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媒体报道
【黑龙江日报】学历教育办到农家门口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智力支援新农村建设
(发布日期:2008/02/25 ) 浏览次数:
黑龙江日报 2月14日 报道 今年的三九头一天,绥棱县双岔河镇双泉村的村委会院子里,聚集了一百多名青年农民,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伴随着鞭炮的齐鸣,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与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人员共同为“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双泉村办学点”揭牌。至此,我省首个办在村屯的中专学历教学点在双泉村建立起来了。今后,这个村的农民们在自己的家门口就可以学到文化和农业科技知识,同时也将在毕业后获得中等专业学历证书,成为真正有知识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据介绍,2007年,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开展了对绥棱县双岔河镇双泉村的帮建工作。在帮建工作中,黑龙江电大积极创新帮建方式,利用自身优势,在开展各种帮扶工作的同时,决定对双泉村农民开展中专学历教育,并首次把教学班办到了村,对智力支援新农村建设进行探索。学校一次投入14万元,购置了教学设备,并为每一名学员无偿提供教科书、笔记本等学习用具,还全部免除学员的学杂费。
在首批学员招生中,全村有200多名农民踊跃报名,最后录取了145名。他们中既有刚刚初、高中毕业不久的年轻人,也有务农多年的中年人。大家都怀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掌握农业科技知识,成为一名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农民。据了解,他们将用两年的时间,完成1800多学时的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的学习。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中专教学点在双泉村的开班,彻底改变了这个村农民们的“猫冬”恶习。农闲时,人们不再以打牌、喝酒度时光,学习文化和农业科技知识成为多数人的一种追求。农民孟庆祥,已经务农几十年,传统的种田方式和农闲时的打牌、喝酒并没有使他的家庭走向富裕。如今他成为了一名学员,他表示一定要通过学习改变自己、改变贫穷的生活、改变落后的家乡。杨刚,高中毕业不久,由于没能考上大学而回家务农,但是继续学习深造的梦想从未磨灭过。中专教学点开在自己的家门口,使杨刚终于圆了自己的梦,他表示要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正如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宋有所说,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把中专学校办学点延伸到双泉村,这种办学模式在我省是一次积极的探索。(杨春霁 王彦)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
据介绍,2007年,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开展了对绥棱县双岔河镇双泉村的帮建工作。在帮建工作中,黑龙江电大积极创新帮建方式,利用自身优势,在开展各种帮扶工作的同时,决定对双泉村农民开展中专学历教育,并首次把教学班办到了村,对智力支援新农村建设进行探索。学校一次投入14万元,购置了教学设备,并为每一名学员无偿提供教科书、笔记本等学习用具,还全部免除学员的学杂费。
在首批学员招生中,全村有200多名农民踊跃报名,最后录取了145名。他们中既有刚刚初、高中毕业不久的年轻人,也有务农多年的中年人。大家都怀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掌握农业科技知识,成为一名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农民。据了解,他们将用两年的时间,完成1800多学时的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的学习。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中专教学点在双泉村的开班,彻底改变了这个村农民们的“猫冬”恶习。农闲时,人们不再以打牌、喝酒度时光,学习文化和农业科技知识成为多数人的一种追求。农民孟庆祥,已经务农几十年,传统的种田方式和农闲时的打牌、喝酒并没有使他的家庭走向富裕。如今他成为了一名学员,他表示一定要通过学习改变自己、改变贫穷的生活、改变落后的家乡。杨刚,高中毕业不久,由于没能考上大学而回家务农,但是继续学习深造的梦想从未磨灭过。中专教学点开在自己的家门口,使杨刚终于圆了自己的梦,他表示要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正如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宋有所说,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把中专学校办学点延伸到双泉村,这种办学模式在我省是一次积极的探索。(杨春霁 王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