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谈党史】缅怀先烈 牢记党史——聆听钱一呈同志党课报告有感
编者按:在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党史学习教育中,各党支部(党总支)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党员积极学习党史,并撰写学习感悟。本网陆续择优发布,展示自学成果,营造党史学习教育浓烈氛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学习意识,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80后这一代其实一直不缺少爱国主义教育,我们从小就是读着小赖宁、董存瑞、邱少云的故事长大的。先烈们的形象既伟岸又光辉,但是说实话,也同样遥不可及。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对先烈们的事迹感觉既火热又遥远。直到今年4月1日集团党总支组织的一场党课,让我心灵受到了极大震撼,发现英雄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
这堂党课的题目是《日记中的回声》。主讲人是教育部人事司前司长钱一呈老先生,而报告的主人公正是他的父亲。钱老是出版社的资深作者,先后在国开出版社出版过《波多马克湖畔》《相摩日记》等多部著作,由于工作上的接触,之前对钱老的印象是一位和蔼慈祥、学识笃深的老者。想不到,钱老原来有这样一位铁骨铮铮的英雄父亲!而《相摩日记》正是其父钱相摩同志一生为国赴难的见证与缩影。
钱相摩同志出生在江苏阜宁的一个地主家庭,虽然家境优渥,但他并未安于富足,而是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为劳苦大众谋幸福的革命洪流之中。正是由于他阶级出身的掩护,1947年开始,相摩同志先后到泰州、镇江、崇明、上海等地开展地下工作。我记得前些年流行过一本书,书名叫《断舍离》,讲授如何梳理与物品的关系,意在向民众传递轻物质的生活理念。但我们真正去做的时候,发现原来“断舍离”如此之难。生活在物质丰富的当下,我们尚且难以抵制物质的诱惑,相摩同志生活在物质匮乏的旧社会,能够为了国家的希望和人生的理想,毅然抛弃所有,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即使在上海潜伏期间,相摩同志在疾病缠身衣食难济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相反正是对党的无限忠诚和信仰,成了他活下去的勇气和精神力量。这种对党的无限忠诚,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我想无论到什么年代,都会永远值得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去学习与追求。
1945年,由于叛徒出卖,钱相摩同志被秘密逮捕,随之慷慨就义,时年29岁。29岁,正是如鲜花般怒放的年纪,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刻。钱老讲到,当他的母亲前去收尸的时候,发现相摩烈士的遗体已经被敌人折磨得体无完肤……这位耄耋老人讲到此处难掩悲痛之情,几度哽咽落泪,演讲也曾一度中断,观众亦是潸然泪下、无不动容。钱老介绍,他从小就离开了父亲和母亲,是奶奶抚养他长大的,可以说对父亲的印象并不深,但是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和对这位青年烈士的叹惋,怎能不让人扼腕悲怆!翻看《相摩日记》,在其就义前夕的一篇中曾写道:“快70岁的老母与年仅5岁的孙儿偎依度日,值此年仅一度佳节,也不知有几许感触?想起来总像有个结没有解开似的,可我绝不怨怼组织,我应该将自己献给人民,我不能照顾母亲和孩子,亦势所必然,能为己为人民多想,也就安慰了,况今后的新年将随生产复兴计划的实现而蒸蒸日上呢?”多么真挚的感情,我们的烈士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也有父子情深、儿女情长,但身为一个父亲、儿子、丈夫,相摩同志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面前,毅然选择了民族大义,放弃了自己的小幸福。回看泱泱国史,我党正是有一大批像钱相摩这样的同志,在危难之际秉持民族大义、共赴国难,才成就了我们今天的岁月静好。
回望历史,我们知道今日之荣光,源于昨天的磨难。在新的时代,新的征程,我们须勿忘国耻,牢记党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对于每一位党员而言,这是我们的信仰与执念;对于整个民族而言,这是奔涌向前的不竭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