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2017读书征文】深入理解“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以问题为导向 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一论断寓意深刻、振聋发聩,体现了我们党对现实复杂情况的准确判断和对自身存在突出问题的清醒认识,体现了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政治本色,体现了我们党坚持标本兼治,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必胜信心,体现了我们党带领十三亿多中国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决心。
一、深入理解“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提出的要求,作为基层党务工作者,必须深入理解其丰富内涵,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牢固树立“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理念。
1.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全面”既体现在对象上,也体现在内容上。在对象上,就是管全党、治全党,面向8700多万党员、430多万个党组织,既针对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又涵盖基层每一名普通党员,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党内决不允许存在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和特殊组织。在内容上,就是要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2.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严”。“严”就是要真管真严,要坚决维护党规党纪的严肃性,真正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使党纪党规成为管党治党的戒尺和党员的行为底线。“严”就是要敢管敢严,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打“虎”无禁区,拍“蝇”无死角,对违规违纪踩踏“红线”的,坚决严肃查处,决不手软。“严”就是要长管长严,从严治党决不是一阵风,不能热一阵冷一阵,要建立切实有效的党内法规,并严格执行,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长效机制,抓常抓细抓长。
3.全面从严治党,要害在“治”。“治”要明确责任主体,各级党组织要切实肩负起主体责任,各级纪委要担负起监督责任。“治”要坚持标本兼治,要强化不敢腐的震慑,保持高压态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加大惩治力度;要扎牢不能腐的笼子,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要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提升党性修养,从思想深处筑牢抵制腐朽思想的“防火墙”。
4.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永远在路上”,意味着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起点就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永远在路上”,意味着我们要克服种种困难和风险,深刻认识党面临“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四种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二、以问题为导向,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理念,以问题为导向,从解决基层党建面临的突出问题出发,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精神实质,贯穿于自身的实际工作中,运用到基层党建的工作中。
1.党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与教育形式单一之间的矛盾
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党员的学习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特别是青年党员,更愿意接受形式多样的教育形式,而反观我们目前的宣传教育形式仍然显得比较单一,多数情况下,仍然停留着过去的思维模式和组织方式上,说教的味道浓一些,分享交流的感觉少一点,安排布置的活动多一些,而真正有吸引力的活动少一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宣传教育的效果和影响力。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丰富党建活动的载体。比如“走出去”,组织党员到红色教育基地学习参观,在实地观摩过程中组织学习,往往效果更好。比如“请进来”,邀请校内其他支部党员,甚至是校外的专家,给支部党员做报告或讲党课。比如“活起来”,组织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通过观看红色经典剧目和影视作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深下去”,考虑到学校党员普遍都是高学历的情况,可以适当组织一些党建方面的学术研讨交流活动,引导党员多思考、深思考,不断强化理论武装。
2.基层党务干部自身能力不足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之间的矛盾
基层党务干部承担着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监督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重要责任,基层党务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但实际情况是,基层绝大多数党务干部是兼职,即使少数的专职党务干部,也缺乏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背景,而党务工作是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基层党务干部自身能力不足的问题还是十分突出。
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也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对基层党务干部的培训,特别是系统性的培训。近几年,教育部加大了对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力度,仅2017年,教育部就针对党支部书记,组织了“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示范培训班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轮训班,产生了很好的实际效果。学校每年也定期组织党支部书记的培训班,通过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培训,帮助基层党务干部提升履职能力。同时,也优先安排党支部书记参加教育部党校班、党性与国情教育培训班等培训。
3.党务工作与业务改革发展之间的矛盾
当前,教育领域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各个单位、各个部门改革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特别是面临市场竞争的单位和部门,改革发展的压力非常大。面对指标考核很重的业务工作,如果处理不好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就往往会出现重业务、轻党建,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两张皮”的问题。当前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的,特别是遇到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不是党员,支部书记由党员副职担任的情况,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就会遇到实际的问题和困难。
针对这样的问题,首先还是要从思想上加以解决,要让部门主要负责人、党支部书记正确认识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促进关系,党务工作开展的好,会给业务工作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其次还要从制度上下功夫,建立和完善责任体系,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并加强监督和考核,确保党务工作和业务工作真正做到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央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教育部把2018年确定为党建工作质量年,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我要牢固树立“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理念,努力解决基层党建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履职能力,认真完成党建工作各项任务,为推进学校党建工作和事业发展贡献新的力量。(此文获云顶yd7610检测中心2017年读书征文活动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