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媒体报道
【杭州日报】吴家墩社区数字图书馆成为居民的“文化加油站”
(发布日期:2011/10/09 ) 浏览次数:
杭州日报 2011年10月3日 报道 登录浙江广播电视大学“都读远程”数字图书馆,输入社区读者用户名和密码,查询文献信息、观看视频资源、下载电子书籍……吴家墩社区居民不禁感叹:“有了数字图书馆,不管是看书还是视频,都方便了许多!”
自从2008年浙江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实验基地”在拱墅区康桥街道吴家墩社区落成后,海量的图书资源、便利的搜索方式、全新的服务模式深受社区居民喜爱。开通三年,社区读者访问量已超过60万人次,数字图书馆已成为居民吸收文化营养、感受文化熏陶的“加油站”。
百万图书家中免费看
这些天晚上,家住吴家墩北苑的小徐一回家就坐在电脑前,打开数字图书馆网页,选择了“汽修”栏目,不一会儿,277条跟汽修相关的内容就显示在屏幕上。每一条,都是一本汽修专业技术的数字图书。他想知道的技术问题,也一下子就找到了答案。
“有了这个数字图书馆,不用跑书店,很多专业书在网上就能找到电子版,只要轻轻一点,省了很多麻烦。”从事汽修工作的小徐开心地说道,“最主要的还是里面有许多跟汽修故障有关的知识,对我工作帮助特别大。”
吴家墩社区地处杭州城北,周边大型书店不多,平常社区居民嫌买书麻烦,根本没有阅读书籍的习惯。自从有了数字图书馆,居民只要点点鼠标,就能免费使用网络图书,解决经商、生活中的难题。
目前吴家墩社区已有75万册数字图书、5000余种数字期刊、3000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光盘等数字资源,通过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平台,将海量信息送进了千家万户,送到了居民手中。
为更好地方便居民,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还针对社区居民开发了“傻瓜式”的“一键式”服务,对各类数据库进行整合,实现了海量数字化资源的跨库检索,使社区读者能够更快地检索和获取原文。只要登陆该图书馆网站,社区读者就可以在里面免费查询或阅读自己所需要或感兴趣的书刊、信息、科普知识、健康生活小常识等,加强了数字图书馆和读者之间、读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使数字图书馆发挥更大的作用。
足不出户聆听大师讲座
“昨天有一个同志让我写个赠言之类的东西,学生要毕业了,走向社会了,让我写句话我很高兴,我写了一句话,有礼走遍天下,那我这个礼呢就是讲礼仪的礼……”每日,社区居民小赵都会在社区数字图书馆的网上报告厅上认真聆听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系系主任金正昆所做的礼仪讲座,学习其中的礼仪知识。
“除了是书的海洋,数字图书馆还收罗了许多大师级的讲座、纪录片、古典音乐甚至教育健身等视频资源,方便居民上网收看。”社区数字图书馆负责人俞燕美说道。
据悉,网上报告厅从社区居民文化素养需求的实际出发,设置了学术报告、学术鉴赏两个板块,内容包括党政系列、文史系列、教育培训、就业择业、心理健康、体育教学、法律视点、旅游地理、探索发现等20个子项,整合了国内外包括著名院士、政府领导、专业研究人员以及《百家讲坛》热点人物在内的千余名一流专家学者近万场视频学术报告,供读者免费阅读。
“网上报告厅”以新颖生动的形式,免去了居民现场聆听大师讲座的困难和不便,促进了各学科领域新思想、新视点的传播交流。不少社区读者都认为“网上报告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能感知前沿、开拓视野,对生活、工作、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现在是网络时代,正确使用网络,可以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我们也要活到老学到老啊。”俞燕美告诉记者,“数字图书馆把许多知识集中到一起,使用起来很方便,不仅可以免费读很多好书,还可以观看到大师级专家的精彩报告,使居民不出家门就可以享受到优质文化信息资源,极大地满足了居民在网络环境中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韩蕾 汤美玲 刘伟)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
自从2008年浙江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实验基地”在拱墅区康桥街道吴家墩社区落成后,海量的图书资源、便利的搜索方式、全新的服务模式深受社区居民喜爱。开通三年,社区读者访问量已超过60万人次,数字图书馆已成为居民吸收文化营养、感受文化熏陶的“加油站”。
百万图书家中免费看
这些天晚上,家住吴家墩北苑的小徐一回家就坐在电脑前,打开数字图书馆网页,选择了“汽修”栏目,不一会儿,277条跟汽修相关的内容就显示在屏幕上。每一条,都是一本汽修专业技术的数字图书。他想知道的技术问题,也一下子就找到了答案。
“有了这个数字图书馆,不用跑书店,很多专业书在网上就能找到电子版,只要轻轻一点,省了很多麻烦。”从事汽修工作的小徐开心地说道,“最主要的还是里面有许多跟汽修故障有关的知识,对我工作帮助特别大。”
吴家墩社区地处杭州城北,周边大型书店不多,平常社区居民嫌买书麻烦,根本没有阅读书籍的习惯。自从有了数字图书馆,居民只要点点鼠标,就能免费使用网络图书,解决经商、生活中的难题。
目前吴家墩社区已有75万册数字图书、5000余种数字期刊、3000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光盘等数字资源,通过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平台,将海量信息送进了千家万户,送到了居民手中。
为更好地方便居民,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还针对社区居民开发了“傻瓜式”的“一键式”服务,对各类数据库进行整合,实现了海量数字化资源的跨库检索,使社区读者能够更快地检索和获取原文。只要登陆该图书馆网站,社区读者就可以在里面免费查询或阅读自己所需要或感兴趣的书刊、信息、科普知识、健康生活小常识等,加强了数字图书馆和读者之间、读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使数字图书馆发挥更大的作用。
足不出户聆听大师讲座
“昨天有一个同志让我写个赠言之类的东西,学生要毕业了,走向社会了,让我写句话我很高兴,我写了一句话,有礼走遍天下,那我这个礼呢就是讲礼仪的礼……”每日,社区居民小赵都会在社区数字图书馆的网上报告厅上认真聆听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系系主任金正昆所做的礼仪讲座,学习其中的礼仪知识。
“除了是书的海洋,数字图书馆还收罗了许多大师级的讲座、纪录片、古典音乐甚至教育健身等视频资源,方便居民上网收看。”社区数字图书馆负责人俞燕美说道。
据悉,网上报告厅从社区居民文化素养需求的实际出发,设置了学术报告、学术鉴赏两个板块,内容包括党政系列、文史系列、教育培训、就业择业、心理健康、体育教学、法律视点、旅游地理、探索发现等20个子项,整合了国内外包括著名院士、政府领导、专业研究人员以及《百家讲坛》热点人物在内的千余名一流专家学者近万场视频学术报告,供读者免费阅读。
“网上报告厅”以新颖生动的形式,免去了居民现场聆听大师讲座的困难和不便,促进了各学科领域新思想、新视点的传播交流。不少社区读者都认为“网上报告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能感知前沿、开拓视野,对生活、工作、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现在是网络时代,正确使用网络,可以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我们也要活到老学到老啊。”俞燕美告诉记者,“数字图书馆把许多知识集中到一起,使用起来很方便,不仅可以免费读很多好书,还可以观看到大师级专家的精彩报告,使居民不出家门就可以享受到优质文化信息资源,极大地满足了居民在网络环境中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韩蕾 汤美玲 刘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