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风景这边独好———沛县电大教育蓬勃发展
徐州日报6月3日报道 5月,草长莺飞。26日,省教育厅专家组圆满结束了对沛县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总结性评估验收,学校的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受到专家组高度评价。值此之际,记者驱车前往该校采访。
迈入校门,就像跨进了一所园林,道路两旁的草坪、树木郁郁葱葱,校园内花团锦簇。广袤的体育场、标准的环形跑道、造型别致的楼房在明亮阳光的照耀下,组成一幅壮观绚丽的图画。按照路标牌的指引,我们沿着清华路来到校办公楼。校党委书记、校长邹德全热情地接见了我们。
邹校长40出头,神态庄严威武、深沉大度,微笑中充满睿智,他2004年初调任该校党委书记、校长。我们就学校一年多来的发展状况及未来打算进行了深切的交谈。
满怀豪情谱华章
一所好的学校必然有严谨的办学思路、鲜明的办学特色及优秀的办学质量。邹校长语重心长地说道,“创新、和谐、发展,我们坚持这样的总体思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全局,准确定位市场,走多元结构的发展路子,促改革、谋发展、创伟业!”
一年多来,在他的运筹下,学校的职业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综合高中教育,三位一体,齐头并进,展现出勃勃生机。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学校以“瞄准市场,设好专业,突出实用,办出特色,服务社会”为宗旨,坚持以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两个关键环节,形成多元办学格局,多样办学模式,职业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现代化进程逐步推进。2004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新调整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护专业被评为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示范专业,学校一举跨入全省乃至全国职业强校之林。广播电视教育做广、做高。学校以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为契机,积极进行教学及管理模式的尝试与探索,形成了“三学互动”的教学模式和“三、四、五”的教学管理模式,项目研究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电大教育办得红红火火。目前开放本科6个专业,学员666人;开放专科5个专业,学员965人;各类在校学员1915人,规模在全市乃至苏北县级电大首屈一指。综合高中办精、办优。综合高中现有12轨,36个教学班,在校生2000余人。以强师为根、育人为本,走“名师—名生—名校”之路,坚持两向分流,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全国普通高考中圆满完成县下达的本科上线任务,全省普通高校提前单独招生考试中成绩突出,在全市名列前茅。去年教师节学校被沛县县委、县政府表彰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校长邹德全紧接着说,在管理上,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实施人性化管理,通过理顺关系,明确部门职责,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采取各种激励措施,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每周五下午举行学校行政办公会议,总结学校本周工作,研究部署下周工作。每周一下午举行学校行政办公会议情况通报会,把各项工作通报给全体教师员工,落实部门的各项工作,并以贡献大小论奖赏,全校教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高涨。
为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广开思路,学校举办了一系列座谈会,如“三八妇女节”的女职工代表座谈会,关注女教工生活和工作;“五一”的先进工作者座谈会,听取优秀工作者的经验总结,优化教师队伍群体;“七一”前的老党员座谈会,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教师节”的高级教师座谈会,在教师之间进行学术交流,促进学校教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定期举行的老干部座谈会,关注老干部身心健康,让他们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献计献策;青年干部座谈会则注重青年干部的素质培养,使一些年富力强的青年领导干部迅速成长,在教学管理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学校立足于“三个善待”,即善待教职工,善待学生,善待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为学校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环境。学校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学习,进行学术交流,开展教学大比武、岗位大练兵活动,为教师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实施名校名师工程,在县内外公开招聘名师,到知名度高的师范院校引进优秀毕业生,使得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发展开辟新天地
一流的工作环境,才能创造出一流工作业绩;一流的教学设施,才能培养出一流的现代化人才。近一年多来,学校大刀阔斧地对校园环境和学习条件进行充实、完善和提高。
首先,改善校园环境。学校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四号学生宿舍楼,解决了学生住宿难的问题;建成的长达40米不锈钢宣传长廊,优美别致,在沛县乃至徐州地区堪称一流;校苏北风文学社主办的《苏北风》杂志,文化气息浓重,陶冶了师生情操;春节后,学校建立的校史馆,让师生们了解学校历史,激励师生再创学校美好未来;学校对楼房、道路命名,并设置了路标牌;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塑像栩栩如生,他的至理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启迪着每一个职教中心人。
其次,学校完善实验、实习设施设备,满足在校师生工作和学习的需要。新建了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化学、生物实验室,建设了家电维修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PLC编程实验室、车工实验室,新添了6台数控机床;为扩大服装创作与营销专业的办学规模,学校引进服装加工厂,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并建有服装作品展示室、立体裁剪室、服装制版实验室等。学校新建卫星数据接收系统、远程视频点播系统、校园网络系统、视听阅览室、计算机网络教室,配备了设施先进的专业实践、实验室,拥有多个校外实践基地,形成了一流的计算机中心、语音中心、网络中心和技能培训中心,实现了学校管理的现代化。
优美的环境,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引来了一流的师资队伍;而一流的师资队伍,又引来了一流的学生,目前已形成良性循环,学校各方面发展迅速,开辟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奋勇拼搏争一流
“学校要在挑战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以专业现代化建设为重点,打造自己的品牌,把改革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使学校立于不败之地!”这时,邹校长坚毅的目光里蕴藏着一股惊人的力量,他又挥手说道,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学校将着眼于六个方面的建设:1.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根据省“南北合作”办学精神,加强与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苏州职业技术学院、无锡立信职教中心、宜兴职教中心、南通职教中心的联合办学,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争创省级示范专业。落实“两后双百”工程,做好劳动力的转移工作,提高农民素质,为沛县经济建设服务。2.把沛县电大办成全省,乃至全国一流名校。巩固“人才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的优秀成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高校联合办学,拓宽办学渠道,达到优势互补。3.努力提高综合高中办学水平,为高校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争创模范学校,打造自己的品牌。4.锻造一批高素质教师队伍,以强悍的师资力量,为今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5.进一步扩大实验实习基地建设,计划除现有的服装厂、印刷厂外,还要拓展机电加工、车床加工应用技术。6.结合本校实际,加强学校人事制度的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使后勤社会化,校办企业私有化。
采访结束了,可邹校长一番慷慨激昂地言辞仍在我们心中久久回荡:“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我们力争在两到三年的时间内,把沛县职教中心办成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学校,我们有这个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