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会征文】吴淑苹:基于“互联网+”打造高质量在线教学融合环境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云顶yd7610检测中心近期开展了“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主题征文活动。活动共收到28个党(总)支部提交的征文180篇,并评选出一等奖6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15名。国开之声将刊发获得一、二等奖的部分征文,展现学校教职工深入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成果,同时引导广大教职工继续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结合岗位深入思考,为建设世界一流开放大学,推动《云顶yd7610检测中心综合改革方案》落实落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将“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描绘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发展蓝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把方向、定目标、绘蓝图、指路径,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判断、重大工作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做出科学判断,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党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顺利实现而进行的一次重要战略擘画。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
一、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
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办学40多年来,解决了两代人的学历补偿问题,探索了开放教育的实现路径,积累了终身教育的办学经验,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历史性贡献。2020年8月31日《云顶yd7610检测中心综合改革方案》正式发布,综合改革方案的发布是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发展史上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升级和开放大学建设进入新阶段。
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线教育得到迅速发展,疫情期间普通高校抢滩网络教育,各高校纷纷实施在线教育,企业巨头、大型公司开始试水在线教育,在线教育领域群雄四起,百花齐放。随着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开放大学的教学质量受到社会关注,云顶yd7610检测中心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个关键时期,综合改革方案的发布对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来说是重要战略机遇,我们应借方案落地执行契机,主动梳理问题,推进改革创新,优化办学体制机制,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学校改革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宏观形势,办好新时代在线教育。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要将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办成高质量的教育体系,需要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高质量的专业课程、高质量的体制机制运行模式、高质量的在线学习环境和高质量的学习支持服务。从教学业务角度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在线学习环境建设是落实高质量教学的基础,不仅为教学开展提供线上空间,还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对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
二、以“互联网+”打造高质量在线教学融合环境
伴随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育”突破了时空局限,促进了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催生了个性化、定制化的教育新形态。通过“互联网+教育”对教育内容、组织方式、供给方式、教学流程等进行赋能,打造更有效率的在线教学平台,促进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精准对接,已成为我国推进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抓手和重点发展方向。
教育部等十一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2年“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实现深度融合,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初步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的发展目标,这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更高要求。
面对新时期、新战略、新格局,云顶yd7610检测中心要学习并利用好先进的信息技术,促进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打造高质量在线教学融合环境,发挥我校在线教育领域优势,成为“互联网+教育”的国家队、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世界开放大学的中国样板。云顶yd7610检测中心要树立以数据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秉持改革创新精神、为人民服务意识推动建设高质量、全流程、精准化服务的在线教学融合环境。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促进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三、在线教学融合环境的空间设计与技术架构
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特点和互联网时代的学习行为特征,在线教学融合环境应包括实体空间环境、虚拟空间环境和社会组织空间环境。实体空间环境指:开展教学的物理空间以及支撑教学硬件设备,比如教室空间及教室内的显示系统、音频系统、学习体验区、多终端教学端等所营造的学习环境。虚拟空间环境包括:学习空间、学习平台、云视频平台、交互服务平台等在线软件平台及应用所搭建的线上虚拟学习环境。采用视频会议、虚拟现实和直播技术实现远程课堂的互动,可实现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有效融合。社会组织空间环境包括:全网办学模式下的网络教学团队、网络学生空间、网络教学管理、网络考试考核、网络支持服务和网络核心课程,以及教师、学生、教学团队等之间的交互、合作关系,它们相辅相成,彼此支撑。通过对三维空间进行整合集成,构建了教学、科研、管理高度一体化的教育教学服务体系,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校管理提供一站式在线教学融合服务环境。
从技术架构来看,在线教学融合环境采用“云+端+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总体架构,如图所示。利用云视频技术实现全国物理教室互联,构建互联网面授教室,提供优质师资互动课;利用物联网实现教室设备的智能管控和监测;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视频语音识别和面授过程的人脸识别,实现智能化教学管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采集直播、点播、互动的应用大数据和教室内所有设备运行大数据,实现数据化管理,保障教学质量;利用移动互联网和APP,实现教室与学习者全连通,任何教室或移动端都能发起教学、学习和研讨活动,学习者通过PC、APP、微信参与课堂教学。
用户层:用户有学生、教师、管理者和开放大学各级办学机构,用户通过统一身份认证,进入学习网和教室系统开展学习、教学、管理等工作。该层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互动教学和视频学习服务,为教师提供排课、上课、统计等教学服务,为管理提供一体化管控服务,为开放大学各级机构提供教学过程监控和数据决策等服务。
教室终端层:教室终端分为教室端和移动端。教室端部署在总部、分部、学院和学习中心的校园里,移动端分为手机、计算机和平板电脑版本。教室端有空间环境模块、内容显示模块、智能感知模块、音视频集成模块、智能管控模块和实时交互模块。移动端作为轻客户端,主要具备内容显示模块、音视频集成模块、智能管控模块和实时交互模块的集成化功能。教室将提供直播课堂、远程交互课堂、多媒体课堂、物联网远程管理、远程教学监控等功能。
教学应用层:教学应用是面向用户提供教学应用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教学服务、应用分析、远程管控、资产管理和系统管理。教学应用层支持教学服务的功能有排课预约、视频互动、直播教学、教学督导、视频管理和人脸识别;支持应用分析的功能有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支持远程管控的功能有考场监控、远程导播和物联中控;支持资产管理的资产分配、资产分类、微信报修等功能;支持系统管理的机构管理和客户端管理。
媒体服务层:主要针对视频流提供虚拟MCU、视频直播、视频点播、视频录制、视频编辑、播控管理和信令管理等服务。通过虚拟MCU和信令管理实现视频会议的混合管控模式。在教学业务里,媒体服务层以组件方式提供视频服务,将教室和学习网集成,为师生提供直播、课堂互动、视频回看服务,并基于总部、分部、学院、学习中心的四级组织管控,整合人工智能管控、视频互动管控等播控功能。
云基础设施层:云基础设施由公有云提供服务支撑,公有云主要用到云主机、云存储、CDN、数据中心、互联网及云安全保障。教室系统和智能终端设备将统一注册并部署在公有云,教室终端之间通过公有云互联互通。数据中心收集教室系统全流程的详细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流程最终呈现在教学应用层。教室系统采用扁平化技术架构,分级分权限管理,云上资源根据用户体量自动调配,可提供覆盖全国或全世界用户的教学应用服务,可适应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教室终端进行远程视频互动、直播教学和课程录制等需求。
四、筑牢安全基石,夯实信息化发展保障工作
在线教学融合环境的建设,以及信息化顺利发展需要做好安全、数据、队伍和机制等各方面保障工作。
安全保障。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信息化建设的底线是网络安全,要将网络安全理念前置在系统设计开发阶段,建好云顶yd7610检测中心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网络安全工作机制、网络安全人才队伍、网络安全技术水平和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加强,为“互联网+教育”保驾护航。
数据保障。建设符合在线教育特点的多元评价体系,利用大数据提供学习全过程数据支撑,客观、及时、多元评价学习成果,为学生提供精准、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提升在线教育质量。整合融通各种办学业务流和数据流,基于大数据,进行管理业务流程再造,提升教育管理和服务能力。
队伍保障。要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建好信息化组织体系,配足、配优、配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加强互联网思维,在信息化队伍中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打造学校信息技术的核心能力和高质量信息化人才队伍。
机制保障。要构建信息化建设新机制和新模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用人制度改革,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设高素质高水平信息化队伍。充分利用工程中心,做好在线教育领域的新技术应用研究,产、学、研多向融合,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在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时代背景下,在《云顶yd7610检测中心综合改革方案》落地执行契机下,云顶yd7610检测中心要充分重视以信息化引领的在线融合教学环境建设,为打造高质量教育教学体系奠定坚实基础。(本文获“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主题征文二等奖,作者为信息化部党支部吴淑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