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聚焦民生 让百姓在家门口乐享学习
“犹如回到几十年前的读书时代,感觉自己变年轻了,不孤单了。”
这心声来自经历过社区教育的学员,尽管他们大多数已年过半百,却觉得自己比年轻时更懂得学习、生活和分享。
这样的喜悦传播开来,就是一幅幸福美好的民生画卷。
事实上,立足重庆市情,探索社区教育新模式是我市近年来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学习型城市的一项重要举措,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主力军”,始终以满足市民终身学习为出发点,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备受市民喜爱。
随着重庆社区教育工作的持续开展,终身教育的理念也逐渐被大众接受,形成一股推动社会和谐的能量。据了解,到2015年我市将建成5个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10个市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和10个市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到2020年实现社区教育覆盖全体市民,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
“小课堂” 带来“大改变”
“我开始还以为骗人呢,说是免费培训学习,哪里有这么好的事哟!”华岩镇居民刘复容说,如今他的朋友亲戚基本上都去社区学校上课,学画画、学电脑、学摄影的都有,生活比以前丰富多了。
像刘复容这样的居民还有很多,他们都通过社区学校里的“小课堂”发生了“大改变”,有的学员甚至在社区学校找到了久违的温暖,成为学员交流情感的平台。
每次上电脑课王大爷总是最积极的一个,从上基础班到上提高班,王大爷已经学会了打字、上网、下载等操作。他说:“现在是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不会电脑就容易被淘汰,学了之后更明白电脑的重要性,我和儿子还常常在QQ上交流几句,非常开心。”
在社区学校,居民能够享受的教育“福利”远远不止这些。就拿渝州街道社区学校来说,一个季度的课程包括舞蹈、声乐、电脑、书法、摄影、太极拳、剪纸等,同时还有涉及健康、时事政治、金融等的“渝州大讲坛”,以及文明积极的“渝州影院”,每周还有2次蜀绣、钩针等特色课程。
“想学的东西太多,我的想法是学好学精。”现在已经从学员变为社区学校志愿者并担任班主任的居民江忠容感慨地说,自己曾是一个连电脑开关机都不知道怎么操作的人,现在居然能当上电脑班的班主任,他对自己很有信心,退休后的生活变得有意义起来。
每个学员在社区教育中或多或少有了改变,为了能够帮助这些学员们成长,华岩镇中梁山街道社区学校因地制宜为学员打造起“华岩移动课堂”。
该课堂由社区学校通过整合辖区行政、科研、消防、环保、医疗等资源,聘请各行业能手和专业人士以“流动”的形式每周开设,将讲座送到街道14个社区,内容涵盖科普、保健、计生、消防安全、法律规章、食品安全、养生等多项内容,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深受他们喜爱。
探索社区教育的“重庆路径”
2011年,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与渝州路街道共建了我市首家社区学校—渝州路街道社区学校,并作为社区教育实验基地。现在该校不仅仅是学员学习的地方,更成为市民展示的舞台,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
2012年,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与华岩镇共建了第二家社区学校。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华岩镇中梁山街道社区学校还增设了两个社区教学点,初步建立起“10分钟学习圈”,方便更多市民在家门口“上学”。
两大社区学校迅速发展的背后是重庆电大的智慧与谋略。
近年来,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始终坚持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并主动探索社区教育发展模式,逐步营造起“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的氛围。
从2010年启动社区教育工作以来,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协助市教委统筹、指导和推动全市社区教育工作,与此同时,推动渝中区创建国家级示范区,沙坪坝区、南岸区、九龙坡区、江北区等创建市级示范区,为全市社区教育树立了标杆。
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免费培训,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这彰显出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推动社区教育的责任与决心,两大社区学校以及主城区各个电大分校也通过参与更多公益性质的培训服务,更快地成长起来,成为其它区域发展社区教育的学习样板。
据了解,重庆广播电视大学还通过市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重点推动区县社区教育学院、街道(乡镇)社区学校、居委会(村)社区学习中心的工作,形成了履盖全市城乡的四级社区教育网络,同时指导各级社区教育机构结合实际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社区教育的广泛开展使我市越来越多的居民爱上学习,社区学校也俨然成为居民学习知识的课堂、陶冶情操的家园、丰富生活的舞台。目前,重庆越来越多的区县也在大力宣传全民终身学习理念,实现了区县、乡镇、村全覆盖,为下一步开展社区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破“围墙”形成教育合力
当下,社区教育已成为我国提高社会成员个体的综合素质,提高城市整体幸福生活质量和全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举措。
以北京、上海、江苏等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以成都、武汉、太原等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他们的社区教育起步早、效果好、成果多。据了解,目前我国多地已将社区教育纳入各级政府的常规工作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不少省市为保障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均设立了行政管理机构及专门的工作机构。
在项目推进、队伍建设和经费保障方面也各有具体政策。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财政每年安排11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学习型城市建设,其中有600万元用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建设的市民免费网上学习平台。
尽管我市的社区教育已经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不过依然有困难和阻碍,犹如无形“围墙”堵在前方,如何才能突围。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希望形成更强大的社区教育合力。毕竟社区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只有形成“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社区学院指导、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协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节约社会资源,使各部门均能在社区教育的各类活动中发挥作用。
事实上,市政府在2012年已下发《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了社区教育工作的目标、措施和保障条件,明确了市级相关部门和区县政府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的职责,为今后一段时期社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进一步发展社区教育已迫在眉睫,毕竟和发达城市相比重庆还有一定的差距。据了解,由教育部举行的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将于今年10月来到重庆。这项为期几个月长的活动在重庆举行开幕式无疑是对我市社区教育的肯定,同时也是我市展示社区教育成果的好时机。
是机遇也是挑战,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已做好迎难而上的准备,进一步凝聚更多社会资源和力量,助推重庆社区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文/刘进)
学员声音
张素榜:“走出家门就是学校,不收钱还有多门课程可以选择,非常高兴。”
杨明筠:“社区学校是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一个能够让人变得自信的地方。”
江义春:“能发挥跳舞这项爱好,还当上了舞蹈班班主任,享受这个过程。”
胡德凤:“有了社区学校后,邻里关系和睦多了,你帮我我帮你的事常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