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云顶yd7610首页地址

发挥办学优势,倾情服务“三农”,积极为服务地方发展作出新贡献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精准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时讯网

返回国开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深度观察

发挥办学优势,倾情服务“三农”,积极为服务地方发展作出新贡献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精准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

   “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以下简称“工程”)2011年经省委、省政府批准,于2012年开始在全省实施的一项“政府出钱、大学出力、农民受益”的民生工程。工程旨在依托高等学校,采取远程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函授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为我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带头致富的农村实用人才。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是工程的主要实施单位之一,承担了通过远程教育方式培养农民大学生的任务,每年招收农民大学生4000-5000人。近年来,尤其是2015年,全省电大按照“培养模式体现灵活性、培养目标务求实用性、教学管理把握规范性、办学效果注重公益性”的要求,探索建立“三农”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工程特色实践基地,打造田间课堂,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努力提高学员实践操作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农业技术的传播者、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基层组织的顶梁柱和农民增收的领路人,为我省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持。

一、精准把握,发挥优势,探索电大服务基层发展新途径

自承担工程实施任务以来,全省电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吃透精神、掌握实情,确立目标、高位推动,切实加强对工程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电大系统办学优势,积极探索电大教育服务基层发展实践。

1.精准把握工程意义。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工程的实施,认为:这项工程,既是我省将高等教育延伸到农村、培养推动农村社会进步生力军、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的重大战略,也是电大承担社会责任、开展社会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必须要实施好,做出品牌。因此,学校成立工程工作组,分管校领导担任组长,专门负责工程的实施组织协调工作。学校还进一步明确,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确保工程经费100%用于工程的实施,并举全校之力全力做好组织协调和对基层电大的支持服务工作。三年来,学校制定了符合我省实际的工程实施方案与策略,高位推动工程实施,确保了相关工作扎实推进。

2.发挥优势合力实施。一是充分发挥系统办学优势,通过遍布全省三级办学系统和103个教学点,为学员提供处处可得的教学服务,送教下乡,把教育资源直接送到农民兄弟身边,真正解决了学员不离原地、不误农时参加学习的后顾之忧。二是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运用远程开放教育模式,通过网络为学员提供时时可获的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了远程与现场、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全时空学习支持环境。三是充分发挥农村教育经验优势。学校自2004年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经过10余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农民大学生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为工程的顺利提供了资源积累和经验保证。

二、紧贴实践,保证质量,建立“三农”人才培养新模式

工程实施以来,学校紧贴农村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了一套面向农村的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保证了工程教育教学质量。

1.因地制宜改革培养模式。加强培养模式理论探索,结合江西“三农”工作实际和工程特点,探索出了工程“五维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本着开放、灵活的原则,围绕教学计划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考核方法(特别是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的规范性,研究适应农村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教学过程与当地产业相结合、与农村工作重点相结合、与农时相结合,针对不同情况开展集中式教学、区域式教学和自主式教学,因时、因地、因人施教。课程设置上坚持够用、实用、管用原则,将8个涉农专业进行了大幅度改造,减少了高深理论内容,增加了职业技能实训教学内容;通过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和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为学员提供了大量国家级优质教学资源;同时,我校也结合地方产业特点,按国家标准开发了脐橙、油茶、茶叶等一批急需教学课程,制定了工程教学评估质量因子,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

2.紧贴实用打造田间课堂。通过遍布全省各县的教学点,学校建立了与专业、课程相关联的实践教学基地。三年来,电大争取政府专项资金300万元,全部用于全省电大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共建成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28个。为方便学员学习,聘请了具有丰富农业农村工作经验的专家担任客座教授,送教下乡,所有教学资源均以“课程学习包”形式配送给学员,学员在所属地,可以结合农村工作、结合产业、结合农时,参加自已感兴趣的、有意义的、协同的、接地气的课程实践活动和理论教学,打造真正的“田间课堂”。电大学员、安义县新民乡乌溪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玖凤说:“把课堂移到田间、实践搬进基地、成果应用于生产,课程实际、实用、实效。”

3.搭建平台推动创新创业。为响应国家和我省“双创”号召,2015年,学校在工程学员中,成立了“希望的田野”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着力搭建学员创新创业平台,加大对工程学员创业培训和帮扶力度,交流分享学员创业经历和成功经验,打造电大学员“双创”品牌,推动工程取得更加明显的社会效应。

三、扎根基层,务实推进,奋力推动工程取得新成效。

三年来,全省电大上下齐心协力,求真务实创新,扎实推进工程实施,已形成良好的社会品牌效应,“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电大“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学员正遍布全省乡村,他们在学中干、干中学所取得的成绩,得到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普遍认同。

1.品牌得到政府和社会认可。工程被列入江西省“76项民生工程”之一和“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江西电大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被省委教育工委授予全省教育系统“为民服务十佳品牌”称号,“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五维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获第十三届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委省政府在工程前期成就基础上,决定将工程实施期限延长到2020年。2015年,江西日报4次对“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成就进行了宣传报道。

2.学员前后变化大。参加省电大“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学习的学员,学习前后变化显著。据不完全统计,学前没有产业、学后自主创业的32人,学前已有产业、学后做大做强的17人,学前不是村干、学后成为村干的6人,学前一般村干、学后为村长、支书的19人,学前自己干、学后为致富带头人的12人。

        3. 培养了大批农村发展带头人。据省委农工部统计,目前,在已毕业的工程学员中,有 1642 人被选为村干部, 839 人实现了自主创业, 423 人做大做强了农业产业, 310 人成立了农民合作社, 620 人成为致富带头人。其中, 60% 以上是电大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学员。如上饶电大学员戴向阳,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学习后,带领村民开发农家乐旅游,为老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实事,带领全村人共同致富,被推荐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万名公众代表”,还获省委组织部“井岗先锋”﹑上饶市优秀共产党员﹑婺源县十大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鹰潭电大首批“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学员、贵溪市金屯镇高公村党支部书记李汉富多方筹措资金,建起了村图书室、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司法调解室等,全村社会管理水平大幅提高,被评为鹰潭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