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媒体报道
【中国青年网】来自云顶yd7610检测中心的党代表
(发布日期:2012/11/12 ) 浏览次数:
她是多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教学一线的教师;
他是西北工业基地流水线上的技术能手;
他们是西南山区最普通的乡村干部,千方百计带领百姓走向富裕;
……
他们是郭晓霞、高大康、王家元、吴天来。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从事不同的职业,追求各自的梦想,却共同经历和见证了从广播电视大学到云顶yd7610检测中心的战略转型。
1979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各地广播电视大学相继成立,揭开了我国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推进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序幕。33年来,电大逐步覆盖全国城乡,形成了独特的“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行业、面向边远民族地区”办学方向,走出了一条基本适应我国国情的远程开放教育之路,培养出了900多万本专科毕业生。
2012年7月31日 ,在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的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昭示着广播电视大学在新的起点上开始了新的征程。
今天,我们聚焦十八大代表中的几位电大人,讲述他们一路走来的艰辛与执著,豪情与希望。
郭晓霞 心系基层求学者
身为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农林医药学院院长、支部书记,郭晓霞一直深深地热爱电大事业,为远程护理教育发展、为基层和偏远地区在职卫生人才培养、为促进公众心理健康等做出了突出成绩。她不无欣慰地说:“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电大面向在职成人的相关医学类专业从无到有,如今已辐射护理、卫生事业管理、药学和药品流通领域的在职人员。”
2004年,得知“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培训项目开始实施,郭晓霞积极组织有关心理专家,编写了“心理与健康”教材及电视专题讲座。一位学员在调查问卷中这样写道:“心理因素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我非常有幸参加这次培训学习,它让我知道如何正确对待自我和他人,同时学到了其它地方所不能学到的知识……”
当“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育试点项目正式启动,郭晓霞组织有关健康教育专家,编写了“农村卫生与健康”教材并录制了录像教材。她称:“这门课程旨在为促进农村大学生和农民健康尽绵薄之力,目前已有10万多名学生选学了这门课程。”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她立即牵头组织“中国心理学界危机与灾难项目组”的专家,仅仅在两周时间内就紧急策划了11个面对受灾和救灾人群的“与爱同行-危机与灾难心理援助”特别专题,通过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多种途径广泛传播,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长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我国首部针对特大灾难系统讲授危机心理干预的电视节目,填补了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空白,对灾后各类人群的心理创伤康复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当郭晓霞来到重灾区彭州成都空军某部前线指挥部赠送光盘时,林杰副司令员动情地说:“我们的官兵已经连续一个月奋战在抗震救灾前线,中央电大这套光盘对战士来说就好像及时雨,一定会给战士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帮助,使他们尽快摆脱心理阴影,快速恢复战斗力。”
多年来,郭晓霞始终心系电大事业的发展。为拓展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新的办学功能和服务面向,探索与行业合作办学的新模式、新机制,她积极联系国家人口计生委,推出了“人口与家庭(生殖健康方向)”专科学历教育,并探索学历教育与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教育模式,以推进基层人口计划生育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今年,郭晓霞被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她深情地说:“30多年来,一代代电大人团结拼搏,为社会培养了近千万大学生,为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突出贡献。我深深热爱电大事业,是电大培养了我,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王家元 撰写“春风经验”
45岁的王家元是宜宾市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党支部书记。8年前,600多村民联名推荐,使他当选春风村村主任,从此他与春风村结下不解之缘。当时春风村人均纯收入不足1800元。“穷怕了,穷够了”的春风人热切地期盼着有一个能带领他们致富的“带头人”。
“要想富先修路,3年内打通连接全村3个组的 7.8公里 长、 4.5米 宽的环路,修不通路我们就下课!”2004年11月,刚上任的王家元就代表村两委表了决心。
没有专项资金,身为村委会主任的王家元,不仅拿出了自己多年的积蓄,还对乡亲许诺:“修路需要的石料,只管到我的采石场拖。由我一个人全部负责。”在他的带动之下,村民每户筹资200元,不到一个星期就收齐了。2008年9月,全村3个组的 7.8公里 长、 4.5米 宽的环线水泥路通车了。
春风村俗称猫咡湾,石漠化面积占三分之一,按照村民们的说法:是“种啥啥不长”。王家元一直苦苦思索“春风村到底能长什么?该发展怎样的产业?”几经调研思索,王家元带领乡亲种李子、种茶叶,外包土地种植花卉……几年里,王家元带领春风村干部群众在喀斯特地貌的艰苦条件下,开山修路、劈石栽李,硬是从“石缝”里闯出了一条集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为一体的脱贫致富之道,让春风村从“石疙瘩”村变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2014年春风村人均年纯收入要达到1.5万元。” 王家元提出了他和春风村最新的目标。他还发现,在千亩李子园下面引种上杭白菊,杭白菊秋天开花,可以弥补春风村秋季无花看的遗憾。“秋季李子叶掉光后,满山的石头上开满杭白菊,会非常漂亮。”目前,已经有600颗李子树下种上了杭白菊。
2009年6月13日 ,省委书记刘奇葆同志到春风村视察新农村建设,在了解到春风村的事迹后,十分高兴地说:“春风村建好党支部、选准带头人,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是很好的经验,值得学习推广。” 而今,“春风经验”被写进中共四川省委工作报告。
2012年,王家元当选十八大代表。“当选为十八大党代表后,感到身上责任重大。希望通过到中央电大学习,积累文化知识,依法治村,让农村发展得更好,让村民更加富裕。”王家元说。
高大康 知识助力成长
走进中国铝业西北铝加工分公司铝箔厂,提起一个人的名字,大家说得最多的,除了赞叹就是佩服。这个人就是精轧机主操纵手高大康。不善言谈的他,多年来始终求真务实,带领班组成员攻技术难关,提产量、保质量、创效益,使西北铝铝箔产品整体质量不断提高,不断创造耀人的业绩。
高大康是1989年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北铝箔材车间轧机岗位的。工作不久,厂里新购进的新型 1625毫米 铝箔轧机投入生产。他作为第一批试车、生产人员,参与了各种铝箔产品的试验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2000年,兰铝兼并西北铝之后,企业生产经营势头良好,新的项目纷纷投产。为了驾驭先进设备,适应企业发展和岗位技能的需要,2002年,高大康报考了甘肃电大机械制造专业,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他朴实地说:“就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我报考了甘肃电大。对于年轻学生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我们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技术工人来说,电大的学习机会非常珍贵。”
“电大机械制造专业的学习不仅是对我个人生活学习进步有很大作用,教给了我学习、钻研的方法,同时是对我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的一种很好的弥补。”回忆起电大的学习经历,高大康说:“我是一名普通的一线工人,每天摸的最多的就是机器,电大灵活的学习方式对我们已经工作的人来说非常方便,学到的知识能及时地应用在工作中,对我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2005年,高大康顺利取得机械制造专业大专学历。然而,他并没有止步,仍然坚持自学,进一步学习了有关箔材轧制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和专业水平。在工作中,他利用所学知识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从一名普通工人逐渐成长为技术能手。
多年来,高大康始终坚持“产品如人品”的理念,认真总结、改进和完善操作方法,不断修正生产工艺参数,努力克服设备存在的不足。通过他的不懈努力,铝箔板质量和平直度、铝箔产品的成品率都有了很大提高,并且实现了宽幅铝箔的批量生产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
他是西北工业基地流水线上的技术能手;
他们是西南山区最普通的乡村干部,千方百计带领百姓走向富裕;
……
他们是郭晓霞、高大康、王家元、吴天来。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从事不同的职业,追求各自的梦想,却共同经历和见证了从广播电视大学到云顶yd7610检测中心的战略转型。
1979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各地广播电视大学相继成立,揭开了我国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推进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序幕。33年来,电大逐步覆盖全国城乡,形成了独特的“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行业、面向边远民族地区”办学方向,走出了一条基本适应我国国情的远程开放教育之路,培养出了900多万本专科毕业生。
2012年7月31日 ,在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的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昭示着广播电视大学在新的起点上开始了新的征程。
今天,我们聚焦十八大代表中的几位电大人,讲述他们一路走来的艰辛与执著,豪情与希望。
郭晓霞 心系基层求学者
身为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农林医药学院院长、支部书记,郭晓霞一直深深地热爱电大事业,为远程护理教育发展、为基层和偏远地区在职卫生人才培养、为促进公众心理健康等做出了突出成绩。她不无欣慰地说:“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电大面向在职成人的相关医学类专业从无到有,如今已辐射护理、卫生事业管理、药学和药品流通领域的在职人员。”
2004年,得知“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培训项目开始实施,郭晓霞积极组织有关心理专家,编写了“心理与健康”教材及电视专题讲座。一位学员在调查问卷中这样写道:“心理因素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我非常有幸参加这次培训学习,它让我知道如何正确对待自我和他人,同时学到了其它地方所不能学到的知识……”
当“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育试点项目正式启动,郭晓霞组织有关健康教育专家,编写了“农村卫生与健康”教材并录制了录像教材。她称:“这门课程旨在为促进农村大学生和农民健康尽绵薄之力,目前已有10万多名学生选学了这门课程。”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她立即牵头组织“中国心理学界危机与灾难项目组”的专家,仅仅在两周时间内就紧急策划了11个面对受灾和救灾人群的“与爱同行-危机与灾难心理援助”特别专题,通过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多种途径广泛传播,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长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我国首部针对特大灾难系统讲授危机心理干预的电视节目,填补了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空白,对灾后各类人群的心理创伤康复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当郭晓霞来到重灾区彭州成都空军某部前线指挥部赠送光盘时,林杰副司令员动情地说:“我们的官兵已经连续一个月奋战在抗震救灾前线,中央电大这套光盘对战士来说就好像及时雨,一定会给战士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帮助,使他们尽快摆脱心理阴影,快速恢复战斗力。”
多年来,郭晓霞始终心系电大事业的发展。为拓展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新的办学功能和服务面向,探索与行业合作办学的新模式、新机制,她积极联系国家人口计生委,推出了“人口与家庭(生殖健康方向)”专科学历教育,并探索学历教育与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教育模式,以推进基层人口计划生育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今年,郭晓霞被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她深情地说:“30多年来,一代代电大人团结拼搏,为社会培养了近千万大学生,为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突出贡献。我深深热爱电大事业,是电大培养了我,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王家元 撰写“春风经验”
王家元(右)指导农户种植
8月30日下午 ,十八大党代表、宜宾市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党支部书记王家元走进宜宾电大,完成了法学专业报名入学手续,成为一名电大学生。谈及学法学专业的初衷,王家元坦言,希望通过两年半的法律专业系统学习,在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指引下,依法治村,带领全村群众,走出一条更科学的致富路。45岁的王家元是宜宾市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党支部书记。8年前,600多村民联名推荐,使他当选春风村村主任,从此他与春风村结下不解之缘。当时春风村人均纯收入不足1800元。“穷怕了,穷够了”的春风人热切地期盼着有一个能带领他们致富的“带头人”。
“要想富先修路,3年内打通连接全村3个组的 7.8公里 长、 4.5米 宽的环路,修不通路我们就下课!”2004年11月,刚上任的王家元就代表村两委表了决心。
没有专项资金,身为村委会主任的王家元,不仅拿出了自己多年的积蓄,还对乡亲许诺:“修路需要的石料,只管到我的采石场拖。由我一个人全部负责。”在他的带动之下,村民每户筹资200元,不到一个星期就收齐了。2008年9月,全村3个组的 7.8公里 长、 4.5米 宽的环线水泥路通车了。
春风村俗称猫咡湾,石漠化面积占三分之一,按照村民们的说法:是“种啥啥不长”。王家元一直苦苦思索“春风村到底能长什么?该发展怎样的产业?”几经调研思索,王家元带领乡亲种李子、种茶叶,外包土地种植花卉……几年里,王家元带领春风村干部群众在喀斯特地貌的艰苦条件下,开山修路、劈石栽李,硬是从“石缝”里闯出了一条集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为一体的脱贫致富之道,让春风村从“石疙瘩”村变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2014年春风村人均年纯收入要达到1.5万元。” 王家元提出了他和春风村最新的目标。他还发现,在千亩李子园下面引种上杭白菊,杭白菊秋天开花,可以弥补春风村秋季无花看的遗憾。“秋季李子叶掉光后,满山的石头上开满杭白菊,会非常漂亮。”目前,已经有600颗李子树下种上了杭白菊。
2009年6月13日 ,省委书记刘奇葆同志到春风村视察新农村建设,在了解到春风村的事迹后,十分高兴地说:“春风村建好党支部、选准带头人,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是很好的经验,值得学习推广。” 而今,“春风经验”被写进中共四川省委工作报告。
2012年,王家元当选十八大代表。“当选为十八大党代表后,感到身上责任重大。希望通过到中央电大学习,积累文化知识,依法治村,让农村发展得更好,让村民更加富裕。”王家元说。
高大康 知识助力成长
走进中国铝业西北铝加工分公司铝箔厂,提起一个人的名字,大家说得最多的,除了赞叹就是佩服。这个人就是精轧机主操纵手高大康。不善言谈的他,多年来始终求真务实,带领班组成员攻技术难关,提产量、保质量、创效益,使西北铝铝箔产品整体质量不断提高,不断创造耀人的业绩。
高大康是1989年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北铝箔材车间轧机岗位的。工作不久,厂里新购进的新型 1625毫米 铝箔轧机投入生产。他作为第一批试车、生产人员,参与了各种铝箔产品的试验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2000年,兰铝兼并西北铝之后,企业生产经营势头良好,新的项目纷纷投产。为了驾驭先进设备,适应企业发展和岗位技能的需要,2002年,高大康报考了甘肃电大机械制造专业,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他朴实地说:“就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我报考了甘肃电大。对于年轻学生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我们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技术工人来说,电大的学习机会非常珍贵。”
“电大机械制造专业的学习不仅是对我个人生活学习进步有很大作用,教给了我学习、钻研的方法,同时是对我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的一种很好的弥补。”回忆起电大的学习经历,高大康说:“我是一名普通的一线工人,每天摸的最多的就是机器,电大灵活的学习方式对我们已经工作的人来说非常方便,学到的知识能及时地应用在工作中,对我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2005年,高大康顺利取得机械制造专业大专学历。然而,他并没有止步,仍然坚持自学,进一步学习了有关箔材轧制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和专业水平。在工作中,他利用所学知识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从一名普通工人逐渐成长为技术能手。
多年来,高大康始终坚持“产品如人品”的理念,认真总结、改进和完善操作方法,不断修正生产工艺参数,努力克服设备存在的不足。通过他的不懈努力,铝箔板质量和平直度、铝箔产品的成品率都有了很大提高,并且实现了宽幅铝箔的批量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