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日报】建好家门口大学 培养高素养公民
萧山日报报道 加强和改进公民道德建设是新形势下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面前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公民道德建设活动的高潮。4月8日,萧山区委印发了《萧山区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为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提供了公民道德评判标准,成为指导区内组织和个人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南。
作为萧山区属的高等教育学俯,萧山电大在全面推进“家门口大学”的建设进程中,始终坚持把加强教师和在校大学生的公民道德培育列为学院的首要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积淀传承道德价值。建校30多年来,萧山电大肩负着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高等教育历史使命,实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一代萧山青年人的“大学梦”,分担着新时期区域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重任。萧山电大的诞生和发展与萧山经济社会发展同步,积淀形成了“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勇于担当”的师生道德价值观和“心诚业精、厚德强能”的师生职业道德标准,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和在校大学生始终保持奋发进取、乐观处世、与人为善的精神状态,使广大教师和在校大学生在做好一个具有良好公民道德的人的前提下,真正使自己成为一个会学习、有知识、有才干、有责任的公民。
学习体悟净化心境。十八大以来,萧山电大进一步强化教师和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先后开展师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公民道德建设、法制教育和美丽心灵等的多次讲座,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和《人社部、监察部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多个文件,深刻领会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公民道德建设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召开党员干部和师生座谈会,畅谈学习心得体会和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建设美丽中国及公民道德建设“十六字”的认识和理解,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引导学生专心学习,强调师生以追求人生理想和生活意义作为内在驱动力,更多地关注个人道德价值和规范的内省、自律,要更多地通过社会层面的价值评价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向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个体的利益目标社会公共利益目标的共赢。
身体力行落到实处。公民道德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为是其建设成功的标志。自十八大以来,萧山电大在广大教师中深入开展“立德树人”为主题的师德建设,着力把师德师风建设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展示电大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在大学生中开展“弘扬文明新风、告别校园陋习”主题活动、爱心捐款和义务献血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和诚信考试承诺等多形式多类别的活动,特别是6月6日举行的优秀学生表彰暨大学生文明公约宣誓仪式,将学院的公民道德建设推向了高潮。通过活动倡导和渗透爱国、敬业、诚实、友善的道德品质,使教师和在校大学生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改变个人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抓起,进一步加强教师和在校大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强化固化道德行为。
