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云顶yd7610首页地址

重庆日报:前进中的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系列报道之三-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时讯网

返回国开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媒体报道

重庆日报:前进中的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系列报道之三

芬芳桃李艳渝州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25年办学硕果累累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创办25年来,为重庆市培养了12万名本、专科毕业生和110万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其中,不乏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和优秀人才,他们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风流人物在今朝

  无数事实证明:电大毕业生的能力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在全市范围内,电大25年办学培养的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遍布全市城乡的工厂、企业、乡镇、学校,正在各条战线大显身手,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电大毕业生群体中,担任局长、区长、县长、部队政委、党委书记、厂长、经理、总工程师等职的比比皆是;还有的获得了全国、省、市杰出企业家、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有的跻身于作家、美术家、新闻、政法、教育、金融等领域并成为骨干……

  仅以合川市为例,1988年在全国电大系统率先开设“丝绸工程”专业的36名毕业生中,先后产生四川省劳模1人,全国缫丝能手5人,省级缫丝能手7人。2001年开设的“医疗卫生管理”专业,又为合川市卫生系统培养了大批管理人才,其中16人担任了该市卫生院正、副院长职务。

  目前,在合川市已经形成了以市委书记纪涛为代表的电大毕业生群体。市级领导干部中就有3人毕业于电大,局、行及各镇乡干部中也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电大毕业生;89级法律专业的康承,现在苏州开办了年产值逾千万的苏州新区康明食品厂,并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开办了分厂;95级“全国优秀毕业生”郑宏,原系合川市工行信贷科长,毕业后调华夏银行渝中区支行任行长;首批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本科会计学专业毕业生杨晓芹,系重庆电大优秀毕业生,原在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合川分公司工作,现调至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宁波分公司任经理……

  “三峡100万移民,80万在万州,带领人民实施移民迁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12000多名电大生功不可没。”原万州区副区长潘文生曾感慨万千:“万州考上清华、北大等名牌高校的人不少,但回来的人却微乎其微,电大毕业生在开发三峡,移民搬迁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在全重庆市的电大毕业生中,许多人从平凡的过去走向了今天的成功——垫江县县常委张华康、杨刚,市农垦局副总魏学彬,重庆富源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喻德文,第39届布鲁塞尔尤里卡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获得者郭晓云,四川省十大杰出企业家张扬,重庆市劳动模范章关孙,全国检察战线先进工作者涂道陆,重庆市优秀企业家胡百群,重庆市新闻出版先进个人景晓明,全国儿童广播剧金猴奖获得者何蜀……似点点繁星,数不胜数。

  还有万盛区南天乡杉树岗私立中学教师周常进,为了托起山区明天的太阳,使一批又一批耐不住深山寂寞和清苦,来而复去的青年志愿者们汗颜;“全国建行卫士”,原重庆市建行小龙坎储蓄所营业员曾莉,面对持枪歹徒黑洞洞的枪口,临危不惧,拼死捍卫国家财产的浩然正气,成为山城青年心中的英雄;全市惟一的中央电大优秀毕业生、深圳发展银行重庆分行江北支行行长谢小红;获“涪陵区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奖”、急支糖浆国家专利优秀奖的太级集团秦郁文……似朵朵奇葩,如芬芳桃李,光艳渝州。

  学子深情洒沃土

  毕业于重庆电大的12万名学子,在巴山渝水这片热土上,编织了一个又一个富民兴渝的故事。

  涪陵区副区长余成海是84级“党政管理”专业的学员,他向记者叙谈了“成长进步”的体会:通过两年扎实的理论学习,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写作等方面得到很大提高,也为后来攻读“区域经济”研究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电大毕业时他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浅析发展山区小村镇建设初探》获得了“优秀毕业论文奖”。在随后的20年间,在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20多篇共10多万字。从毕业时的办事员到科长,到部门副主任,到丰都县委副书记,再到涪陵地区乡镇企业局长和涪陵区副区长(主管工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他把在电大学到的理论知识逐步渗透到了工作实践中。

  针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余成海先后撰写了《浅析政企分开后政府如何管好企业》、《涪陵工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涪陵区工业化发展战略思考》、《涪凌国有工业企业发展纪实》、《县级计划经济改革初议》、《浅谈发展农村专业公司》、《加强县级经济宏观调控的思考》、《浅析县级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形式和措施》、《深化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涪陵城市化建设的思考》等论文,在《四川日报》、《探索》、《计划与管理》、《国有企业改革》、《行政管理》、《理论与改革》、《农村管理》等刊物上发表并获得一、二等奖。由他主笔的涪陵区“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对涪陵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近年来,涪陵经济快速腾飞,一直位居全市40个区县第二位。这一全国关注的“涪陵现象”,虽然不能说是余成海个人的功劳,但至少可以说,涪陵区工业经济税收占全区整个税收的86.7%,与他这位主管工业的副区长所起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华渝生也是电大培养的优秀人物。他从1983年读电大前的企业共青团干部,逐渐成为市社科院的理论工作者、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到重庆市资产总量为特大型企业的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任党委书记、总经理。

  他告诉记者,电大给他带来了两大收获:一是开放教育的形式,让他掌握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是学员的广泛性和社会性,使他有幸接触各行各业的骨干人物。

  在1987年到1998年的10年中,从事中、微观经济研究,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使科学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他理论结合实际解决在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社会科学理论,没有和100多个企业打交道的实践,要胜任资产总量260亿的重庆特大型企业的领导职务是不可能的,每年要运作100亿的资金量也是不可想像的。”

  他总结了两个“至关重要”:“在电大所学习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后来的工作至关重要;电大两年的学习,对毕业后的20年以致于后半身的影响至关重要。虽然在2001年已取得重庆大学MBA的文凭,但对电大的感情依然是很深的。”

后记:

  可以说,没有那一所学校的毕业生能像电大这样,既相对集中而又遍布全市的各个基层、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为地区经济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成为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落实“科教兴县(区)”、“科教兴企”战略的必然选择。

  这,便是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始终保持其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所在!

《重庆日报》2004年10月29日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