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厦门电大开放教育推行多项创新,成果显著
厦门日报讯 不用高考,也可以上大学。在过去六年里,厦门电大的开放教育帮助人们实现的就是这种梦想,不仅如此,它还逐步形成了厦门特色的开放教育,这几天,教育部派出的专家正对厦门电大的开放教育进行总结性评估。
半夜起来排队报名
开放教育在厦门创造的一个记录是:报名者要半夜起来排队报名——不少厦门人都对六年前的那一幕记忆犹新:第一天报名,在当时电大所在的斗西路,报名的队伍蜿蜒而行,一时蔚为壮观。
厦门电大开放教育学院院长吴松青说,当时正好遇上很多单位正在抓学历达标,开放教育正好能满足他们一边工作,一边深造的需要,而且是随时随地的——学生们可以在家里,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通过网络来收看老师讲课,这在现在看来没什么,但是,在当时,却是一件新鲜事。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当时中央电大尝试的这种新的远程开放教育模式,实质是“宽进严出”——不需要入学考试,学生只需一定的入学条件就可以注册上学。事实上,六年前,开放教育就已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学生只要在注册后的八年内拿到规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
学习点就设在用人单位里
几年前,电大的开放教育就在司法局开设学习点,这被认为是厦门的创新之一。
当时,政法系统也正在抓学历达标,这个学习点基本上招收的是公、检、法、司的工作人员,为厦门培养一大批应用型法律人才。
吴松青说,用现在的话来说,和司法局开展的合作是“双赢”的,电大也借助司法系统的有利条件,解决了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和教师导学的需要,解决了学校“双师型”教师紧缺的困难。
除了在司法局,电大还在思明、湖里、杏林、同安设了学习点。
学生们每学期固定一段时间回学校接受老师集中导学,平时,他们是通过网络上课。总的来说,这种远程学习很好地仿真课堂情形——校本部和学习点实现音视频双向交互,学生们在学习点,就可以身临其境地听老师讲课,可以像在课堂上那样向老师提问,还可以通过网络访问校本部数字图书馆,或是展开小组讨论。
和台湾学校合作培养台企员工
厦门电大开放教育的另一个办学特色是:学校如何办学,并不完全是学校说了算,学校设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暨校企合作委员会,聘请政府有关部门、大集团的领导为委员,他们有权对学生培养方案提供专业指导意见。
有了和司法局合作的经验,这几年,电大的开放教育逐渐加大开放程度,让企业成为开放教育的实践基地,一般认为,这在远程教育是很少见的。最近,厦门电大的开放教育和台湾中州技术学院达成合作意向,双方同意利用彼此资源包括远程教育资源,共同开发远程教育课程,这个项目主要用来培训海峡西岸台商企业员工。
不仅如此,电大还和厦门柠檬黄电脑设计有限公司共建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基地。企业成为开放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学校成为企业职工培训基地。(记者 佘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