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社区教育接地气 小区居民都点“赞”
12月30日,莲新街道养老助残关爱驿站内,老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制作精美的工艺品。
12月30日,青羊社区学院内,设置了蔬菜教学基地,让老年人们通过种植蔬菜,老有所玩、老有所乐。
以成都社区大学为龙头的成都市社区教育四级机构,致力于将成都特有的城市文化与市民终身学习需求巧妙融合在一起,开展“社区教育特色项目”,构筑了独具成都特色的社区教育全新模式。
2013年,成都社区大学开展了首届社区教育特色项目评选,最终确定了10个特色显著、创新做法的社区教育项目为本年度市级特色项目。让市民既能领略数字化学习空间的浩瀚神奇,亲身感受到乡村游学的无尽乐趣,又可以捕捉水文化的根脉精髓,体验自家阳台上采摘劳作的畅快,感触醉夕阳一般老年人养教结合的温情,在怡情娱性、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成为一名快乐的学习者!
社区教育“小班教学”小区居民都点“赞”
每天吃过晚饭后,张忠华都要和老伴步行5分钟,到家门口的院落学习室去乐呵一会儿。张忠华和其他几位年龄相近的老人下下象棋,比比棋艺,老伴儿则在另一边锻炼锻炼身体,和其他邻里唠唠嗑……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锦江区院落学习室里上演着。
院落学习室是锦江区社区教育,在社区教育工作站之下独有的第四级学习平台。在院落学习室里记者看到,这里有供居民学习的图书和电脑,还有自治议事的场地,休闲娱乐的书画棋牌,强身健体的锻炼器械等。
成都社区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锦江区通过点、圈、面三个层次的实践和推广,逐步实现了全区院落学习室的满覆盖。目前,已建成的院落学习室达200个,全区居民可在家门口的院落学习室参加学习活动。通过院落学习室的建立,锦江区社区教育教学点数量由原来的81个扩大到281个,服务半径由原来的0.77平方公里缩减到0.22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居民最多花费5分钟的步行时间就能轻松达到一个教学点。每个教学点的服务人数由原本的0.86万人缩减到0.25万人,真正实现了社区教育的“小班教学”。
乡村体验游学项目灵活多样寓教于乐
蒲江县市民乡村游学体验项目和都江堰水文化体验打破了传统的农家乐休闲形式,将终身学习的理念植入到市民的休闲娱乐之中,让市民在游玩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充分感受到“游”与“学”的无尽乐趣。
今年3月22日起实施蒲江县市民乡村游学体验项目以来,已接待体验者1500多人。“蒲江自然条件优越,又独有了翁理学、禅茶文化,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新型的、独具特色的社区教育体验模式。”蒲江县社区教育学院院长吕际洲说,“市民乡村游学体验项目将蒲江特有的地域文化与市民终身学习的要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不仅仅是享受,更是一种感悟、一种人生体验。”他解释说,蒲江拥有浓厚的茶文化基础,不仅可以让人亲近自然,还能在茶山中享受采茶、制茶的乐趣,学习茶艺表演,品一壶自己亲手采摘的茶。
“游学项目的创新就是由单一、呆板的学习教育活动转变为多样、灵活的体验式学习教育活动,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利用乡村独有的生态、自然资源,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教育效果。”成都社区大学相关负责人说。都江堰水文化体验学习项目也是通过引导市民参与观水、听水、点水、数水、品水、拜水、赏水等环节,将水利、物理、建筑等知识通过活动的形式传于市民,寓教于乐。
数字化学习平台社区教育网络多元化
看一本书,除了去图书馆借阅,或者去书店购买外,还能通过网络实现在线阅读。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现代化学习的需求,实现个人学习方式的转变,社区教育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便捷化。
成华社区教育学院工作人员说,为了拓展辖区市民“数字化学习”平台,尽快以数字化学习方式满足市民终身学习、提升素质的需求,到目前为止,已有28家网吧被授予“成华区数字化学习空间”标识牌,各网吧提供的200多台电脑每天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半小时的上网学习时间。
“自授牌次日至今,‘数字化学习空间’已有上万人次参与学习,这种公益性的社区教育资源的推出更加体现了人文关怀和社会进步,深受居民的欢迎和好评。”工作人员说,整合辖区内现代化教育资源,对居民进行信息技术普及培训和上网学习,使居民在家门口就有数字化学习平台,享受到现代化教育资源带来的便利。
除了网络的学习外,温江区公民教育进社区项目坚持“以人为本”和“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组织编写的《社区公民教育读本》受到了广大社区居民的喜爱,在2013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全国启动仪式上,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三等奖。
资源整合让社区教育内容更丰满
在首届社区教育特色项目评选中,“青羊区市民校园学习体验中心”、“武侯区市民学习中心建设”、“双流县九江街道‘三个一’特色活动”也被评选为特色显著、创新做法的社区教育项目。
青羊区市民校园学习体验中心通过小手牵大手,将教育的对象拓展到更广泛的人群。据工作人员介绍,六个分中心开设了园艺种植、体育舞蹈、书法艺术、英语交际、太极拳、插花艺术、木工、陶艺、布艺、剪纸工艺等20余项学习体验项目。社区居民凭身份证或者在学校办理的“出入卡”就可到学校报名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学习体验活动。
武侯区市民学习中心建设特色项目是以强化中小学校公共服务职能、提升街道社区学校办学能力为目的,在全区13个街道辖区各选择1所配套完善、条件优越、方便学习的学校建立街道市民学习中心。而双流县九江街道的“三个一”特色活动结合每月不同的主题开展了以舞蹈、声乐、健身操、太极圈、空竹等为主的文体娱乐、以老年护理、心理健康、美容常识等为主的健康养身、以国学、诗歌、书画等为主的传统文化,以及职业技能、市民礼仪等方面的培训。
因“人”制宜打造一区一特色
为营造全民终身学习良好氛围,调动广大社区、家庭积极参与终身学习,锦江区“养教结合”敬老服务、青羊区“家庭阳台园艺”等项目因地制宜,通过对辖区居民进行调查与研究开设特色项目。
青羊区“家庭阳台园艺”项目的实施非常简单,只需要你有一个阳台、一个花盆、一把土和一粒种子,就可以打造自己家中的绿色空间。此外,推出的“家庭阳台园艺”课程还免费向市民交流种植经验。青羊社区教育学院院长张俊辉说,家庭阳台园艺’项目,采用三级网络管理模式。通过开展以‘绿色健康’为主题的农产品种植示范、教学、交流、体验活动,积极创新现代生态阳台经济新休闲生活模式。”该项目是以营造和谐社区、和谐家庭为宗旨,以体验式学习为主要方式,以自主学习群体为主要载体,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其中。”
此外,家庭阳台园艺项目还为实验户建立用户档案,定期电话回访和现场走访。聘请专门的人员进行专业维护,建立仿真立体的示范阳台。同时,还专门编写了较为适合居民使用的社区教育读本《家庭阳台园艺》。
“启动‘养教结合’为老服务工作时,在初期进行了专门的调查研究,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来设计和提供教育服务的课程、项目和方式。”锦江社区教育学院滕老师介绍,对于休闲文化、养生保健等,锦江社区教育多通过在社区教育四级教育阵地,以课堂、讲座、游戏等为载体提供教育服务。同时,对于聊天谈心、新设备运用等方面,则更多借助“长者通”、互联网等新型终端平台或“一对一”志愿服务。“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居民还提供了社会组织‘爱有戏’文化发展中心的公益项目—‘一个观众的剧场’,将文化、教育志愿服务送到有需求的家庭。”
社区教育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对传统教育的突破,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拓展和延伸。社区教育着力培养社区居民积极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道德规范,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水平,培育良好的社区文化,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华西都市报 记者:王璐 摄影:郝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