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云顶yd7610首页地址

高校MOOCs运行机制设想-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时讯网

返回国开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深度观察

高校MOOCs运行机制设想

   目前,大多数高校由专岗专人来负责MOOCs项目的建设,包括MOOCs建设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管理规范、教师培训与技术支持以及质量监控等。部分高校已建设有一定数量的MOOCs,并向校内外学生开放,且有一半以上的高校已将MOOCs纳入校内选课系统。

各高校主要采用了5MOOCs运行机制:政府主导的运行机制、高校主导的运行机制、校企联盟运行机制、校校联盟运行机制和多方合作联动的运行机制。很多高校已然把MOOCs作为学校改革的重要契机,对MOOCs建设的主观能动性明显增强,以开放的心态迎接这一时代赋予的机遇与挑战,而不仅仅将其视为一种辅助的技术手段或者参考资源,这是MOOCs发展的一大进步。

然而,很多学校在MOOCs运行机制以及课程质量保障措施规范方面还存在问题及其他一些缺失。第一,大多数高校的运行机制处于粗线条状态,动力机制不明,各运行主体的任务分工不清,特别体现在MOOCs建设管理规范、过程性质量监控、MOOCs教师工作量的认定、财力支持、技术支持服务与设计培训等方面。第二,缺乏统一的课程设计开发标准。当前存在MOOCs教师根据自己对在线教学的朴素理解,自行设计课程的现象。这样设计出的课程,教学理念不清、结构混乱、可用性较差,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也差。第三,缺乏统一的平台标准。高校各自为政,租用、购买、合作开发或者独自开发MOOCs平台,产生了高校自主研发的平台、企业平台、联盟高校合作平台、校企合作平台等,但这些平台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标准,势必重演“信息孤岛”的悲剧。第四,各类高校在MOOCs教师培训方面存在差异。69.23%的高校对MOOCs教师提供培训。各类高校在设计、开发、平台使用等方面是否提供培训无明显差异,但对是否提供“建设标准及要求”培训存在差异。分析发现,985高校、开放大学和军事院校提供“建设标准及要求”方面的培训,而其他类的高校则在这方面有所欠缺。第五,各类高校在MOOCs教师支持服务方面还有待加强。对比分析发现,虽然985高校、开放大学和军事院校在MOOCs教师培训和支持服务方面的工作要优于其他类高校,但总体来说我国大多数高校MOOCs项目仅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对教师的支持服务还有待加强。

   总之,虽然大部分高校试图把MOOCs作为改革学校教与学的重要契机,但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要推进相关管理制度改革以契合MOOCs的发展,运行机制还有待完善,管理规范不成熟或者缺失。为了有效提高MOOCs的建设质量,保障MOOCs项目的顺利实施,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其一,加强MOOCs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目前管理人员对MOOCs的建设依然采用惯用思维,重项目管理、轻质量管理,对MOOCs教师的培训、指导、支持与服务较弱甚至不到位,说明高校对MOOCs管理制度变革的认知远远落后于对教与学改革的认识。高校应该从整体视角推动管理制度改革,提高学校MOOCs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能力。

其二,加强对MOOCs教师的管理、支持与服务,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让他们将更多时间聚焦在内容和教学设计上,而不是纠结在媒体技术开发和平台使用方面。闫寒冰等人将MOOCs等在线课程主讲教师的管理模式归纳为三类:“理想型”、“保姆型”、“护航型”。所谓“理想型”管理模式,主讲教师本身即充分理解网络教学特点,能够根据远程网络教学的特点来研发MOOC;而管理者主要是按照项目管理的流程来规划进度,提醒进度,引进外部专家评价,处理主讲教师与媒体开发人员的衔接问题等。“保姆型”管理模式,主讲教师不需要了解网络教学的特点,甚至不需要了解课程开发的相关要求,只需要依据常规讲授自己擅长的内容,其他工作全部由助手完成,包括练习题设计、网上交互活动设计,演示文稿制作等。“护航型”管理模式,即在主讲教师的常规管理中,整合“支持服务”,使得教师在设计开发MOOC遇到困难时,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支持与帮助,如为教师提供MOOCs教学设计支架、咨询指导、媒体技术开发服务以及平台应用培训等。显然,鉴于目前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大多数MOOCs教师达不到“理想型”的状态,而对于“保姆型”的管理模式,目前还缺乏专业型的管理团队,同样也是做不到的,当然也是没必要的。所以,“护航型”管理模式比较适合MOOCs教师的管理。

   其三,加强MOOCs过程性的质量监控与管理。MOOCs质量监控和认证方面的不足,会影响MOOCs的深层次发展。袁松鹤等以国内大学MOOCs建设的实践情况为例,总结MOOCs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MOOCs本土化的建设要与商业模式、教学模式等紧密结合,才能保证MOOCs的教学质量得到大的提升。因此,MOOCs的质量监控、课程认证和学分认可等问题必将是实践者探索的重要内容。

其四,制定学校统一的MOOCs设计开发规范。一方面,教师对网络教学以及教学平台不熟悉,设计MOOCs时,很难确定MOOCs的教学结构,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和评价活动;另一方面,从开发管理的角度看,过于分化的MOOCs设计与开发,加大了后期课程维护、管理和评价的难度,并且也不利于MOOCs的开放与共建共享。此外,很多教师虽然知道了MOOC“是什么”和“为什么”后,却仍然不知道该“如何做”。因此各高校有必要根据选用的教学平台实际,借鉴已有的国内外资源标准,找出MOOCs的设计规律,形成MOOCs的设计规范与典型案例,以指导教师的MOOCs设计与开发。该类规范的制定可以参考国际上的SCORM标准、IEEELOM模型以及我国CELTSC(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等,并结合本校MOOCs共建共享的基本要求,选取一些最为普通的元数据元素。MOOCs设计开发规范的出台,不但可以使课程建设者有据可依,使评价标准的制定者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更有利于制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指标和评价规范。

   其五,形成业内统一的平台技术标准。经以上分析发现,各高校在选择平台方面较为理性,很多高校选择了国内平台,或者自建,或者与企业或其他高校共建。我国目前已经有近百个与MOOCs有关的平台,但这些平台正面临同样一个问题,即缺乏或者没有使用统一标准,平台间信息自成体系,不能互通。因此制定统一的MOOCs平台标准,实现平台间的互操作,是实现MOOCs共建共享的基础保障。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