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云顶yd7610首页地址

【青岛新闻网】最美教师孙丽青:最大的骄傲是学生成为栋梁-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时讯网

返回国开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媒体报道

【青岛新闻网】最美教师孙丽青:最大的骄傲是学生成为栋梁


    青岛新闻网 2012年9月9日 报道  喜欢一份工作不难,难的是干了26年后,能把一份工作从“喜欢”,演变成了“爱”,甚至把这份工作延续至内心和灵魂深处。而孙丽青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和蔼、低调、亲切……这是青岛广播电视大学孙丽青老师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作为唯一一个获得“青岛市十佳师德标兵”称号的高校老师,孙丽青的脸上并没见太多惊喜,她坦然:得了这个荣誉,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必须要时刻严谨要求自己,才能无愧于这份荣誉。

    现年48岁的孙丽青自1986年从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被分配至高校担任老师,这一行一干就是26年。孙老师自1995年到青岛广播电视大学后,干过3届辅导员,后来就一直担任公共课老师,她送走的学生至今已近万名。

    当记者问到,从业26年来,最大的骄傲是什么时。孙老师若有所思,她微笑着告诉记者:“最骄傲的就是我的学生们在各行各业都成了社会的栋梁,这让我感觉很踏实,也无愧于这些孩子们。”

    在记者采访孙丽青老师时,她从没提到过“学生”俩字,都是亲切的称他们为自己的“孩子们”。“我有个女儿,现在在国外读研究生,女儿不在身边,所以我现在看到我的学生,从想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不过,谈到自己的女儿时,孙丽青的眼睛泛起了泪花。

    她说,因为上课基本都是早出晚归,早晨比孩子们早到学校,晚上又要批改作业,还有一大堆的时需要处理,所以陪女儿的时间久特别少。“不过庆幸的是女儿从小特别懂事,比别孩子的自理能力也要强些。直到出国,她都一如既往的支持我的工作。不过,女儿越懂事,我心里就越感愧疚。”

     “对于每个我教的孩子,内心深处总把他们看成自己的孩子。每次都在他们的电话、短信或信件时,总有说不出的感动。”谈到自己的孩子们,一向淡定从容的孙丽青老师的眼里泛出了泪花。

    目前,她担任青岛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处长,第一党支部书记,教授。常年工作在教学、管理的第一线,以实际行动认真履行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面对社会风气的良莠不齐,她教育电大学生正确对待社会各种现象,认真学习,诚实守信。在她的组织下,电大学生庄重签下诚实守信的考试承诺书,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和谐校园环境。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社会认可,为青岛市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人才。

    如何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她作为一名教师经常思考和努力践行的一项具体工作。学生工作的载体丰富多彩,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她利用媒体、宣传栏等阵地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她还组织举办各种学生喜爱的体育、文艺比赛,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组织学生参加青岛市各种比赛和中央电大读书征文比赛,获得优异成绩。在电大系统开展了 “迎奥运、讲文明、创和谐”大学生演讲比赛和书法比赛;组织学生参加青岛市大学生运动会和迎奥运火炬传递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奥运志愿者服务,获得各级荣誉表彰。为大力推进德育教育,建设和谐校园,她还组织开展了“感恩教育”、“我是电大一面旗”等主题活动,组织参加了青岛市科普周宣传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通过寓教于乐、寓情于理的方式得以实现。

    编撰的《中国传统文化》  采用新模式 实行网上教学

    多年来,孙丽青始终把教学和科研作为自己的专业追求,她讲授的每门课都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尤其她编撰的《中国传统文化》一书,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有机地结合,对青年学生有很大的现实教育意义。根据电大教育网上教学的特点,她制作流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对学生进行网上教学。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拉近了她与学生的距离,使她与学生建立了亦师亦友的现代师生关系。为此她荣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颁发的首届“ODE网上教学”奖。

    她撰写的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并获奖。对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也是她常抓不懈的工作之一。由于电大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加班加点成为家常便饭。她亲自担任班主任,为学生答疑、解惑。对学习困难学生,通过谈心教育、召开家长会等方式,帮助他们树立信心。2010年以来,青岛电大在全国开放教育学历教育中首创“劳模”班和“新市民”班,为此她倾注了她大量心血。认真组织这两个班的教学,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学习中的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

    为白血病学生募捐 建立学生联络员制度

    作为教师,她以“两课”教学为主渠道、主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每年新生入校后,通过入学指南、开学典礼、等形式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通过毕业典礼、学位证书发放等,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她还组织开展 “青岛电大学生思想状况问卷调查”、“大学生心理情况调查”等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的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她组织了台海形势、社会主义荣辱观、创建和谐社会、普法知识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报告会,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

    她还为白血病学生募捐,帮助学生重拾信心,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为保证奥运会顺利召开,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各大中专学校一定要保持稳定。她采取有效措施,组织了学生座谈会、学生党员座谈会,正确引导学生的爱国热情。她还建立学生联络员制度,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并与学校签定“安全责任保证书”,立下军令状,确保电大学生各项安全。及时上报各种信息,昼夜值班,为社会稳定,平安奥运保驾护航,再一次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优势。

    组织青岛电大全系统学生为灾区电大学生募捐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迅速组织青岛电大全系统学生为灾区电大学生募捐,将筹得的善款,全部捐给灾区电大学生。在学校组织的党员捐款之外,她个人还通过红十字会向灾区捐款,表达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厚谊。在抗击浒苔的斗争中,她带领学生处全体党员,到前海一线,利用业余休息时间打捞浒苔,为文明奥运、和谐奥运添砖加瓦。正是通过这些富有创新精神的工作,使青岛电大的学生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多人获得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省优秀学生、优秀干部、三好学生、优秀班级等奖项。在中央电大奖学金评选和优秀毕业生评选中,工作突出,获得优秀教务集体荣誉称号。她本人也连续十年年终考核为优秀,受到市政府嘉奖。获得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

    送教下乡,送教下企是近几年她的新尝试。几年来,她走遍青岛各县(市)区,送教下乡,为边远地区的学生送去学习支持服务。与海信、汉和集团的联合办学,使得她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一线职工,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提升了她的教学思路,即教育的目的是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大众服务,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25000名在校生提供优质课和精品课

    认真研究电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几年来,她从教学计划入手,加大素质教育和通识课程模块教学,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之外,提升学生综合人文素质。多年来,她坚持教学第一线,为大专、本科学生讲授“青岛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概要”、“哲学引论”、“社交礼仪”等课程,带动一大批年轻同志投身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组建了10个课程团队,为25000名在校生提供优质课和精品课,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

    她还认真研究、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写出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等文章,获得青岛市高校工委思想政治研究会论文二等奖。根据《青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办好开放大学”的指导思想,撰写了《依托青岛广播电视大学建立青岛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的调研报告,为青岛市市政府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此报告获得山东省教育厅教研成果一等奖。

    “岛城先锋”党建品牌活动开展以来,她带领支部全体党员创新服务方式和机制,“以生为本”,开展“换位思考”主题活动,争做“创先争优”的业务能手。在她的带领下,电大教务处的同志苦练业务基本功,获得全国业务比赛大奖; 2010年所带领的支部获得“青岛市创先争优优秀基层党支部”荣誉称号。(青岛新闻网记者 朱颖)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