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媒体报道
四川政协报:奋进中的成都电大新津分校
(发布日期:2006/11/06 ) 浏览次数:
四川政协报11月4日报道 成都电大新津分校建于1998年,2000年7月独立建制,是新津县唯一一所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地方高校。校址设在新津县实验中学内,并与实验中学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校现有教职工17名,其中本科以上教师15人,高级职称3人,同时拥有一支30多人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学校建筑面积2480平方米。现有成都电大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法学、会计学以及开放教育专科会计学、行政管理、小学教育,学生共计292人。占全校学生人数的87%。
几年来,学校不断加大硬件投入和软件建设,办学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在2000年11月由市政府督导室、市教育局和成都电大组成的专家组对十三所县级电大办学水平的评估检查中,新津分校名列第二。2002年11月,在教育部和中央电大专家组对成都电大的中期评估检查中,新津分校名列前茅。
在开展“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了工作: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明确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确立了试点工作的地位。
试点初期,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不能适应开放教育的需要。学校面对现实,特别是经过中期评估检查之后,针对专家组提出的问题和不足,学校专门进行了研究,及时提出了整改措施。通过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和贯彻上级电大的有关文件精神,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加强对试点工作的分析、总结,不断探索现代远程教育规律,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提高了认识,明确了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确立了试点工作的地位。
二、健全机构,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团结协作
为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教育教学组、技术设备组和课题研究组三个试点机构,明确了它们的相关职能,使试点工作有了组织保证。
三、强化四支队伍素质,增强教学和管理能力
学校对教师队伍进行了10多次集中培训。制定了奖励措施鼓励教师技能和学历提高,目前该校专职教师队伍中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由2000年的44%上升到现在的74%,中级及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由2000年的50%提高到2006年的65%。学校加大对兼职教师的培训考核和聘用,形成了一支30多人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管理措施也不断完善。成都电大教务管理软件的安装与使用、学生电子档案的建立等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学校教务管理已实现了微机化和网络化,教学上已步入了以学生自主化学习为中心的轨道。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主选课、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电大教师实施导学活动,通过形考作业等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校以课程为单元组织教学,贯彻实施“3十2”的教学模式,对教学环节作出了合理安排,重视教师的导学作用,加强面授辅导的管理与质量监控,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教学信息和媒体资源。实现了从单一的班级管理向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的个别化管理转变;从传统的约束型管理向指导服务型管理转变。从而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几年来,学校先后投入资金80多万元,购置了80余台计算机、投影仪、移动硬盘、U盘、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照相机、采集刻录机、DVD等设备;构建了多功能室、网络阅览室、语音室和控制室;安装了闭路电视系统,IP、卫星地面接收装置和“电大在线”分校版教学平台。教师用机达到一人一台,整个校园教学网以光纤3M宽带接入互联网。资源更新及时并能完整地提供中央电大、成都电大的网上教学信息和资源,内容比较完整,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服务,提高了教学和管理水平,形成了与该校开放教育规模相适应的硬件环境。
五、不断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持服务
学校及时为学生提供完善的文字教材及配套的音像、磁带、VCD光盘和CAI课件,文字教材的到位率达100%。截止到2006年3月底,学校为68门开放教育课程购置了432张光盘,为15门课程配置了录像带58盘,为6门课程配备了录音带32盘,并为学生提供了录音、录像带等教学资源的免费租借服务。及时更新分校平台教学资源,截止到2006年3月底,分校教学平台共下载和上传上级电大资源50多个GB。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服务,同时保障了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津电宣)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
几年来,学校不断加大硬件投入和软件建设,办学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在2000年11月由市政府督导室、市教育局和成都电大组成的专家组对十三所县级电大办学水平的评估检查中,新津分校名列第二。2002年11月,在教育部和中央电大专家组对成都电大的中期评估检查中,新津分校名列前茅。
在开展“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了工作: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明确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确立了试点工作的地位。
试点初期,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不能适应开放教育的需要。学校面对现实,特别是经过中期评估检查之后,针对专家组提出的问题和不足,学校专门进行了研究,及时提出了整改措施。通过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和贯彻上级电大的有关文件精神,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加强对试点工作的分析、总结,不断探索现代远程教育规律,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提高了认识,明确了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确立了试点工作的地位。
二、健全机构,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团结协作
为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教育教学组、技术设备组和课题研究组三个试点机构,明确了它们的相关职能,使试点工作有了组织保证。
三、强化四支队伍素质,增强教学和管理能力
学校对教师队伍进行了10多次集中培训。制定了奖励措施鼓励教师技能和学历提高,目前该校专职教师队伍中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由2000年的44%上升到现在的74%,中级及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由2000年的50%提高到2006年的65%。学校加大对兼职教师的培训考核和聘用,形成了一支30多人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管理措施也不断完善。成都电大教务管理软件的安装与使用、学生电子档案的建立等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学校教务管理已实现了微机化和网络化,教学上已步入了以学生自主化学习为中心的轨道。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主选课、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电大教师实施导学活动,通过形考作业等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校以课程为单元组织教学,贯彻实施“3十2”的教学模式,对教学环节作出了合理安排,重视教师的导学作用,加强面授辅导的管理与质量监控,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教学信息和媒体资源。实现了从单一的班级管理向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的个别化管理转变;从传统的约束型管理向指导服务型管理转变。从而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几年来,学校先后投入资金80多万元,购置了80余台计算机、投影仪、移动硬盘、U盘、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照相机、采集刻录机、DVD等设备;构建了多功能室、网络阅览室、语音室和控制室;安装了闭路电视系统,IP、卫星地面接收装置和“电大在线”分校版教学平台。教师用机达到一人一台,整个校园教学网以光纤3M宽带接入互联网。资源更新及时并能完整地提供中央电大、成都电大的网上教学信息和资源,内容比较完整,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服务,提高了教学和管理水平,形成了与该校开放教育规模相适应的硬件环境。
五、不断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持服务
学校及时为学生提供完善的文字教材及配套的音像、磁带、VCD光盘和CAI课件,文字教材的到位率达100%。截止到2006年3月底,学校为68门开放教育课程购置了432张光盘,为15门课程配置了录像带58盘,为6门课程配备了录音带32盘,并为学生提供了录音、录像带等教学资源的免费租借服务。及时更新分校平台教学资源,截止到2006年3月底,分校教学平台共下载和上传上级电大资源50多个GB。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服务,同时保障了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津电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