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成年人向往的学习、交流、发展平台
宁德电大分校召开全市电大院站长会议,全面落实市政府部署和市终身教育委员会制定下发的《宁德市社区教育(2016—2020年)五年提升方案》。会议认为五年来宁德电大系统的发展已经从依靠学历教育单脚跳,走过了学历、非学历两条腿并重的阶段,发展到现在面向全体社会居民开展社区教育,在终身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发挥重要作用,只要电大把根扎到民众中去,适应经济社会转型要求,适应群众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就能在激烈的成人教育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会议提出要抓住宁德市政府重视社区教育的契机,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支持下,发挥电大组织管理型优势,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协调社会多方面力量开展社区教育,确保通过五年的努力,全市城镇居民60%、农村居民40%受教育的目标。
2010年以来,宁德电大一步一个脚印,立足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守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全方位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努力满足成人不断发展的多样化多层次学习需求,着力打造成年人向往的学习、交流和发展的平台。
一、塑造求质量的品牌文化:逆势抓面授,学历教育学生规模扩大两倍
2010年秋季,办学已30年的宁德业余大学因在激烈的成人教育竞争中生源严重萎缩,根据市政府意见并入宁德电大分校,此时宁德电大分校学生数仅1200多人,这给电大人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命题:在成人高等教育恶性竞争,全日制高等教育大众化,普通高校录取率日益升高,成人教育生源减少的情况下,宁德电大分校的出路在哪里?
电大新任班子组织教师特别是中层干部多番讨论,认为保住生命线,扩大电大办学规模虽然是当务之急,但是办学校的目是培养人才,形势再严峻也不能放弃教书育人的本分,不能单纯进行数量扩张,为招生而招生,必须在保质量的前提下扩规模。通过分析大家感到,社会办学机构不讲教学过程,学生能轻松取得文凭,遭受冲击成人高等教育市场混乱;1999年开放教育试点以后,主要采用网络教学手段,许多基层电大难见学生踪影;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是电大的优势,但技术是冰冷的,不能替代面对面的教学,学习是探究性活动,只有通过师生互动深度交流,学生才能全面掌握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同时增进对老师与学校的情感;没有歌声笑声,学校难有学习氛围。为此,宁德电大分校决定逆势而上抓面授,认为即使因为抓质量而导致生源锐减,探索也是值得的。
宁德电大分校改革招生方式,通过制度化设计,让教师由坐等学生上门,转变为主动走出校园到社会上去找生源,发挥教师队伍的社会资源优势服务招生办学。学校分析认为,电大既不是教学型学校,也不是研究型,而属于组织管理型,是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协调教育供给的机构,要跳出围墙谋划电大发展,不能局限于自身的师资和资源,必须构建多层次的教育体系,满足不同职业岗位学习者的需求。电大的机构特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组织动员学生的能力,为此将招生任务做为基本要求纳入工作绩效考评,要求教师个人尽其所能招生,单位发挥公立学校的优势,走出校门与企事业合作培养人才,先后与乡镇、部队、建筑、广告等行业联合办学,做到招生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形成共同协商培养方式、制定教学计划,由合作方组织生源,电大聘请师资的育人新模式。2016年秋季,就与宁德城区街道合作举办社区干部行政管理培养班招生 人,与武警部队合作招生72人就读行政管理专业。
为提高教学质量,树立良好办学社会形象,宁德电大多管齐下恢复面授,一是学校组建专职辅导员队伍,专职辅导员专门抓学生管理服务工作,不再兼任其他岗位,选择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管理能力强的教师担任,要求辅导员对学生学习全过程全方位跟进服务。二是打破行政化的管理模式,推行弹性工作制,做到学生到校教师跟进,电大学生都是周末和晚上到校学习,学校要求集中授课由学校领导带班,中层干部值班,辅导员坐班,实行调休制度。三是将学生的形考成绩与到课率适度挂钩,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四是制定配套制度规范管理,出台《宁德电大辅导员管理办法》、《开放教育学生管理暂行规定》、《辅导员“六率”考评暂行规定》,学生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学校重现灯火通明的景象,学生到课率始终保持在2/3以上,许多学生认为这种管理模式让他们找到重返校园的感觉,有利于学业成绩的提高,为学校打造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宁德电大分校乘势而上,开展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学生就业技能,增强社会就业竞争力,提高服务社会的本领。重点抓会计、法学、行政管理等几个学生数多的主干专业的教学改革,会计学进行双证改造,把会计资格培训课程与会计本专科专业课程进行嫁接,举办重点面向会计专业学生的免费会计证培训班,聘请当地会计行业的名师授课,经过多轮培训2/3以上学生拿到会计证。以宁德蕉城区法院为基地,定期组织法学专业学生听庭,强化司法实务能力,推荐素质好的学生担任人民陪审员,每届均有多位学生通过司法考试和考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岗位。在宁德知名的远藤食品公司、鑫康永佳食品等公司设立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听取创办人讲授创业经历和管理经验,开展现代办公技能培训,提高行政管理等专业学生的管理能力。连续举办学生创业讲座,请专家和有成就的校友开设系列讲座,着手进行学生就业推荐工作,形成从招生、教学、实践、就业全过程服务,用培养质量来树立办学形象,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宁德电大分校在职学生数翻两番,始终保持在3500以上,位居全省各设区市电大前茅,混合式教学改革获福建省电大系统教学创新一等奖。
二、塑造开门办学的特色文化:凸显管理型信息化优势,电大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覆盖社会各阶层
面对激烈的成人教育竞争态势,宁德电大分析认为与普通高校、社会机构办学的比较优势在于:电大积累了丰富的成人办学经验,善于调动社会资源办学,擅长跨行业跨地域整合教育资源,办学手段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迅速改进。电大办学培养的是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在高等教育门类中电大属于组织管理型机构,能及时对接社会教育供需,具有信息化和系统化办学优势,这是普通高校和其他社会机构无可比拟的。在新的成人教育办学形势下,电大必须主动出击,用市场化思维组织教育供需,在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的社会背景下,学历教育需求多样层次提高,非学历教育需求迅速膨胀,电大必须及时调整办学思路,树立开放办学合作共赢的理念,走联合办学合作育人的道路,实现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办学体系的目标。
针对成年人学历层次的普遍提高,大量本科毕业生进入职场后亟需提高文化层次的需求,宁德电大分校分别联合百年老校福建师大与福州大学,举办公共管理和法律在职硕士研究生班,采取提前修学分的模式,开创了福建省电大系统和闽东高校培养在职研究生的先河,学生规模达200多人,在闽东引起强烈反响,培养模式由福建电大组织现场会向全省电大系统推广。针对开放教育面向基层电大开设的专业以文科为主,理工类专业偏少,宁德电大还与大连理工大学、西南大学联合举办理工类网络教育,与省内相关院校举办工科函授教育。
宁德电大分校分析认为,在社会迅速向知识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不能单纯从事学历教育,必须学历、非学历教育并重两条腿走路,否则无法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为此把非学历教育提高到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利用电大信息化技术优势,建设了一体化的智能远程培训平台,取得了市县人事部门支持,承接全市公务员、企事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远程培训,从2012年以来组织了三期培训班,还自主开发专业技术人员网络课程,供学员自主学习,一举将继续教育规模推向全省高校前列。同时还与宁德市卫计、民爆、药监等部门合作,开展具有行业特色的继续教育。在发挥远程培训技术优势的同时,还把面授培训送到学员家门口,教师资格培训、公务员面试培训、农民工阳光雨露培训等项目,年面授培训人数达到5千人左右,以远程培训为主,面授培训为辅,教育对象涵盖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工,真正做到“有教无类”,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学习者的需求。
三、塑造能力争上游的制度文化:建设复合型有专长的教师团队,培育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宁德电大精神
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教师队伍的素质,宁德市县两级电大受编制所限,在编教师不足200人,宁德电大也只有55名教师,电大事业的发展对教师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建设复合型高素质的团队成为当务之急。
要求因人适岗,一专多能。基层电大人手少的特点决定,教师必然从事多岗位,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为此要求教师必须选择一个工作方向,兼顾其他工作,做到一专多能。宁德电大把教师分为专业教师、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三类,不同类别职责能力要求不同,互相协作,取长补短,形成团队合力。但是要求所有教师都必须具备三种基本能力,这就是招生组织动员能力,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资源建设课题研究能力。为提升教师素质,学校每年都选送一批教师前往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和其他高校院校学习培训,设立校级科研课题,鼓励教师申报并给予经费支持,启动继续教育课程建设,引导教师介入编撰,自编《信息化能力建设读本》获福建省终身教育教材评选二等奖。此外,宁德电大注重建设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兼职教师队伍,现有50多名各兼职教师,每年进行评优,鼓励参加校内课题攻关,促进他们把电大作为事业发展的第二平台。
定量定性结合考评,激励争先创先。奖勤罚懒,才能激励教师团队的创造力。宁德电大分校建立教师绩效综合考评机制,实行教师完成岗位职责相互定性评价,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由相应管理部门定量评价,做到每位教师每学期的工作综合形成具体的分数,并以此作为评选工作先进、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依据。教师队伍工作上讲原则比实绩,生活上讲人文促关心,形成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团队精神面貌。
四、塑造情浓书香的育人环境文化:搭建师生活动平台,让学生把情感留在电大
文化最大的特点是潜移默化,体现在学生对电大的认识上,体现在学校教学管理活动中,体现在培养人才的目标上,体现在育人环境的塑造上。宁德电大注重开展师生多样的文化活动,让师生在活动中相互学习,增进情感交流,把电大这所无围墙的大学办成有根的大学。
学校努力提高学生对电大的认同度,从恢复面授起,学校坚持举办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奏唱国歌、宣传校史、学生发言、校长致辞,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电大是他们迈向人生新阶段的起点,当学生走进电大校门的那一刻,就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电大学生,最后把情感留在电大。
学校搭建学生交流的平台,充分引导学生认识电大的优势。电大属于成人高校,学生来自各行各业,同学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缔结友谊,一起携手走向明天,是其他高校与社会机构不能比拟的。学校要求班级要培育积极向上的班风,每学期都必须有两次主题班会和一次教学座谈会,开展一次以上班级文体活动,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学、怎么学;学校搭建社团平台,师生文化活动常态化,成立摄影社团、书画社团、青年教师读书会,聘请有特长的教师指导,组织外出采风活动,开展读经典活动,发展师生的兴趣爱好,校园书香浓郁,让师生在活动交流中增进情感友谊,发挥特长和才智,促进素质的提高。
学校搭建文化活动的平台,每年举办一次师生共同参加的大型文化活动,尽最大可能将学生大型活动放在公共场所和大型文化场馆举办,向社会群众开放,树立成人高校的办学新形象。
学校积极参与社会文化建设,服务广大民众。推动当地文化发展。宁德中小企业众多,为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2014年学校与市工商联举办民营企业家论坛,产生了很大社会影响,十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此次活动。学校还邀请全国著名心理健康专家、浙江大学教授面向市直机关科处级干部举办心理健康大型讲座。
宁德电大分校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不忘成人高等学校的使命,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坚守抓质量育人才的追求,在办学路上勇于探索创新,办开放型有特色成人高等学校,努力推动电大事业向前发展。2016年,宁德电大分校被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列为社区教育实验基地,被福建省公务员局设为省公务员培训基地,2015年被授予宁德市级文明单位称号,2016年荣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