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笔谈 | 李静:聚力打造“三地” 服务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编者按: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动党中央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进一步凝聚学校教职工的思想共识、强化使命担当、激发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国开之声开设“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笔谈”专栏,由学校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谈全教会精神学习体会和贯彻思路举措。
聚力打造“三地”服务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工程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 李静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犹如一场强劲的科技风暴,以前所未有的创新力量席卷而来,在众多领域掀起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浪潮,其中引发了教育行业的深度数字化变革,呈现出全要素、全链条的变革态势。教育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至关重要,教育数字化必将成为我国开辟教育新赛道的关键路径。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赋予了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新的历史使命,同时也为数字化学习技术集成与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简称“工程中心”)指明了战略研究定位,工程中心将聚力打造“三地”,服务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作出贡献。
一、打造数字教育研究的主阵地
在数字教育研究方面,围绕超大规模数字教育教学全链条,整合多种数字技术和资源,在四个领域开展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的研究:一是超大规模智慧学习环境构建技术集成研究,包括硬软件系统集成的数字基座和直接与教学相关的学习空间的集成技术研究;二是新型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平台深度融合技术研究,主要是学习资源与学习平台的融合模式、融合技术、融合成果与效果的研究;三是AI赋能的大规模个性化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主要研究AI技术所引发的数字教育新规律、新模式、新方法、新路径;四是AI驱动的教育教学大数据分析与辅助决策技术,主要研究AI和业务共同驱动的教学管评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提供数据分析服务,真正实现数字赋能。
二、打造数字教育技术示范应用的引领地
在科研成果工程化应用方面,对标数字大学建设需求,以形成“多渠道集成、个性化应用”的超大规模数字教育服务新模式为目标,开展四个工程化项目:
一是将数字化学习技术研究成果集成到数字大学数字基座项目。联合华为、科大讯飞等教育科技领军企业,以及学校数字化部和国开在线,共同完善数字基座,为原生的数字大学建设夯实基础。
二是开发基于学习科学的自适应学习系统项目。联合香港理工大学胡详恩教授团队,整合前沿学习科学理论,依托国开在线,打造基于学习科学理论的自适应学习系统项目,为学生提供教育理论引领的个性化学习支持和评估,为教师提供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个性化教学决策依据,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
三是研发产教融合新型数字化微认证课程建设项目。联合华为ICT认证部、北航团队;学校理工教学部、实验学院和学分银行部,以参考学习成果框架的人工智能能力等级水平标准为引领,探索华为ICT能力认证微证书体系和数字大学人工智能课程证书的课证联通体系,研发一套人工智能能力水平等级描述,搭建一套实质等效的ICT专业人才能力培养体系,开发一系列成果导向的课程模块,打造一种灵活高效的ICT专业人才终身教育新模式。
四是开展“AI+业务”驱动的教育大数据分析项目。联合一线教育教学实践者,学校数字化部、国开在线的数据工程师,以及北航等高等院校的技术团队,组成具有人工智能素养的跨学科数据科学家团队,深入研究适合教育场景的数据分析与挖掘算法,探索多模态教育数据的融合方法,建立一系列适合教育场景的数据分析模型和算法库,开发一套功能完善、性能稳定的教育大数据分析平台,具备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可视化等功能,为教育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打造数字教育技术创新的策源地
数字教育是数字时代全新的、不同于工业时代的教育模式,基于工程中心在数字教育的实证研究与数字大学建设示范应用方面的经验,我们将在扎实的教育循证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工业时代的教育政策,提出适应数字时代的大规模、个性化终身教育体系的政策建议,以数字化赋能全民学习、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