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媒体报道
重庆日报:坚持四个面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访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刘建生
(发布日期:2007/07/05 ) 浏览次数:
重庆日报 7月5日 报道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开放大学。重庆电大建校20多年来,累计为重庆市输送了16万名本、专科、中专毕业生,开展农村、城镇实用技术培训100万人次。经市政府批准,在各区、县、部分行业建立了49个电大分校、工作站,形成了遍布重庆市城乡的远程教育网络,目前电大在读学生7万多人。
中共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闭幕后,我们采访了党代会代表、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刘建生。他告诉记者,在参加党代会期间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发挥重庆电大已初步形成的系统办学、开放教育、远程教学、资源共享、支持服务五大优势,为构建西部教育高地夯实基础,为重庆的大发展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他说,重庆电大必须始终坚持“四个面向”,即面向基层农村、边远山区、三峡库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办学的方向,进一步发挥电大系统办学的优势,让更多的市民和在职人员能够参加电大本、专科、中专学历教育,学习知识、提高素质、培养技能,为促进重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作出新贡献。
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探索构建重庆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新途径。抓好社区教育,是建设重庆市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性工程。全市电大要主动、积极地参与重庆市社区教育。抓紧实施“南岸电大数字化学习港”项目,取得经验,逐步推广;在有条件的社区组建社区学院;组织开展社区继续教育、岗位技能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等,积极探索构建重庆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新途径。
按照重庆市委关于加快城乡统筹的战略思路和目标,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要继续抓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的实施,扩大试点范围,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注重技能培训。在目前已进行的300多个乡村的基础上,再扩大300个乡,为600多个乡至少培养一名掌握基本知识、具有过硬的农业技术或农村经济管理知识的科技带头人。要在三峡库区、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组织待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进行文化技能培训。按照重庆市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要求,逐步在建制镇设立电大教学部,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在城市农民工集中的地方,举办农民工知识技能培训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技能。
加快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步伐,打造品牌,办出特色。学校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重点,以校企合作为特色,进一步加强双师型队伍、实训实验设施建设,打造特色专业,加强校企合作,推行“订单式”的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
根据教育部要求,强化各级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中等职业教育机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改善电大中职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为地方培养合格的中等职业技术人员。
在对全市基层的培训中,以继续教育学院为中心,以全市电大系统为依托,继续搞好在职人员的计算机等技能培训;按照市委干部培训领导小组的要求,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全市干部大规模远程教育培训点的功能和作用,认真作好干部培训工作;主动、积极配合市教委、市农业局等政府职能部门,开展中小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以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按社会、市场以及求学者的要求,继续开展注册会计师、婴幼儿早期护理师等培训。(何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