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云顶yd7610首页地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引领高等教育发展(节选)-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时讯网

返回国开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深度观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引领高等教育发展(节选)

   1978年到2016年的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的30多年间,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数量最大、专业齐备的职业教育体系,累计为社会培养了3亿多技能型人才或劳动者。尽管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学生供给质量与宏观层面上的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要求以及微观层面上企业实际的用人需求还存在相当的差距,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技术技能水平较低,生源素质较差

从技能水平来看,由摩根大通支持发起、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李强和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袁志刚领衔研究完成的《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技能劳动者数量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19%左右,高技能人才仅占5%,劳动力结构中的中高级技术人才比例仍然较低。

从生源供给来看,由于我国几千来的科举文化的影响,传统家庭更加重视高考,国家及家庭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教育资源,选择职业教育往往是无奈之举,只有学习不佳的学生或受家庭等内外部原因影响的学生才会到职业院校就读。由此带来的结果是职教相较于高中普遍存在如下现象:一是学生生源素质较低,不关心学习,只是混日子;二是很多家长也只是把职业教育学校当成“托儿所”,出气筒,职业教育老师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教学积极性受到影响,教学效果打折扣。三是职业学校相对弱势,为了留住生源,降低了对学生的管理要求标准,同时将责任转嫁给教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结构性矛盾明显,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滞后

根据国家人社部最新公布的数据,全国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供大于求,求职人数是招聘职位总数的几倍,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人才供求比例甚至超过全国平均值4.5倍以上。数量上供大于求的现象实际反映了人才的结构性矛盾,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需求方用不上,需求方想要的专业学不精,职教领域的改革创新不能只体现在口号上。

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脱轨,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过去职业教育办学导向纷繁芜杂,查阅知网公开发表的有关职教的文献,“以……为导向”的标题就有30多种,其中不乏政府主管部门在各类文件中明确提出的。比较典型有“以就业为导向”、“以效果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技能大赛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上等等各种导向的提出,实际上反映出了对职教价值观认知的模糊和混乱。大多数学校按自身专业特长和原有模式培养人才,没有很好地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办出特色,造成脱轨,也使得产业经济的发展要求不能有力地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发展。职业教育到底该怎么发展,国家“十三五”规划高屋建瓴,首次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要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应为区域产业经济服务,遗憾的是,在十三五规划出台之后,职教教育导向乱象仍是层出不穷。

2015520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引起了国外众多研究机构的关注,其中201510月,德国知名智库-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发布《中国职业教育观察报告》,以“脱离目标:中国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掣肘中国成为工业强国”为题,强调中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是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发展的软肋。国内学者也从多个角度开展了职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1)供给侧改革引领高等教育发展。一是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解决高等教育的“优化组合”问题;二是要加快职业教育改革,解决高等教育的“职教疲软”问题;三是要改善学校办学效益,解决高等教育的“产能过剩”问题;四是走创新发展之路,以创新作为“新动力”,通过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切实发挥高等教育的功能。

2)高水平的人才供给是职教“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策略。全国政协委员贾康指出要以创新为驱动大力实施教育改革,特别是改革应试教育模式,培育高水平人才,有效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劳动力要素进行改革,一方面要加大劳动力供给、多渠道多方式促进劳动力跨地区、跨部门流转,另一方面要大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质量、提升人力资本是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

3)创新创业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切入点。基于创新创业发展要求,从高等教育“供给侧”的角度出发,探索推动创新创业的改革路径,不仅是在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更是在为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教育支撑。

综上所述,可见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上海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组织创新方面面临的重大瓶颈和关键问题。

当前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很多,但以产业经济为导向,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视角,聚焦职业教育,开展上海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组织创新面临的重大瓶颈和关键问题研究的还很少。从社会价值来看:产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支撑,技术技能型人才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培养,上海共有24个职教集团,30所高职学校,79所中职学校,市财政每年为职业教育投入上百亿元,但根据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测算其对上海经济发展的贡献效果却很低,因此有必要从管理机制、学校结构、专业结构、师资结构、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为了培养产业经济真正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财政经费的优化使用,从而为上海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劳动力角度这一微观视角提供有益帮助。(本网赵向华综合)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