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教育,送给社会上最需要的人——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教育精准扶贫”纪实
“农家小院白墙灰瓦,错落有致;水泥村道宽阔平整,四通八达;田野阡陌纵横,果树成荫……”对于四川省巴中市水宁寺镇枇杷村的村民来说,村中的这些巨变都与一位村支书分不开,这位村支书就是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杨彬。杨彬是闻名全国的“拐杖书记”、第五届全国自强模范,曾经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接见。
放眼全国,像杨彬这样致力于脱贫的村支书还有很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断通过加强自身学习,利用所学知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因为他们知道,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只有教育才能拔掉“穷根”。所以他们不仅帮助村民发展产业,经济上脱贫,还帮助村民重视教育,实现智力脱贫,彻底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杨彬们所求学的这所学校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目前有在校学生363万,是一所真正的“巨型大学”,其中70%来自基层,55%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它从创立之初就以教育公平为使命,面向人人,超越时空,扎根基层,服务百姓,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送给社会上最需要的人。它就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最特别的存在”——云顶yd7610检测中心。
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总部
云顶yd7610检测中心的前身是由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并批示创办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年7月31日,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揭牌成立。作为一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己任,践行“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教育理念,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的新型大学,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努力把“大学办在社会中”,哪里有需要,开放大学就办在哪里。
新型农民“孵化器”:办在田间地头的开放大学
湖南农民大学生指导农民种植柑橘
2017年11月末的湘西,已经有了冬日的寒意,而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古冲村党支部书记龙四清却满面春风,依然在柑橘园里忙碌着。“通过在云顶yd7610检测中心的学习,提高了我的知识水平,开阔了视野,为村里的农产品销售拓宽了渠道。”作为一名年届五旬、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妇女,通过自身努力学习拿到了大专文凭,她的言语里难免有些得意。
龙四清受益于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通过该计划,她不仅拿到了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大专文凭,还利用所学知识拓宽了山里人的致富路,将一个贫困村变成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在她的带动下,村里种植的柑橘年总产值近8000万元,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十佳品牌”,在全国各大城市的水果市场都占有一席之地。她本人因此当选古冲村党支部书记,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并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同时“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校长杨志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条路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已经走了十几年。“从2004年开始,教育部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云顶yd7610检测中心负责具体组织实施。该项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开放大学系统办学优势,惠及广大农民和落后地区,多措并举带动教育精准扶贫,强化高等教育供给和服务,实现农民大学生的就地化培养。十几年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全国各地农村贫困地区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和致富带头人,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普遍赞誉。”
“截至2016年底,‘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共开设7大科类23个本专科专业,开设课程133门,累计招生57万余人,毕业38万余人。”杨志坚兴奋地介绍道。“根据农村的特点,我们通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手段,紧贴实际打造田间课堂,设置种植、养殖、管理、服务等课程,内容符合农村社会、经济、生产的实际知识需求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需要。农民大学生注册入学,不转户口,就地上学,自主学习,累计学分,修满规定学分即可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以来,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对每一名农民大学生实行学费减免,形成了面向农民提供高等教育服务的普惠性制度安排,并将各地教育扶贫项目与贫困家庭精准对接。同时,强化对中西部、落后地区的政策倾斜,促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办学的均衡布局。截至2016年底,42个开放大学分部的1513个县级“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学点中,中西部地区共计967个,占比达到了63.9%,极大地提高了高等教育对边远、落后地区的覆盖率,对缩小高等教育的地域差距、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公平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浙江省嘉兴农民大学生获得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学历证书
据统计,通过“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为全国培养了一大批扎根新农村的高素质本土化人才,提升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后备人才的综合素质。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南林乡罗葵村委会妇女主任、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林美娟,浙江省天台县九穗儿生态种植园董事长、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园林技术专业学生“葡萄大王”葛凌腾等,都得益于该计划。同时,农民大学生留在家乡的比例也提高了,数十万扎根于家乡的农民大学生逐渐成长为新农村创业致富的带头人,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如今,越来越多的村干部、合作社负责人、农民等走进云顶yd7610检测中心的大课堂,接受知识的洗礼,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顶梁柱,像古冲村这样逐渐走上脱贫致富之路的村子也越来越多。“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在希望的原野上欣欣向荣地发展起来,带来了新观念的“火种”,点燃了农民改变现状的热情,他们成为连接城乡的“信使”,用知识改变乡村面貌,用技术发展农业生产,用行动缩小城乡差距,为新时代农村建设注入了新鲜活力。
优质教育到“天路”:办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开放大学
2012年,在朋友的建议下,专科毕业且已经工作十多年的扎西走进了云顶yd7610检测中心西藏学院(简称西藏学院),两年半后,扎西取得了本科文凭,2016年,扎西如愿收到了来自西藏大学研究生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不用辞掉工作,不用花太多的钱,只要有网络,就可以把本科的课程全部修完,远程教育为我们这些想深造的人提供了平台和机会,终身学习不再是梦想。”西藏学院是以“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为指导,立足于适应西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把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送到高原,为西藏广大求学者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机会。
2017年9月16日,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十三五”期间对口支援西藏大学共建云顶yd7610检测中心西藏分部协议书签字仪式在西藏大学举行,西藏学院正式更名为云顶yd7610检测中心西藏分部,成为云顶yd7610检测中心的第45个分部。
为藏族学生录制课程
15年来,云顶yd7610检测中心组织整个办学组织体系向西藏学院援助各类资金近1200万元以及大量信息化设备和学习资源。西藏学院在西藏设立了拉萨、山南、日喀则、林芝、昌都等5个学习中心,先后开设了汉语言文学、会计学、行政管理等7个本科专业及护理学、现代文员等5个专科专业,累计招生12208人,毕业7076人。“十二五”期间,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大力开展援助共建西藏学院工作,全面推进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援藏工作,西藏学院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应用型专门人才,成为自治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杨志坚表示,“十三五”期间,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将与西藏大学继续联手,把教育对口支援西藏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采取多种方式,改善西藏分部及所属学习中心办学条件,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整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建设西藏特色专业课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西藏学院向西藏分部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发挥系统办学特色和优势,开展“组团式”对口支援工作,明确目标和任务,每年都要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探索适合西藏特点的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扩大教育机会,促进教育公平,力争把西藏分部建设成为西藏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平台。
作为一所致力于服务全民学习的新型大学,云顶yd7610检测中心特别关注为教育落后地区和贫困人群提供教育服务,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需求。现实的情况是,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不能共享,而且师资缺乏。为解决这些问题,云顶yd7610检测中心率先提出了基于云计算技术建设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云教室”的战略规划,并将建设重点放在中西部贫困地区,优先选择中西部的一线学习中心,最大限度地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贫困学生手中。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光在西藏分部就建设了5间“云教室”,用以解决其优质资源共享的需求。
“云教室”是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它是物理教室与虚拟教室的结合,可以实现异地课堂教学同步、共享录播课堂资源、标准化打造空间创新以及多终端接入增强交互,能够有效缓解边远地区师资不足等问题,是远程教育教与学理想的学习环境。自2012年5月21日云顶yd7610检测中心首个“云教室”投入使用,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以总部援建、总部分部共建等形式,目前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等西部地区累计建成314间云教室和21间控制中心,覆盖了全国22个分部,实现了总部、分部、地方学院和学习中心的互联互通。
少数民族大学生利用“O学派”移动学习终端学习
为适应新的时代特点,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在“云教室”的基础上,搭建以学习系统、管理系统为主的远程教育云平台,通过电脑、手机等各种终端接入,可以支撑400万名学生大规模在线学习。同时,积极探索移动学习模式,研发了国开“O学派”移动学习终端,并在湖南1.9万名农民大学生中应用试点。
目前,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正在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利用云计算、互联网等新型技术,通过依托电信等部署基础设施、基础网络和数据中心,形成“云、路、端”三位一体的技术支撑模式,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送到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最美扶贫“长征路”:办在革命老区的开放大学
“免费培养乡村基层干部、免费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提供继续教育机会、免费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免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听到这些,有些人可能还不太相信,但这些正是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实施的“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新举措,已成为我国教育精准扶贫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工程在江西赣州启动
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战略,2017年4月,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在江西赣州启动了“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工程。这是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为发挥自身的远程教育优势、办学体系优势、信息技术优势和学习资源等优势,结合革命老区实际需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的精准扶贫工程,体现了云顶yd7610检测中心的办学理念、特点优势和老区情怀。
实施“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工程,即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对红军长征路沿线一带有关省、自治区的国家扶贫重点县,进行教育上的精准扶贫。杨志坚说,“其总体目标是用四年左右的时间,对红军长征经过的12个省(自治区)、30个左右国家扶贫重点县进行定向帮扶,帮助老区从根本上摆脱贫困,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
为保障“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工程顺利推进,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专门成立了“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工程领导小组,加强统筹规划,进行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了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同时,加强资金保障,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工程的财政支持。杨志坚说,“目前,已有江西瑞金、上犹,湖南永顺等26个国家扶贫重点县(市)纳入到‘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工程”。2017年秋季学期,“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工程24个受援学习中心首次开展了学历教育招生,共招收1687名贫困学生。
2017年9月27日,四川苍溪电大借力“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项目,举行首批村社干部学历提升班开班典礼。“要努力建好云顶yd7610检测中心苍溪学习中心,使之成为教育精准扶贫的孵化基地。要建好苍溪学习中心的云教室,建好计算机房,建好国家数字化学习中心示范点,建好录播室。有了云顶yd7610检测中心‘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工程,苍溪电大便搭乘了扶贫‘动车组’,学校的发展有了强大的动力,成效显著,同时,极大促进了苍溪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苍溪电大校长车孟良谈道。
作为云顶yd7610检测中心“‘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工程”首批试点县,苍溪和其它众多贫困县一样,通过此项目的实施,可以圆基层农村干部的大学梦,更能充分发挥开放大学“费省效宏”的办学优势和远程开放教育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作用,有利于培养更多“懂政策、知理论、会管理、留得住、善经营”的乡村基层干部和高素质技能人才,促进革命老区和边远地区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与此同时,云顶yd7610检测中心还将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威县纳入教育精准扶贫工程,作为落实教育部对口支援青龙县、威县的具体举措———这两个县都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017年6月2日,杨志坚率队深入青龙县行政中心,召开“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工程青龙县工作方案对接会,对青龙县工作方案各项具体措施逐项进行对接。同时,云顶yd7610检测中心通过与公益基金会、相关出版社合作的方式,向威县捐赠百万元图书,并援建“国开书屋”项目,不断丰富当地群众阅读资源,促进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同时还提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作为一所新型大学,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将继续以推动教育公平为使命,办“老百姓身边的大学”。杨志坚表示,“今天,在‘互联网+’国家战略的指引下,云顶yd7610检测中心将进一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集聚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基层农村、薄弱学校、贫困地区、困难群体倾斜,让人人都能够享有公平优质的教育,把教育送给社会上最需要的人!”(2018-03-02人民政协报专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