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媒体报道
金陵了望网:构筑学校发展新平台,培育终身教育新体系——江宁区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创新实践
(发布日期:2007/06/06 ) 浏览次数:
金陵了望网张克俭 2007年6月2日 报道 江宁电大是集电大教育、成人中等专业教育、职工培训为一体的大学,在编教职工45人,在籍学生(学员)5214人,在籍修课3895人,其中全日制班级35个,学生1663人,业余本科、专科班级60个,学员2232人。近年来,江宁电大坚持以一流办学理念为引擎,借助周边高校资源,依托电大系统办学的优势,以构筑远程教育发展平台为重点,以培育终身教育体系为目标,着力在办学方向、办学质量、管理效能、队伍建设等方面做文章、求突破,逐渐走出一条江宁特色的电大办学创新之路。
创新办学理念,做构建江宁终身教育体系的“培育者”
长期以来,江宁电大坚持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打造学习型社会”为己任,发挥电大教育优势,创新办学理念,坚持立足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办学方向,与时俱进,创新开拓,积极做好江宁终身教育体系的“培育者”。江宁电大积极把“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的思想融入办学实践,坚持以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为“两翼”,为江宁终身教育体系尽快完善增添动力;立足整合区域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利用和效益最大化,积极完善各类职后继续教育培训网络体系;提高区域人口素质,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着力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支撑;坚持在优化配置区内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大力提高区域外教育资源的共享水平,逐步增强江宁电大教育的多元集成优势。
围绕构建江宁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任务,江宁电大立足区情特点,结合自身实际,加快创新步伐,积极推出富有成效的步骤和举措,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在全国区县级电大率先参加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开放教育试点”重大项目,开办开放本科教育,实现江宁高等教育的提档升级。先后自筹投入800多万元,不断加强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和人员培训,远程开放教育实现对江宁的全覆盖。建立“奥鹏”远程教育江宁学习中心,利用浙江大学、东北财大等著名高校资源,开展远程网络高等教育,远程教育辐射能力实现跨越提升。组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加强与镇街合作办学,谷里街道、湖熟镇、秣陵街道三个教学点办学水平和成效显著提高,为培养农村本土人才拓展新的途径。
拓宽发展平台,做构建成人学历教育体系的“推进者”
近年来,江宁电大顺应江宁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需求,满足园区经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干部队伍培训的迫切需要,坚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集中办学和分点办学互为促进,全日制脱产教育和“远程视听”、“开放教育”相得益彰,长线培训和短期培训各得其所,办学空间得到更大拓展,潜能得到更大释放。
江宁电大坚持以“远程开放教育”为依托,充分发挥卫星、电信、计算机三大网络资源优势,通过“空中课堂”和“无纸化考试”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通过长时间的学分累积学习形式,突出个性化自学特点,支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具体表现在学习方式上,采取双课表制,学生自选既可参加面授辅导,也可参加网络等多种媒体教学过程;在学习形式上,既可到校集中学习,也可利用“天地在网”自由学习;在学习地点上,既可到校利用网络设施参加面授辅导,也可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以传媒为载体进行学习。由于办学手段的创新,管理平台的拓宽,极大地方便了学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江宁电大出现了父女同班学习、年轻母亲带着幼儿学习的动人景象。
同时,江宁电大不断改革招生模式,推行“三年两证”模式,为中专生同时兼修专科课程创造条件;推行“一书四证”模式,为专科生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增加3项职业技能证书教育,深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坚持改革教学模式,实行“4+1”、“2+1”分段教学法,将文化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教学科学分段,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就业率。此举得到南京市电大的肯定和支持。目前,江宁电大学历教育开设机电、信息技术管理、电子商务、商务英语、建筑、行政管理等较有特色专业近30个,年均招生1400人以上,2006年招收学员1895名,创历史新高;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开设职称系列、干部英语、信息技术、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系列、“ATA”技术证书、国际商务技术人员、电工技术等20多个培训项目,年培训超过1200人次;2006年向地方输送本专科和中专毕业生774名,继续教育培训实际完成1409人次,在全市区县电大中处于前列。
恪守办学为民,做构建成人岗位技能培训体系的“促进者”
成人教育必须培养和提高学员3个方面最基本的能力,即终身学习的能力、必备的文化知识、从事目前专业工作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江宁电大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突出为民优先,强化技能培训,为成人实现创业、就业提供支持。针对江宁三大园区、镇街工业集中区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为更好地服务江宁“产业化、城市化、数字化、生态化”战略,江宁电大坚持以特色专业建设为抓手,强化成人岗位技能培训,培养更多宽口径、复合型、层次高的应用人才,积极探索江宁成人岗位技能培训的新路子。
学历教育方面,在继续高质量办好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子商务、建筑施工、机电、行政管理、农村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同时,开设汽车营销、环境保护等新专业3-4个,建成富有特色的长线专业2-3个;继续教育培训方面,在稳步扩大计算机信息技术、“ATA”、国际商务单证员等职业技术证书项目培训的基础上,适应江宁现代服务业的提档升级,开设物业管理、项目管理、现代物流、营销策划、报关等职业技能培训;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开设农业技术、农村公共服务管理、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涉农项目的培训;为服务全区干部岗位培训的需要,加强与全区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协作,畅通培训渠道,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成效。
坚持面向社会,做构建社区教育体系的“实践者”
随着社会的转型、经济的转轨,社区发展更加迅速,社区功能更加完备,社区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与之相适应,社区教育应运而生。社区教育具有“全员、全程、全面”的特点,是对各类教育的重新整合、拓展延伸和重要补充。江宁电大抓住电大教育与社区教育相互融通的特点,坚持把办学延伸到基层、延伸到社区,积极满足社区成员的多元化教育需求,拓宽教育服务领域,实施电大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有效对接,努力为构建江宁社区教育体系作出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近年来,江宁电大坚持市场化运作,发挥电大灵活的办学机制优势,面向社会需要,面向基层实际,面向社区发展,及时调整和开设新的专业新的培训项目,为社区教育发展拓宽渠道;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势,延伸办学网络,扩大办学覆盖,与镇街开展合作办学,为城乡社区求学者提供方便;加强与社区组织、中介机构、大中型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加强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进一步营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江宁电大,将继续紧扣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江宁的奋斗目标,认真履行构筑江宁终身教育体系、打造学习型社会的光荣使命,提升标杆,自加压力,奋勇争先,续写新的辉煌,为新形势下教育创新实践作出新的贡献。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
创新办学理念,做构建江宁终身教育体系的“培育者”
长期以来,江宁电大坚持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打造学习型社会”为己任,发挥电大教育优势,创新办学理念,坚持立足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办学方向,与时俱进,创新开拓,积极做好江宁终身教育体系的“培育者”。江宁电大积极把“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的思想融入办学实践,坚持以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为“两翼”,为江宁终身教育体系尽快完善增添动力;立足整合区域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利用和效益最大化,积极完善各类职后继续教育培训网络体系;提高区域人口素质,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着力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支撑;坚持在优化配置区内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大力提高区域外教育资源的共享水平,逐步增强江宁电大教育的多元集成优势。
围绕构建江宁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任务,江宁电大立足区情特点,结合自身实际,加快创新步伐,积极推出富有成效的步骤和举措,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在全国区县级电大率先参加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开放教育试点”重大项目,开办开放本科教育,实现江宁高等教育的提档升级。先后自筹投入800多万元,不断加强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和人员培训,远程开放教育实现对江宁的全覆盖。建立“奥鹏”远程教育江宁学习中心,利用浙江大学、东北财大等著名高校资源,开展远程网络高等教育,远程教育辐射能力实现跨越提升。组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加强与镇街合作办学,谷里街道、湖熟镇、秣陵街道三个教学点办学水平和成效显著提高,为培养农村本土人才拓展新的途径。
拓宽发展平台,做构建成人学历教育体系的“推进者”
近年来,江宁电大顺应江宁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需求,满足园区经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干部队伍培训的迫切需要,坚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集中办学和分点办学互为促进,全日制脱产教育和“远程视听”、“开放教育”相得益彰,长线培训和短期培训各得其所,办学空间得到更大拓展,潜能得到更大释放。
江宁电大坚持以“远程开放教育”为依托,充分发挥卫星、电信、计算机三大网络资源优势,通过“空中课堂”和“无纸化考试”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通过长时间的学分累积学习形式,突出个性化自学特点,支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具体表现在学习方式上,采取双课表制,学生自选既可参加面授辅导,也可参加网络等多种媒体教学过程;在学习形式上,既可到校集中学习,也可利用“天地在网”自由学习;在学习地点上,既可到校利用网络设施参加面授辅导,也可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以传媒为载体进行学习。由于办学手段的创新,管理平台的拓宽,极大地方便了学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江宁电大出现了父女同班学习、年轻母亲带着幼儿学习的动人景象。
同时,江宁电大不断改革招生模式,推行“三年两证”模式,为中专生同时兼修专科课程创造条件;推行“一书四证”模式,为专科生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增加3项职业技能证书教育,深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坚持改革教学模式,实行“4+1”、“2+1”分段教学法,将文化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教学科学分段,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就业率。此举得到南京市电大的肯定和支持。目前,江宁电大学历教育开设机电、信息技术管理、电子商务、商务英语、建筑、行政管理等较有特色专业近30个,年均招生1400人以上,2006年招收学员1895名,创历史新高;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开设职称系列、干部英语、信息技术、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系列、“ATA”技术证书、国际商务技术人员、电工技术等20多个培训项目,年培训超过1200人次;2006年向地方输送本专科和中专毕业生774名,继续教育培训实际完成1409人次,在全市区县电大中处于前列。
恪守办学为民,做构建成人岗位技能培训体系的“促进者”
成人教育必须培养和提高学员3个方面最基本的能力,即终身学习的能力、必备的文化知识、从事目前专业工作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江宁电大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突出为民优先,强化技能培训,为成人实现创业、就业提供支持。针对江宁三大园区、镇街工业集中区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为更好地服务江宁“产业化、城市化、数字化、生态化”战略,江宁电大坚持以特色专业建设为抓手,强化成人岗位技能培训,培养更多宽口径、复合型、层次高的应用人才,积极探索江宁成人岗位技能培训的新路子。
学历教育方面,在继续高质量办好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子商务、建筑施工、机电、行政管理、农村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同时,开设汽车营销、环境保护等新专业3-4个,建成富有特色的长线专业2-3个;继续教育培训方面,在稳步扩大计算机信息技术、“ATA”、国际商务单证员等职业技术证书项目培训的基础上,适应江宁现代服务业的提档升级,开设物业管理、项目管理、现代物流、营销策划、报关等职业技能培训;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开设农业技术、农村公共服务管理、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涉农项目的培训;为服务全区干部岗位培训的需要,加强与全区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协作,畅通培训渠道,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成效。
坚持面向社会,做构建社区教育体系的“实践者”
随着社会的转型、经济的转轨,社区发展更加迅速,社区功能更加完备,社区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与之相适应,社区教育应运而生。社区教育具有“全员、全程、全面”的特点,是对各类教育的重新整合、拓展延伸和重要补充。江宁电大抓住电大教育与社区教育相互融通的特点,坚持把办学延伸到基层、延伸到社区,积极满足社区成员的多元化教育需求,拓宽教育服务领域,实施电大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有效对接,努力为构建江宁社区教育体系作出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近年来,江宁电大坚持市场化运作,发挥电大灵活的办学机制优势,面向社会需要,面向基层实际,面向社区发展,及时调整和开设新的专业新的培训项目,为社区教育发展拓宽渠道;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势,延伸办学网络,扩大办学覆盖,与镇街开展合作办学,为城乡社区求学者提供方便;加强与社区组织、中介机构、大中型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加强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进一步营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江宁电大,将继续紧扣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江宁的奋斗目标,认真履行构筑江宁终身教育体系、打造学习型社会的光荣使命,提升标杆,自加压力,奋勇争先,续写新的辉煌,为新形势下教育创新实践作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