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媒体报道
【浙江在线】发挥特色开展多层次办学 温州电大毕业生4万多
(发布日期:2008/11/10 ) 浏览次数:
浙江在线 11月7日 报道 通过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远程教育公共支持服务三大功能,温州电大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创业之路。目前,全市电大已经为我市输送了4万多本科、大中专毕业生,开展了20多万人次的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这是记者昨天从“纪念邓小平同志批示创办广播电视大学30周年暨推进全市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座谈会上获悉的。
此次会议由市政府召开,回顾了温州电大的创办历程,并根据电大办学特色,围绕“充分利用电大系统平台,推进我市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题,进行了座谈交流。
1978年2月,邓小平亲自批示创办广播电视大学。当时,我市电视转播台建立不久,还不具备创办电大分校的基本条件,瑞安、平阳两地就凭借福鼎电视信号,率先建站招生,与中央电大、省电大同步开学。1982年,温州广播电视大学正式创建。创办初期,电大通过开展学历补偿教育,招收“自学视听生”,以“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的办学形式,适应当时我市经济建设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当时温州高等教育还不十分普及的状况下,电大教育成了当时青年学子学习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实现理想抱负的重要途径,为推进温州第一次跨越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积极探索和发展,温州电大逐渐将办学方向定位在发展高等专科“注册视听生”教育、普通专科教育、中专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等内容,并承担起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的试点项目。目前,除温州广播电视大学,我市电大系统一共建有县级学院1所、县级分校7所、县级工作站1所和2个教学点。在不断延伸教育网络、建设系统平台的同时,温州电大协调发展开放教育、全日制教育、社区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以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多形式的办学,给我市培养了大批高学历、高技能、高素质的综合和应用型人才。
2006年,温州电大增挂了温州社区大学的牌子,各县(市、区)相继依托电大组建了社区学院,由此,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成为电大办学的新增长点。与此同时,电大积极开展农民教育,通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以及农村预备劳动力素质培训等项目,近3年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送了1000多名专业人才,开展了近1.3万人次的农民培训。
市领导王小同、陈作荣、黄兆鸽出席座谈会。(叶小静)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
此次会议由市政府召开,回顾了温州电大的创办历程,并根据电大办学特色,围绕“充分利用电大系统平台,推进我市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题,进行了座谈交流。
1978年2月,邓小平亲自批示创办广播电视大学。当时,我市电视转播台建立不久,还不具备创办电大分校的基本条件,瑞安、平阳两地就凭借福鼎电视信号,率先建站招生,与中央电大、省电大同步开学。1982年,温州广播电视大学正式创建。创办初期,电大通过开展学历补偿教育,招收“自学视听生”,以“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的办学形式,适应当时我市经济建设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当时温州高等教育还不十分普及的状况下,电大教育成了当时青年学子学习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实现理想抱负的重要途径,为推进温州第一次跨越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积极探索和发展,温州电大逐渐将办学方向定位在发展高等专科“注册视听生”教育、普通专科教育、中专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等内容,并承担起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的试点项目。目前,除温州广播电视大学,我市电大系统一共建有县级学院1所、县级分校7所、县级工作站1所和2个教学点。在不断延伸教育网络、建设系统平台的同时,温州电大协调发展开放教育、全日制教育、社区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以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多形式的办学,给我市培养了大批高学历、高技能、高素质的综合和应用型人才。
2006年,温州电大增挂了温州社区大学的牌子,各县(市、区)相继依托电大组建了社区学院,由此,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成为电大办学的新增长点。与此同时,电大积极开展农民教育,通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以及农村预备劳动力素质培训等项目,近3年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送了1000多名专业人才,开展了近1.3万人次的农民培训。
市领导王小同、陈作荣、黄兆鸽出席座谈会。(叶小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