头持续了十几年。
这意味着每年有上百位教职工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空闲时间读书,结合工作实际思考问题,并将所思所感汇聚笔端,形成文字。有人是在手术后的病床上写完读书征文,有人是在出差的路上构思完成读书征文,有人是将多年的深思凝练成一篇厚重的征文,有人调研回来,将带着朝露的心得呈现。有的是部门领导带头读书,带动鼓励了全部门参加,有的是教职工主动参加,积极交稿,刺激影响到部门负责人。如果说喜欢读书,可以称之为好学的话,那么,把读书的体会变成文字,写成文章,就是勤奋。
有一种收获是成长。电大不走寻常路。1979年开设机械、电子类和数学、物理专业,1982年开办文科专业,1986年增设中专层次教育,1986年开展继续教育,1989年探索老年教育……一个接一个的领域探索;普通专科班、自学视听生、注册视听生、专升本、开放教育试点……一个接一个的试点项目进行。国家需要、社会短缺、学生要求就是电大的工作重点和电大事业增长点。电大人敏锐积极,坚韧勇敢,不怕困难,不惧失败,长期坚持,终有收获。
1995 年,国家教委批转《关于广播电视大学贯彻 <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 的意见》,提出要把广播电视大学努力建设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远距离教育开放大学的目标。也许是巧合,同年我校读书征文活动启动。伴随着读书征文活动,开放大学建设的探索之旅悄然进行。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推动电大发展;面向新世纪的电大教育;适应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推动电大教育改革创新;提高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创新、务实、自律;内涵建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征文;电大 30 年;办好开放大学;战略转型与科学发展;建设中的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我的国开梦;开放大学的追求与选择;互联网 + 与开放大学建设……读书征文的主题就像一个个台阶,引导我们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的高峰攀登。在攀登过程中,征文作者在成长,学校也在成长。开放大学建设的目标由遥远到清晰,建设的任务由模糊到明确。现在,开放大学已经由理想变成现实。再经过 5 年的打磨、完善,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中国梦实现时,我们会向祖国、向人民呈上一个体系完备、协调发展、灵活开放、学有所教的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