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前进中的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系列报道之二:谁持彩练当空舞
谁持彩练当空舞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系统特色鲜明
“天上一颗星(教育卫星提供的电大教学资源),地上两张网(三级联动的学习支持服务网络、全市电大计算机教学网络)。”这是对广播电视大学跨越时空的远程教育最精辟的诠释。
天网地网 情满渝州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既是一所独立的大学,又是一个庞大的办学系统,具有其他教育机构无法企及的独特优势。这个系统以市电大为龙头,区县电大为枢纽,教学班为基础。实行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分级办学,分工协作的办学体制,可以说它的一切办学活动,都是通过系统各个层面的协同来完成的。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系统又是一个以市电大校本部为中心,辐射40个区、县(市)及有关行业,由21所分校和31个基层管理工作站,300多个基层办学点组成的覆盖巴山渝水的立体网络,承担着全市电大的教学管理和学生学习支持服务工作,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地网"。
为在远程教育大发展带来的激烈竞争中立足、生存和发展,近年来,学校继续利用中国卫星电视教育台和重庆电视台教育频道提供的节目实施远程教学外,还投入大量资金加快教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主干宽带1000兆、出口20兆的校园网,以及1点对31点的实时双向视频多媒体教学系统和以"电大在线"平台为依托的学习资源整合应用系统、科健远程教学系统、全市电大电子图书馆和电子期刊数据库,完成了重庆电大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的建设。重庆电大在教学现代化、信息化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彻底改变了过去简单依靠卫星电视教学的历史,形成了目前重庆市覆盖面积最广、教学资源最丰富、使用人数最多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平台。
25年来,他们充分利用这个宏大的教学系统,为重庆市培养了12万名本、专科毕业生,培训了110万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为重庆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就是这个"天网、地网、人网"相结合的办学网络,构成了重庆广播电视大学覆盖巴山渝水跨越时空的办学系统。电大的系统办学,不但构筑了一条有志青年的成才路,而且还圆了区县政府多年来的大学梦。
远程开放 服务大众
发展,是重庆广播电视大学25年一直弹奏的主旋律。为了推动学校的发展,重庆电大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面向基层农村、三峡库区、边远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多规格、多层次、多功能、多形式办学。
从2000年以来,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参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积极探索和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相应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们大力开发和利用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网上学习资源、课件资源,采取面授辅导、远程辅导、网上互动、电话答疑等多种方式实施远程开放教学,不但适应了日益广泛并不断变化的社会教育需求和求学者个人的学习需要,为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区县经济振兴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还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制度创新、教学手段创新和教学模式创新。
开放的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班级教学“黑板+粉笔”的时空禁锢,开创了适应学习者个性化需要的学习环境。
10月16日、17日,记者在渝中区、涪陵、合川等地看到,学员们利用双休日在电大分校集中学习,有的是教师面对面的讲授,有的点击网上教学资源自学,有的通过双向视频系统交互学习……
每个电大分校都有阵容庞大的计算机室,卫星地面接收站,多媒体投影教室,信息阅读器,电子图书馆,双向视频教学系统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渝中区电大除本部1000多名学员外,其教学系统还涵盖了解放碑、七星岗、两路口、大坪、袁家岗等9个办学点,常年在校生4000多人。他们的办学特色是:抢占专业设置制高点--发展开放本科学历教育。
涪陵电大近年来投入了300万元配置电脑、理工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光盘以及空调等基础设施。记者在配置整齐、设备精良的现代化教室里领略到了清新的双向视频教学效果和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
合川电大除硬件设施一流外,在专业设置上紧密结合“农业大市”特点,首创开设了农学、丝绸等专业。同时,还对农民开设了"种养采加"实用技术培训。为加快贫困地区师资培养,他们还开办了幼教专业,配置了脚踏风琴80多台,手风琴10多台,钢琴20多台,电子琴40多台,以及多功能舞蹈室等。
与时俱进 再创辉煌
电大系统是国家的教育资源。重庆电大的办学系统,不但是各级电大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更是电大在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
本月中旬,重庆电大召开了全市电大校(站)长会议,专题研究系统建设工作。根据“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的要求,要加快市电大远程教育导学中心、远程教育研究中心、远程教育技术中心、远程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设,通过“四个中心”,切实加强对各电大分校、电大工作站的导学、指导和学习支持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从2005年开始,学校将用4年时间,发挥市电大、区县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电大分校三个积极性,共同筹措资金3000万元(其中市电大筹资1000万元,争取示范性分校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配套资金1000万元,由示范分校自筹1000万元),重点建设15所在当地有较大影响,教学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教学信息化水平较高,有较强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区县(市、行业)示范性电大分校,每年规划建设3至5所,为全市电大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同时,市电大每年从预算中列出专项资金,争取当地政府、教委投入相应的配套经费,支持、帮助条件较差的分校、工作站进行教学现代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为积极配合中央电大实施资助西部100所县级电大建设计划,从今年起,力争我市每年有2至3所县级电大能够获得中央电大西部100所县级电大建设项目的援助。
加强办学系统建设,严格按照教学要求,强化教学过程的管理和质量监控,确保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充分利用电大远程教育资源,为重庆市工业化和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是重庆电大已经锁定的目标。
《重庆日报》2004年10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