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在希望的田野上
湖南省衡山县长江镇麻塘村三黄鸡养殖带头人陈春香正在给小鸡添食。
■ 新闻背景
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农村“空心化”现象引起关注。
湖南省衡阳市通过“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10年间培训农民大学生6478人,培养了一批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成为建设新农村所需要的新型农民的“孵化器”。
南岳衡山之麓,微风从青山绿水间徐徐掠过。
路旁晒满黄熟的稻谷,通往村里的水泥路上,明艳的夹竹桃和木芙蓉错落开放。记者来到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长江镇麻塘村的一户人家,热情的女主人陈春香早已迎候在门口。
今年47岁的陈春香,是村里颇有名望的女能人。她不仅长期担任村支书,还风风火火地带着乡邻们发展起三黄鸡养殖产业。陈春香的成就,离不开湖南省衡阳市委组织部的“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
2004年2月,教育部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据湖南省衡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何录春介绍,衡阳市作为湖南省先期试点市,于2005年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2011年后改为“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主要面向全市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满足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通过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这些长期在农村摸爬滚打的学员们掌握了知识、技能,毕业后成为建设当地农村的一支坚强力量。
村里有了致富带头人
小山坡上,数千只三黄鸡或悠然踱步,或在树丛间飞跃。吃的是谷糠,喝的是山泉水,这种鸡的口感细腻、肉质鲜美,畅销到周围省市的各大超市和餐馆。
在参加农民大学生培训项目之前,陈春香是一名高中毕业生,在农村已经算是高学历。心气高的她不甘于只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种那几亩田,加上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经济负担很重,于是琢磨着创收的点子。养鸡、种葡萄、发豆芽菜、磨豆腐、养泥鳅,这些她都尝试过。真正把养鸡事业发扬光大,还得益于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通过教育培训,她掌握了衡山湘黄鸡的饲养方法,并建立了长江镇养鸡协会,带动周边乡镇100余农户走上了养鸡致富路。
在衡阳市衡东县大埔镇堰桥村,“80后”村支书汤星正在葡萄架下忙碌着。去年,他筹集资金投入500多万元,开辟了这200亩葡萄基地。今年葡萄已经挂果,早已被四处涌来的客人采摘一空。“今年亩产400斤,明年能达到1500到2000斤,已经卖了80多万元,明年预计纯利润150多万元,没过几年成本就出来了。”汤星说,如今村里有21人在基地就业,在土地租金方面,他把原本的100元一亩提高到1000元一亩,村里的乡亲们都十分拥护。
汤星高中毕业后曾南下广东打工,后来决定回乡创业。得到农民大学生培训的机会后,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各项课程。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他创业的构思逐渐明晰,这片绿意葱茏的葡萄园,正是他和村民们梦想起航的地方。
村级治理不再薄弱
刘仁正是耒阳市泗门洲镇新渡村的村委会主任,2011年,他被镇、村两级推荐成为农民大学生,学习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刘仁正说,农民大学生计划不仅圆了他的大学梦,更学到了许多农村基层管理知识,对指导实践很有用处。
刘仁正所在的村,其他几位村干部都年近6旬。村里的事情看似很小,但千头万绪,要求村干部对法律、政策都十分熟悉,村民们提出的诉求经常让他们感到力不从心。“要当好村干部不容易,首先自己要加强学习,才能把法律规章、科学文化知识传输给村民。”刘仁正告诉记者。学习的作用不容小看,村民曾有成在家养牛,刘仁正向他推荐了《黄牛养殖技术》一书,没想到一年间曾有成家的黄牛繁殖翻倍,成本也减少了2万多元。同样,通过远程教育,刘仁正组织村民利用机械种养水稻,大大节省了人工,提高了产量。
耒阳市三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副主任徐会云说,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让他更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学习管理知识后,知道处理矛盾纠纷的方法了,也增强了作为村干部的责任感。”徐会云不仅是村干部,在发展实业上也卓有成绩。他和朋友合作创立的家福乐超市,在耒阳有9家分店,解决了数百农民工的就业。
衡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军对记者表示,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存在的文化程度偏低、年龄结构老化、履职能力偏弱等问题,随着“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学员逐年不断充实到该市农村基层组织,一批农村基层软弱涣散组织得到转化,村级治理进一步加强。
田间地头皆课堂
农民大学生都来自农村基层,他们身兼学习和工作的双重任务。作为高等教育进农村的范例,“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实施之初,一切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农民大学生到底学什么?怎么学?
衡阳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主任徐昭桥告诉记者,“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充分发挥农村党员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与全市电大系统开放教育的资源优势,实现有机对接。作为具体实施培训的机构,衡阳广播电视大学校长萧烽说,农民大学生不同于“正规军”,不可能让他们整天坐在教室里学习,在课程设置上,必须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市委组织部的牵头下,电大根据农民需求设置全新的专业课程。课堂不仅在教室,更在田间、果园,猪舍、鱼塘,在乡镇机关、村部和龙头企业。
汤星对学习的多样化很有体会,他告诉记者,通过农民大学生计划提供的学习交流平台,他认识了本地一批有志于创业的青年,大家互相沟通致富经验、创业资源,比自己埋头苦干强多了。陈春香说:“我的毕业论文就是‘论麻塘村三黄鸡养殖’,里边每一句话都是来自于我的实践经验。”
据衡阳市委组织部统计显示,10年来,该市农民大学生招生6478人。参训的学员发展较好,有795人任村党支部书记或第一书记,1845人进入村“两委”班子,1437人成为村级后备干部,2050人加入党组织,1248人成为致富能手,107人考上乡镇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56人被评为各级劳动模范,900余人成为当地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51人产业发展在500万以上。(2015-10-10人民政协报 作者:朱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