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开放大学:聚沙成塔,开启微学习新时代
当前的广播电视大学——未来的开放大学。按照国家依托广播电视大学“办好开放大学”的战略布局,电大面临战略转型,需要顺应新形势,适应新要求。
随着时代发展,职业人的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学习时间亦呈现“碎片化”趋势。电脑、手机、pad的普及,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大量涌入我们的生活,“碎片化”获取知识即教育的微时代也悄然来临。甘肃广播电视大学积极顺应时代发展,通过移动学习终端进行碎片化学习的探索,正实现着用每一个最微小的知识点,占一个最微小的时间段,积起一个课程,惠及每一个职业人的“微学习”新时代。
微课程,让学习更有成效
“大力公司主营农机产品,如何预测该公司的拳头产品农用拖拉机来年的销量从而制定合适的生产计划呢?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步要明确主题,准备背景材料,设计调查表并遴选合适的专家。第二步开展轮番征询:寄出问卷咨询专家,并轮番征询意见。第三步对专家最后一轮预测结论进行汇总与数据统计,最终形成预测结论。这就是专家调查预测的一种重要方法:德尔菲法。”短短7分钟,通过一个鲜活案例,你就能轻松的掌握德尔菲法的步骤与特点。这就是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获微课组二等奖的作品——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微课:《德尔菲法》。
微课程就是要将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挖掘人才创新潜质,从学科学习的专业视角,围绕某个知识点,以一种短小的、在线的、情景的、视频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课程知识体系“认知地图”,以便进行个性化、移动化的学习。微课程,正逐步成为移动互联时代学习的重要载体,其短小精悍、主题突出、资源丰富、终端载体多样、应用方便灵活的特点,使学习者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隐藏于问题背后的微小知识点,为学习者提供全新体验,为课堂教学和开放大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最终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甘肃电大微课,营造“活”的学习氛围
2013年,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率先开通了“五分钟课程网”,两万多个微课程资源,内容涉及“诗例评赏”“经穴按摩”“西方经济学”等50多个系列,涵盖文学艺术、经济管理、农林牧渔等10大门类。这些微课面向全国各级电大的学习者和广大社会成员开放,直接通过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登陆云顶yd7610检测中心网站,进行基于android、windows系统的app应用服务等终端进行移动学习,实现了微课程的在线学习、交流和资源推送,成为优质、微小课程资源汇聚、共享、学习的公共平台。甘肃电大依托这些五分钟课程资源,为全省电大各级各类教育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2014年,甘肃电大勇立潮头,积极探索优质微、小课程资源、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推广与应用,有效服务于我省全民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需要。在甘肃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会、兰州文理学院主办的甘肃省高校教育技术协会2014年年会暨征文活动中,甘肃电大报送的《握手礼仪》获得优秀微课程一等奖,《风险的概念》《‘舍’与‘得’》《商务交际英语》《宣告死亡的法律制度》获得优秀微课程二等奖。2015年3月,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课程设计技术团队赴嘉峪关分校,指导与甘肃电大合作开发的“家政服务”“月嫂服务”等短期培训项目微课程制作。
细微优质的教学服务才能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大规模辐射社会。甘肃电大为帮助学习者快速、方便、准确的从大数据的海洋中搜索并挖掘所需的信息和知识,加大科研力度,积极开展微课程理论研究。选送云顶yd7610检测中心2014-2015年度“基于语义网络的成人开放教育学习分析研究”“开放大学核心竞争力研究”“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的移动学习模式研究”的3项课题被立为委托课题。“远程开放教学中的prse学习支持模式研究”“全媒体视域下中国传统文化网络传播研究”获批一般性课题。学校开通的“甘肃广播电视大学”“甘肃电大直属学院”“甘肃广播电视大学招生网”三个微信公众号,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招生就业、学生活动、学术报告、素质教育、校园文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最新资讯信息动态,也可以通过手机查询教务、教学信息,接收分组个性化信息及观看微视频,真正实现移动学习。
碎片化学习,正成为在职者学习的方式
甘肃电大的微课程,就是让每一位学生按照自己的进度、意愿来制定学习目标,通过微课的学习,随时随地、不受教室大小和时间的限制,进行知识的“微分”,当这些“微分”积累形成课程知识,就可以小见大,聚沙成塔,完成未来学习的“积分”。
为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建立起相应的学分管理服务机构——学分银行。学分银行是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终身学习服务的学分管理服务机构,是为服务对象提供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以及学习咨询、学分查询、出具学分证明等学习成果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目前,甘肃电大已启动学分银行建设项目研究与开发。目标就是利用五分钟课程服务于学历与非学历教育,通过对每个课程添加“微学分”标签,让学习者通过这些课程资源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当修完课程所标的标签微课程便计入规定的学分,通过学分银行进行成果的转换,由此获得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或文化休闲教育等学分,使得学习者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最终,打破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间的藩篱,消除我们学习的各种障碍,搭建起开放灵活、超越时空的全民终身学习的公共平台。(2015-04-16甘肃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