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云顶yd7610首页地址

【五中全会征文】孙雨:用高质量信息化治理体系支撑云顶yd7610检测中心高质量发展-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时讯网

返回国开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深度观察

【五中全会征文】孙雨:用高质量信息化治理体系支撑云顶yd7610检测中心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云顶yd7610检测中心近期开展了“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主题征文活动。活动共收到28个党(总)支部提交的征文180篇,并评选出一等奖6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15名。本网刊发获得一、二等奖的部分征文,展现学校教职工深入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成果,同时引导广大教职工继续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结合岗位深入思考,为建设世界一流开放大学,推动《云顶yd7610检测中心综合改革方案》落实落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经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在线教育带来的新机遇,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信息化”“教育强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等内容要求以及教育部印发的《云顶yd7610检测中心综合改革方案》,云顶yd7610检测中心迈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作为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型大学,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信息化支撑,构建高质量的信息化支撑教学环境同样需要高质量的信息化治理体系保驾护航。

一、 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信息化治理现状

云顶yd7610检测中心自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经过几年信息化探索研究,在“互联网+”教育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探索形成了“云、路、端”模式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总思路,搭建了一体化远程开放教育云平台。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入推进,国家、社会公众对云顶yd7610检测中心的期待不断加大,师生对信息化平台及应用的依赖不断加强,这就对信息化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为提升信息化治理水平,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不断规范信息化管理流程,规范信息化预算、项目的立项和验收等流程,梳理解决信息化运维中出现的问题。将预算审核与项目计划融为一体,通过预算审批即纳入信息化建设计划,待项目启动时,再发起项目立项、细化项目需求、完成项目技术需求和询价等工作。在信息化项目验收环节,除要求审核合同验收材料的完整性外,还增加了用户意见和建设方测试报告,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项目成果的质量。这样做虽然规范了项目立项和验收,但是信息化项目推进过程中缺少重大事项专业决策组织、需求变更管理、用户功能测试等项目质量监控环节。

此外,项目预算执行率从2015年的8.69%上升至2019年50.37%,这可以说明信息化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学校规定值还存在明显差距。其直接原因是缺乏预算专业化评审、信息化需求不明晰,以及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执行率和业务需求方归属不同责任主体等。深层次原因是缺乏信息化治理体系和信息化管控能力不足。

二、 信息化治理体系内涵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推进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

在线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的独特性及其肩负的时代使命决定了构建开放大学治理体系的重要性。信息化作为开放大学的重要支撑,注定信息化治理体系的构建是开放大学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化治理,又称IT治理。全球IT治理研究中心( ITGI) 提出的“IT治理是董事会和执行层的责任,通过领导、组织和过程来保证IT 实现和推动企业战略目标。价值、风险与控制是IT治理的核心。”

三、 构建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信息化治理体系

我国即将开启“十四五”规划实施,为早日实现教育强国,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为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从事信息化的工作人员,要努力思考探索构建开放大学信息化质量体系,并结合信息化项目建设和信息化运维等信息化核心业务,借用PMBOK知识体系和ITIL最佳实践方法等IT治理标准体系,构建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信息化治理体系,提高信息化质量,提升信息化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治理体系构建包括与信息化息息相关的人、流程和工具三要素,组织保障体系,信息化流程规范以及治理工具平台。

(一) 组织保障体系

高效推进信息化工作,需要强有力、职责明晰的信息化领导团队和执行团队,包括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组,共同治理信息化工作。针对信息化建设项目,采用弱矩阵组织结构,成立项目组,授权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由信息化部和业务部门人员组织,接受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双重领导。

(二) 流程规范

信息化业务工作主要包括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运维两个阶段工作。参考PMBOK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结合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信息化项目建设特点,建立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规范信息化项目。重点增加项目质量管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增加阶段评审,评审通过才可进入下一阶段,严把质量关,邀请业务部门和相应人员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总结分析,指导后续项目的开展。

在信息化运维方面,利用ITIL知识,制定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信息化运维服务管理流程,实现信息化运维服务的流程化、规范化,促进运维服务规范,提高运维效率。构建信息化运维知识库,将知识库与流程结合,提高运维服务效率。

(三) 工具平台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信息化综合运维平台,以及相应知识库系统,打造支撑IT治理体系的运行平台,实现数据决策、技术治理。

四、 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信息化治理关键举措

《云顶yd7610检测中心综合改革方案》绘制了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未来蓝图,明确了信息化发展规划。要努力构建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信息化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重点解决信息化预算、信息化需求、信息化平台建设成效、信息化运维等直接关系信息化治理质量和水平的问题,保证高质量完成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

(一) 统筹信息化预算,把好信息化建设“方向盘”

信息化预算是信息化统筹抓手,如何整合各个部门提交的分散建设设想和预算是信息化治理的重点。要建立健全信息化预算评审机制,组织信息化专家、领导小组分别从业务需求统筹、技术统筹和学校战略发展对信息化预算评审,确保学校信息化建设资金使用科学、高效。

(二) 抓准信息化需求,解决学校业务信息化“痛难点”

信息化需求是信息化项目建设源头,开不好头,后面信息化建设做得再好,也无法成为成功的信息化项目。学校信息化项目采取外包的形式,外包发出前必须确定需求,这更加奠定了信息化需求的重要性。但因需求涉及的人员广、与具体业务贴合度高,这就需要做好信息化需求相关人员的任务分配、需求的版本管理,对业务提出的需求进行完整记录、汇总,以及及时需求确认。

在人员任务分配方面,引用责任分配矩阵显示任务和人员对应关系。通过人员责任分配矩阵可以清楚看到每个人具体负责的具体任务,向谁汇报、向谁咨询等各种关系一目了然,避免项目推进过程中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相互扯皮,影响项目进度和项目质量。

对于信息化需求使用UML(统一建模语言)用例图进行表示,一图展现系统功能,方便业务部门对需求理解。避免需求丢失,通过需求跟踪矩阵跟踪确保需求文件中被批准的每项需求在项目结束时都能交付。通过对需求跟踪,实现信息化建设和业务诉求的一致性。

(三) 落实功能测试,扭住信息化项目质量“牛鼻子”

测试是检验信息化实现情况的最直接手段,是信息化项目质量管控的重要抓手,也是信息化项目能否进行验收收尾的至关点。以往测试往往由外包方自主进行,签字后进入验收环节,信息化系统上线后会存遗漏问题。需求人员以需求文档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功能测试不通过,不能进行项目验收,从而可以牢牢扭住项目质量“牛鼻子”。

(四) 精细化运维,力争信息化服务“全方位”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构建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运维成为IT治理新趋势。利用ITIL知识,结合我校实际,构建运维服务知识库,自动解答教师和学生遇到的简单问题,复杂问题推送给相关人员进行人工解答。挖掘信息化运维中过程中信息化升级和提质需求,构建运维服务各项流程和服务途径,强化对外包方运维质量管控,提升信息化运维服务质量和服务满意度。(本文获“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主题征文活动一等奖,作者为信息化部党支部孙雨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