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云顶yd7610首页地址

“李平现代文学欣赏”系列微课(3)从《雷雨》到《日出》-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时讯网

返回国开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深度观察

“李平现代文学欣赏”系列微课(3)从《雷雨》到《日出》

   曹禺是“开中国话剧一代风气”的剧作家,他的话剧处女作《雷雨》一直被人们看作是中国话剧从业余走向专业、从幼稚期走向成熟期的标志。

   《雷雨》从1928年开始酝酿,几经磨难,到1933年暑假才完成,前后有五年之久。而《日出》则是一气呵成,19365月才开始创作,6月就已经在《文季月刊》上连载了,创作速度之快令人瞠目。更重要的还在于,这完全是两部不同内容、不同结构、不同风格,却同样轰动、同样成功的杰出作品。于是,我们不禁要问:曹禺是如何做到自我超越的?

   作家首先考虑到的是结构的变化。因为《雷雨》太像戏,技巧用得太过,他决心不再集中于几个人身上,而是用片断的方式,将许多人的人生“零碎”地串起来。于是,作品的表现内容自然地得到了扩展,从家庭悲剧变为了社会悲剧。相应地,作品的主题也更加具有现实主义特色。

   在开始构思《日出》时,曹禺首先想到的是一首诗:“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而他之所以想到了这首诗,是因为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陈白露的形象。

   曹禺在清华读书期间,特别是从清华毕业后,在天津的河北女子师范教书期间,见识过许多“娜拉式”的新女性。在没有走进社会之前,她们都是美丽而纯真的“竹均”,对未来充满理想;走进社会后,她们很快就变成了玩世不恭的“白露”。

   陈白露凭借着自己的聪明和美丽,暂时在大都市娱乐圈中站住了脚,但是,却面临一个新问题:如何抵御金钱的诱惑和腐蚀。于是,这出戏又自然地引出三类人物:第一是“有余者”的代表和附庸,如银行家潘月亭、大丰银行襄理李石清等;第二是社会底层的“不足者”,如妓女翠喜、小职员黄省三等;第三是受五四新文化影响的青年,如学生方达生等。

        曹禺心中之所以会出现陈白露这个人物,是因为当时公众眼中一位风华绝代的美女王右家,是她给了曹禺创作的灵感。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