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云顶yd7610首页地址

【浙江教育在线】浙江电大让农民摇身变为“大学生”-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时讯网

返回国开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媒体报道

【浙江教育在线】浙江电大让农民摇身变为“大学生”

  浙江在线·教育频道杭州 918 报道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新型高素质农民迫在眉睫。省电大自2004年秋季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开始招收农民大学生。2006年开始,结合我省实际大力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目前成绩显著。今天,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渭山一行就“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到省电大调研,十分肯定这样的培养模式。

  每年招收人数翻倍增长

  据了解,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是为培养新型农民、提升农民整体素质,为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积极实施“两创”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撑的一项重要工作。省电大自2004年秋季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开始招收农民大学生。从2006年开始,结合我省实际大力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 2007年上半年全面启动“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全省各级电大积极参与,200737所试点电大共招收农民大学生2930人。2008年参与试点单位增加到44所,遍布全省各地,招生规模达到4233人,开设的专业扩大到园艺技术、林业技术、畜牧兽医、园林技术、畜牧、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农村行政管理、乡镇企业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农村信息管理等10个专业。

  减轻学费负担 降低收费标准达20%

  针对农民大学生学费落实难的问题,学校首先降低收费标准,从每生6688元降低到5320元,下降幅度达20%;其次,积极与省财政厅、省农办、省远程办等有关部门沟通,从省财政争取到每年全额资助1000名纯农专业农民大学生的配套政策;同时,通过省财政全额资助项目的带动,在各级电大的努力下,各级政府纷纷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减少农民大学生经济负担。如台州市的纯农专业学员的学费、书费均由所在基层单位和区农村劳动力培训专项资金承担;温州市瓯海区出台村干部参加学习的费用由区财政、乡镇财政、村集体及本人共同负担的办法;桐庐县的农民大学生则只需承担书费,其余的由市、县财政承担;萧山区则通过社区教育经费资助农民大学生。

  网络、技能等多种培养模式方便农民学习

  为方便农民学习,省电大采取了多种培养模式。一、办学网络向乡镇延伸,以农村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依托,建立乡镇学习点,送教下乡,方便农民的学习。二、推行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相关技能证书可顶替相应课程的3-5个学分,最多可顶替10个学分,使农民既学到理论知识,又能掌握实用技能。三、围绕地方特色经济发展与建设,开设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技术类、经营管理类课程,如《农家乐经营与管理》、《竹子栽培与利用》等。四、是采用举办论坛、召开研讨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全面推进农民大学生培养。如电大天台学院举办农民大学生“村官”论坛,学员们围绕“如何当好‘村官’建设新农村”进行了交流探讨。电大龙泉分校组织该校07秋林业技术班全体学员赴安吉等地进行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就毛竹产业发展、农家乐旅游开发、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最后是针对农民大学生这一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开展了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农民大学生培养模式的研究”,研究适合农民特点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

  农民大学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据介绍,通过电大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体现了教育机会的公平性、教育过程的公正性,有效提高了我省农村居民素质和受教育年限,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今后,该校将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的投入,加快构建农村社区教育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到2010将年建设300个乡镇学习点,送教下乡,方便农民的学习。并在现有44个试点单位的基础上,在全省电大系统全面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年计划招收涉农专业5000人。此外还将以项目研究深化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加快地方特色课程资源建,为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汪群芳 相海珠)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