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云顶yd7610首页地址

基于WEB2.0的离散数学课程改革与团队建设(上)-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时讯网

返回国开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深度观察

基于WEB2.0的离散数学课程改革与团队建设(上)

   远程开放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其开放的理念与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的理念一脉相承。远程教育教与学时空分离的本质,决定了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具有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分层办学的特点,决定了电大是通过全系统在不同层面上的协调共同完成教学工作,也就是说,电大的教学过程是由各级电大共同完成的。因此,远程教育的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与运行也与传统课堂教学的课程团队有着明显的差异。那么,如何根据电大开放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适应学习者和新技术发展的需要,把全国电大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WEB2.0的数字化教学环境,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加强在线自学和在线学习辅导活动的组织、实施与过程监控,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合作教学机制,提高电大教师协同教学与服务的能力,这是电大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必须思考的问题。同时,高校网络教育与电大开放教育均属远程教育范畴,都具有远程教育的主要特征,因此,这些问题也是高校网络教育机构进行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时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基础

本世纪初,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逐步变革和发展,互联网进入了WEB2.0时代。WEB2.0的突出特点是动态的、交互的、参与的和可控制的,或者可以更概括地说,最显著的特点是从技术上为实现教学全过程的参与式交互提供了一些新的可能性。具体而言,将WEB2.0运用于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远程教育,在促进学生的参与、方便教学信息的获取、促进教学资源的动态建设和有效应用、提高学生支持服务的水平以及设计客观公正的学习评价等方面都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张伟,2006;张海燕等,2008;陈青,2009)。

本课程教学团队的基础主要有:

1.“基于WEB2.0的数字化教学环境与资源建设模型”课题的实验课程。

07年底课题立项后,作为课题的实验课程,08年春秋两个学期在北京、深圳、辽宁电大进行试点,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因此,09春学期在全国电大推广离散数学一站式学习模式。在课题研究之初我们组建了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团队中既包含了课程教改项目策划和主讲、主编教师,又有负责组织网上教学辅导及教学活动的主持教师和责任教师,还有教学点的辅导教师、班主任(导学教师)和负责批改作业及答疑的助教,同时包含负责为学生提供支持服务的教学辅助与管理人员。

在课程教学改革实验过程中,我们进行了5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课程整体满意度为82.57%;同时,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交互次数和交互层次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网上学习参与度及课程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同时,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实验也获得了专家的好评,评为2008年度教育部精品课程(网络教育)。

2.搭建了基于WEB2.0的一站式课程学习平台,实现了对网上教学主要过程的落实。

由于远程教育中教师不可能时时给学生以指导,因此教师要用设计好的教学资源、教学环境促进学习者不断地自主学习。离散数学课程根据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进行了教学改革实验,在混合式学习理论的引领下,按照学习者需求和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构建了将静态资源与动态资源结合、系统学习与选择性学习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结合、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型,搭建了基于WEB2.0的一站式课程教学平台。利用WEB2.0的技术和理念,通过实验构建新的教与学的实践模型,提高学生网上学习的参与度和网上教学效果。

这样的课程教学模式就要求组建包含主持教师、责任教师、辅导教师、班主任、课程管理员和技术支持服务人员六类角色的课程教学团队,并必须在一个平台上协同开展课程的设计、制作、实施、评测、服务和管理。

3.全国电大有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2010春季开学时,请全国电大离散数学课程辅导教师填写了“离散数学课程辅导教师信息表”,了解了该课程辅导教师的基本情况。

WEB2.0数字化学习环境把全国电大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从教学全过程考虑和实施教学工作,这种环境下的离散数学教学团队将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各级广播电视大学的课程教师结合在一起,通过文本发布系统、短信、QQ群、教研论坛和远程单双向视频会议系统,以及课程教学平台开发的通知与公告、教研板块、聊天室等多种形式,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实现了课程团队成员在一站式教学平台上完成教学研究与交流,为进一步探索WEB2.0环境下课程改革与团队建设积累了经验。

二、课程教学团队的组织结构

目前电大的课程教学是主持教师负责课程设计和资源建设,责任教师负责监督和落实,辅导教师负责具体教学实施。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教与学的信息并不完全对称,主持教师及责任教师并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进度,比如各教学点学生的分布情况,辅导教师具体实施教学过程的情况,教学环节落实情况等,往往是分工明确但协作困难,设计很好但效果不好,制度很多但监控不到位。而解决网络教育中教学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关键是使教、学双方信息沟通的渠道畅通起来。

因此,我们首先通过基于WEB2.0数字化学习环境建立这样的沟通渠道,实现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在一个平台上完成教与学的全过程。然后,组建包含核心组、骨干组、辅导教师与班主任、课程管理员与技术服务人员四个层面的离散数学课程教学团队,在一个平台上协同开展课程的设计、制作、实施,评测、服务和管理。根据不同的角色分工构建教学团队核心组和骨干组,利用聊天室、QQ群等交互工具进行日常管理和交流。以核心组的课程教学管理与监控日志、教学平台数据报表、公共交互区域轮流值班制、学生问卷和访谈以及团队教研活动等一系列运行和管理机制来保障课程团队有效地运转。

课程团队的核心组,组长为课程主持教师,成员包括课程教改项目策划、课程主讲教师、部分省校或分校的责任教师、以及科研人员等,共同探索基于WEB2.0的离散数学教学团队在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模式,进行基于课程团队的优化教学设计和资源建设工作;关注学科的教改和发展变化,组织实施教学、教研和专题活动以及对团队成员的课业培训、对学生课业考核的命题及形成性考核作业的设计与更新;开展教学团队工作的监督管理,并与骨干成员一起参与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落实,一站式学习模式的教学过程中的分片管理工作;做好团队建设项目追踪研究和总结。

骨干组主要由省级责任教师组成,组织和参与教学、教研活动,开展对教学点辅导教师与班主任使用离散数学课程一站式教学平台培训,引导学生与教师使用课程教学平台中的资源进行教与学,督促本省教学点教学实施和教学过程的监控,做好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学支持服务、实时BBS教学活动和非实时答疑活动,省内教学资源建设等工作。

教学点的辅导教师与班主任,具体实施面授辅导教学,负责组织学生参与网上教学活动,督促学生完成形成性考核作业、及时评阅学生的作业,开展作业讲评活动,解答学生课业类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网上学习,对学习进度进行跟踪,解答学生非课业类问题等。

课程管理员与技术服务人员参与课程设计和日常管理,协助主持教师组建课程团队,与核心组教师、骨干组教师和辅导教师的日常沟通和信息传达,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非课业类服务,解决教与学中遇到的各类技术问题,保障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

三、课程教学团队的工作流程

课程团队成员明确各自职责及协同工作的流程是团队有效工作的重要保证。课程团队利用教学平台的多用户角色功能,按团队成员在教学过程中担当的角色分配管理权限,通过教学平台、聊天室和QQ群等进行教学的日常管理和交流,按需调配辅导教师,共同完成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在教学设计阶段,核心组在主持教师的带领下共同完成课程教学设计。核心组召开教研会议,主持教师重点说明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课程管理员和技术人员重点说明技术实现方式和网上教学流程,来自教学一线的责任教师和辅导教师重点介绍面授辅导课及辅导过程中学生的问题及需求,团队成员共同对课程内容进行分解和分析,详细讨论每个章节的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学习路径和形成性考核作业的设计,形成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及样例,并通过学科和媒体专家审定。

在课程建设阶段,课程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团队通过教研活动分配课程建设任务并明确相关要求和标准,通过基于WEB2.0的课程管理系统,赋予主持教师、责任教师和辅导教师参与相应的课程教学工作的权限,教师们按照要求整理和制作相关素材,上传到教学平台,课程管理员和技术支持服务人员对素材进一步加工使之成为课程资源,经主持教师审核后通过教学平台发布和呈现。以2009秋和2010春两个学期为例,课程平台在原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新增了教学交流、教学活动资料、题型梳理、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离散数学与后续课程之间的关联等栏目5个;新增资源120个,其中视频文件17个,小课件40个,文本文件63个。例如,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让学生充分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练习课程重点内容,核心组对课程内容和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梳理,采用教师引领下的教学方式,针对各章考核的重点内容、重点题型,通过能集动画、图片、声音于一体的flash进行生动形象的视频讲解,并配以老师引领下的交互式演练题,使学生在演练过程中实时获得点评。这种采用打补丁式的、方便学生使用的小课件可以有效地补充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课程及格率。0912月底,我们把其中4个小课件分别配制“重点题型演练”,再通过技术处理,制作成了“图论部分重点题型演练”课件,并放在课程学习平台的“课程复习”栏目中,问卷调查反馈的效果是好的。该课件获得了“2009年广播电视大学多媒体课件大赛”小课件二等奖。

在课程实施阶段,核心组通过面向全国电大的教研活动介绍课程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平台使用方法,布置本学期教学教研任务及目标,说明教学过程中的支持服务、考核和监控要求;在一站式教学平台上,课程团队成员按照各自分工完成辅导答疑、组织学习活动、批改形成性考核作业、教学监控等工作,并开展一系列学术活动,其中包括教研活动和专题活动。

基于WEB2.0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要求辅导教师将线上引导与线下面授教学相呼应,面授辅导课的内容由系统讲授转变为对网上学习的引导。为了引导各地辅导教师理解和掌握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核心组组织了一次征集辅导课教案专题活动,主要内容是教师在辅导课上如何设计教学策略,更好地利用网上资源,如何引导学生在网上学习活动进行互动学习。从辅导教师提供的教案中,选取优秀作品制作多媒体资源,做了三讲利用课程平台资源开展辅导课的示范课,供各教学点的辅导教师在教学中参考。

   为保证教学效果,课程团队对课程教学过程进行定期监控和总结。核心组通过教学活动讨论并确定监控任务,将全国所有教学点划分成数个区域,主持教师授权并协调核心组教师分片进行监控,课程管理员与技术人员负责信息传达、日常沟通和技术支持,利用一站式平台行为跟踪记录和数据库统计功能,定期监控各地的教学过程,具体包括学生活动情况、教师活动情况、资源使用情况、形成性考核作业完成情况和批改情况,形成月度总结报告,通过团队教研活动向全国电大公布,以监控促改进。省级电大骨干教师负责监督当地教学点的教学过程和协助核心组工作。分区域监督不但可以分层解决课程团队中的设计、管理和实施问题,而且对各个省级教研组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有利于课程教学团队工作的整体提升。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